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中德汽车“新”竞合|产业观察

凉亭之中净 2022-11-6 04:59:32
11月4日,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朔尔茨此次访华受到广泛关注。
            访华的企业家代表团中,德国大众集团总裁奥博穆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赫然在列,这足以看出德国对中国汽车市场高度重视。
            

            
            今年前9月,德国品牌在我国市场份额为21.4%。这意味着,中国每卖5辆乘用车,便有1辆是德国品牌。如果将时间倒推三年,这一占比更是达到惊人的25.5%。
            就在德国品牌向中国市场频频致意时,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为代表的一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德国汽车产业站稳阵脚,中国汽车产业力量也在向德国输出。
            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加明显,面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德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双方合作将迈入全新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故乡”
            自2019年到中国上任后,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铭的西服上,总是佩戴着中国“国旗”徽章。在他看来,中国就是他的新家,这里有年轻活力的市场。
            以今年三季度为例,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供应链短缺等因素影响下,奔驰在中国交付20.68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7%,远超全球21%的增幅。大众集团更甚,2019年在华销量达到了423.36万辆,中国市场占到了大众集团全球总销量的38%,几乎和整个欧洲市场的销量相当。
            对于德国汽车企业而言,中国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而是在过去40多年间,深度融入了这片经济高速发展的热土。德国多家车企也多次声称:中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目前,大众集团在中国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以及大众安徽三家整车企业,在上海、长春、合肥、南京、佛山、成都等11个城市设立生产基地,遍布大江南北。在刚刚过去的10月24日,一汽-大众已经迎来了第2500万辆整车下线。也就是说,大众仅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便卖了2500万辆车。
            宝马位于辽宁沈阳的生产基地,现在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设有两座整车工厂、一座发动机工厂、一座高压电池生产线和一座研发中心,年产量突破83万辆。有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华晨宝马已在沈阳投资约830亿元人民币。
            

            
            这种“第二故乡”,不仅仅体现在各个数据中,也体现在种种生活细节中。譬如,德国企业在华任职的高管,基本都有一个中文名,以更好地沟通交流,譬如刚刚卸任将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等等。
            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开拓,并非偶然。改革开放后,德国大众是最早在中国进行战略投资的跨国汽车企业,并在上海设立了第一条生产线。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了我国合资企业辉煌的发展历程。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德国博世的更是中国汽车品牌无法绕开的合作伙伴,2021年即便汽车整体市场不景气,博世在华业绩却保持增长,销售额达到约12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6%,并创下在华销售额新高。
            一边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边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车制造强国,中德汽车产业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中国巨大的市场推动了德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德国汽车新产品与新技术也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竞合新模式
            10月19日,宝马集团宣布与中国企业远景动力开启全新合作项目,将采购远景动力生产的下一代锂离子电芯,使用在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将生产的下一代电动车型上。
            中国企业为传统豪华跨国巨头提供全球核心零部件,10年前或许很多人都不敢想,这几年却成为一种新“趋势”。宝马方面也透露,与中国企业合作是双向的,其一直在支持本地供应商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在中国有超过460家供应商,仅华晨宝马的本土采购额在2021年就达到了714亿元人民币。
            

            
            今年9月,为了更好服务德国整车企业,中国电池生产商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国勃兰登堡州建设第二座海外工厂,全部投产后可满足20万-5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
            “奔驰正在全球汲取创新要素,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生态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活力,要充分依托中国的技术创新潜力,不断加大对本土研发的投入。”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接受南方+采访时曾表示。
            可以看出,面对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大背景下,中德汽车产业之间合作早已经摆脱了过去单向输出的“浅”模式,而是进入了供应链产业链双向赋能的“深”模式。
            这也是中德汽车产业实现双赢,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共赢方式。据南方+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年中,全球汽车市场景气度虽然不高,但德国车企对中国市场投资却不断提升。
            10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投资约24亿欧元,与中国企业地平线设立合资企业,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7月11日,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提速梅赛德斯-奔驰自动驾驶技术的模拟、测试和应用;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在沈阳投产,该项目投资150亿元,也是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
            “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主题,德中两国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就是绝佳范例。今年是德中建交五十周年。展望未来,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齐普策看来,德中两国间双边联系以及合作依然有着巨大潜力,并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和提高,双方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宝马集团将继续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中国同频共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创共赢。
            【记者】郭小戈 魏泓泉
            【作者】 郭小戈;魏泓泉
            南方产业观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