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零跑拿什么超越特斯拉?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零跑拿什么超越特斯拉?
[ 复制链接 ]
木子李皓
2022-11-21 19:02:09
来源/视觉中国
极派Daily(ID:rancaijingapp)原创
作者 | 惠鹏权
编辑 | 饶霞飞
放言要超越特斯拉的零跑汽车(09863.HK,以下简称“零跑”)似乎并不乐观。
11月14日,
零跑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零跑第三季度收益为42.88亿元(
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
),同比增加398.5%;净亏损为13.4亿元,同比扩大86.33%
,结合其2022年第三季度3.56万辆的总交付量,零跑每辆车平均亏损超过3.76万元。
很显然,这一数据与零跑的预期有一定差距,毕竟,零跑有着豪情壮志。在2021年7月举行的零跑2.0战略发布会上,零跑董事长朱江明曾放下了豪言,“三年超过特斯拉、2023年进入造车新势力Top3、2025年销售80万辆。”
业内对朱江明这一豪言颇有微辞,毕竟零跑与特斯拉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在2021年7月,零跑T03单一车型交付4283辆,特斯拉在中国零售量仅为8621辆,差距似乎不大。但现在看来,特斯拉已经将零跑远远抛在了身后。
2022年10月20日,特斯拉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营收为2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毛利润为53.82亿美元,毛利率为25%,交付超过34.3万辆汽车,且前三个季度的总交付量也超过90万辆。
这也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零跑和特斯拉的差距越来越大,“超越”已变成了“更为艰难”。
不仅如此,零跑今年10月的交付量为7026辆,环比9月的11309辆下跌近36.4%。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厂商销售排行榜前15位已经没有了零跑的踪迹,特斯拉中国则以17200辆位列第8。
或许朱江明也意识到了“超越特斯拉”有一定的难度,他对“超越”进行了重新解读。近期,朱江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所说的超越特斯拉,更多是在智能驾驶方面,现在我们刚起步一年多一点,我的目标是三年内超越,我认为还有机会。”
但这似乎是“一个人的表演”,起步较晚的零跑,想要从智能驾驶技术上超越特斯拉,也并不容易。就连人民网也在《零跑汽车IPO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零跑研发投入不足。
据悉,零跑2022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45亿元、2.84亿元和4.04亿元,累计9.33亿元。同期,特斯拉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65亿美元(约为61.13亿元)、6.67亿美元(约为47.13亿元)和7.33亿美元(约为51.80亿元),累计22.65亿美元(约为160.06亿元)。
巨大投入自然给特斯拉带来领先的智能驾驶新技术,不仅如此,特斯拉目前测试版软件的累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4000万英里,年底甚至有望超过1亿英里。
在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看来,想要步入自动驾驶3.0时代,第一步是要保证拥有至少1亿公里的累计数据量。
这对于2019年5月28日才获得杭州市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零跑来说,还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对极派Daily表示,无人驾驶需要大量的上路测试数据,而特斯拉已经有十多年的积累,所以,
造车新势力赶超特斯拉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双方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
“一旦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结束,市场只认第一梯队,作为第三梯队的新势力,最好的结局是找到某个细分市场做大,而更多的可能是走向转型、破产或者被兼并。”张孝荣补充道
。
从这一观点来看,零跑要想“超越特斯拉”,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甚至,这条路能否走下去,还是未知数。
01
零跑车主的AB面
不可否认的是,主打性价比的零跑在下沉市场有一批忠实用户。
目前,零跑在售车型为T03、C01和C11,其中,T03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微型车,没涨价之前5.98万元起,可实现L2级智能驾驶辅助,且支持远程OTA升级解锁等功能,在三四线城市有着极强的吸引力;C11定位为中型SUV,售价范围是17.98-22.98万元,同样有着较高性价比,而C01是中大型轿车,售价19.38万元起,在外观、空间和操控性方面,深得人心。
据极派Daily不完全统计,2020年,零跑全品牌销量为11391辆,其中T03卖出10266辆,占比高达90%;2021年,零跑总销量为43121辆,T03占38463辆,占比高达89%;截止2022年9月底,零跑总销量为87602辆,T03占50848辆,占比为58%。
毋容置疑,T03是零跑的销量“顶梁柱”。
来源/零跑官网 极派Daily截图
为什么消费者对T03青睐有加?车主张杰的回答也许具有普遍性,“主要是性价比比较高。”
张杰购车的时间为2020年9月,选了顶配版,续航400公里,落地不到8万元。选择T03前,张杰对比了同价位的多款车型。张杰认为,T03圆润的设计风格很可爱,而且全液晶仪表、倒车影像、全景车窗、L2级自动驾驶技术和人脸识别等功能,也是同级别车型所不可比拟的。
如今,张杰的T03开了2万多公里,电费不足2000元。“又好开又省钱。”张杰对她的T03很满意。
不过,同样入手T03的王伟文却有不同声音,“表显续航为403公里,但实际开起来得打7折,我就没开到过300公里,尤其是冬天,掉电非常快,开过100公里就得考虑充电的事了。”
在车机的使用上,王伟文认为没有想象中智能。因为T03将大部分的实体按键取消了,所以车机的使用频率增加,倒车影像时常出现延迟现象。另外,隔音差和底盘松散也是王伟文不太满意的地方。
当然,更多的车主还是觉得T03物有所值。
或许是认为T03具备市场前景,零跑决定对T03价格进行调整。
作为零跑的绝对销售主力车型,T03在今年3月全系涨价3000-5000元,而在8月,零跑对2022款T03玛瑙版售价上调5600元,除特别版之外,其他的皓玉版、琥珀版、耀金版、星钻版均上调6600元。
意味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T03上调了万元左右。
消费者对涨价的零跑显然并不卖账。8月T03的销量还是8248辆,10月就降到了3564辆
。
实际上,除了T03,零跑其他几款车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C01在9月开始交付,9月和10月的销量分别为561辆和1303辆,和之前宣称的“订购量超10万辆”不符,而C11在7月销量达到最高的6582辆后,又经历了三连降,10月销量仅2159辆。
贵州的老杨早在今年1月21号就提了一辆蓝外紫内的零跑C11,几个月的驾乘体验,他也认为,C11性价比高,值这个价。
但对于C11,老杨还有许多糟心事。老杨订车时排在4000多位,本应该在去年12月底的时候就可以提车了,但一直没有消息。在和零跑400服务电话的沟通上,他认为零跑接线员对业务不熟悉,只想尽快将车主打发了,并不能很高效解决问题。
另外,他认为零跑4S店的体验不好,虽然提供免费充电服务,但他几次去都发现店里的试驾车和交付车在充电,“还不如像别的车企一样,直接送电卡。”
零跑的“终身质保”也是老杨吐槽的点。因为零跑规定,终身质保的前提是必须在4S店。
老杨有个疑问,零跑没有备胎,免费救援也不包括爆胎。“如果爆胎怎么办,难道需要找拖车去零跑4S店吗,费用是车主出,那为什么不能找个近点的维修店?”
不过,对于C11的续航,老杨还是很满意的。老杨的C11已经开了26000公里,现在100%充满电后,续航还是509公里,没有衰减。最近,老杨开了一次370公里的长途,70%为高速,平均能耗19.4度/100km,回到家电量还剩余16%,显示可行驶78公里。
不同于张杰和老杨,很多车主从下定零跑后就烦心事不断。甚至出现了在2022重庆车展开幕当天,一位零跑女车主手举“零跑新车当天黑屏,维修半个月,换两大部件,承诺退车又反悔”的标语在零跑展台维权事件。
11月17日,极派Daily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零跑”,截止发稿,零跑的投诉量达到663件,问题集中在交车慢、退订难、售后服务没保障、车辆异响、电池续航不稳定等等。
不过,零跑对所有的投诉“已回复”,处理完成491件。这也反映出,零跑在尽力解决车主面临的问题。
02
零跑遭遇资本市场重击
即便是第4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但零跑的成立时间并不长。2015年,在安防行业功成名就的“技术派”朱江明选择了新能源赛道,将零跑作为自己的第三次创业。
成立伊始,零跑就将“技术自研”作为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包括从车灯到车机、仪表,再到电池包、电驱、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等,“只要和电子相关的产品,都从底层开始打造”。IT人朱江明在造车理念上显然有别于“蔚小理”等新势力。
而零跑也确实吃到了技术的红利。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累计下线10万辆量产车”的重要指标,并且在2022年9月29日抢在了威马、哪吒的前面,成为第4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
不过,开盘后零跑便遭遇破发。截止11月16日港股收盘,零跑总市值不足229亿港元,距离高点跌去了51.22%。
自2019年至2022年前三个季度,零跑的净亏损累计达到86.31亿元。根据零跑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零跑的毛利率虽然同比有所改善,但仍为负的8.9%。
截止2022年第二季度,“蔚小理”中毛利最低的小鹏汽车也为9.7%,而特斯拉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30%,它们仍被资本所看好。
显然,“卖一辆亏一辆”的零跑在技术和品牌方面,已经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来源/零跑官网 极派Daily截图
不愿具名的资深汽车分析师就对零跑的“全域自研”技术路线提出质疑。该分析师以新上市的C01为例,零跑方面宣称这款车型是全球首款搭载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量产轿车,但实际上这一技术并不是零跑首创。
早在2020年9月的电池日上,特斯拉首次发布与新电芯配套的CTC技术,今年3月,采用CTC技术的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正式开放。
在业内看来,零跑的CTC应该算MTC(模组集成底盘一体化),只将电池电芯模组进行调整和集成,由此让更多的电芯可以装到车辆中。
与比亚迪推出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新型电芯集成方式)技术、宁德时代的第三代CTP麒麟电池、广汽发布的基于微晶技术的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技术相比,虽然零跑在电池领域做了自身的创新,很难谈上具备优势。
另外,让朱江明引以为傲的自研芯片“凌芯 01”也并不比特斯拉的“WH3.0”先进。“凌芯 01”采用28nm制程,功耗为4W,算力为4.2Tops,而特斯拉现款FSD芯片(Autopilot Hardware 3.0)由三星电子代工,采用该公司14纳米制程工艺,功耗72W,算力144Tops。
另据集微网消息,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供应链人士日前向媒体爆料称,特斯拉全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FSD)预计将于2023年在台积电流片,基于5纳米工艺平台,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
互联网研究员冯涛就表示,如果新能源汽车只用传统的低端芯片,国际竞争力很难被保障。
而在朱江明看来,
“全域自研”是汽车行业的标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平台化、系列化,可以充分考虑成本结构,降本增效。但前期可能整个投入和周期会比较长,因为每个产品都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
。
“如果未来我们有每年30-50万台的销量,规模效应完全可以体现出来。”
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企及的目标。根据乘联会数据,零跑2022年1-10月的总交付量为94628辆,这个数据与朱江明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挽回销量,零跑官方平台11月2日发布了“零跑双11老友狂欢季”公告,即2022年11月1日24时前已提车的老车主可获得一张12000元面值的C11返现券和一张6000元面值的T03返现券,每张返现券允许转赠一次。
至于这样的“返点”能让零跑2022年的销量达到什么量级,一个多月后才能见分晓。
不过在张孝荣看来,国产整车硬件也许和特斯拉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制造工艺有局部赶超,但软件智能化和创新方面,特斯拉仍然遥遥领先。
这样的差距也直接反映在销量上。据悉,2022年1-10月,特斯拉在中国销量为335351辆,全球销量则接近98万辆,零跑的销量不足其1/10。
03
“捆绑”特斯拉,并不是一步好棋
在业界认为,以“性价比”打开下沉市场的零跑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壁垒。所以在经历了“涨价、降价”后,10月份,零跑销量下滑,不仅被哪吒、塞力斯等新势力反超,更是被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挨安等厂商远远甩在身后。
研发上的低投入也让零跑目前在售的三款车型,在众多竞品中渐渐失色。
尽管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曾说过“C11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但比亚迪、哪吒、上汽等厂商的纯电SUV车型已经对它造成影响。在10万元以内,宏光MINIEV、哪吒V、奇瑞小蚂蚁等销量持续上涨,也进一步压缩了T03的市场份额。
而30万元以内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C01的竞品也都是新能源车企的主推车型,比如,比亚迪汉EV、Model 3、小鹏P7和刚上市的欧拉闪电猫等,内卷程度可见一斑。
但零跑的困镜不止于此,毕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形势已经不可与当初同日而语
。
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了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实现新能源车产量300万辆的车企,比亚迪和特斯拉坐稳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两名,拥有了强势的品牌号召力。
上汽、一汽、广汽、长安汽车、北汽等造车“国家队”纷纷入局新能源赛道,并带着其旗舰产品抢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在投资环境向好前的几个月,新势力或许将迎来一轮淘汰。
据极派Daily不完全统计,国内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超过70家,在售车型超过200款。而一位福特的车辆工程师认为,现在国内出现了这么多新能源车企,本质上他们都在玩一场“大逃杀”的游戏,从经验推断,最后能活下来的新能源巨头不超过3家。
虽然有些夸张,但国内新势力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是不争事实。
尤其是马斯克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下一代汽车的成本只有Model 3的一半,这就意味着它的价位将下探到15万元左右。
多位汽车分析师认为,这将会严重冲击国内新势力中定价10-20万元之间的车型。王春雨也表示,届时,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将面临更大的调整。
在内外承压下,零跑需要找到“超越特斯拉”的“捷径”。
如何让品牌快速向上?“捆绑营销”或成了零跑等造车新势力的“常规操作”,而特斯拉一定是最好的目标。
所以先后出现了“蔚小理”对特斯拉的隔空喊话。李斌认为,特斯拉要成为大众,蔚来则是要成为BBA;何小鹏认为,2021年开始,特斯拉要有在自动驾驶领域被打得找不到东的心理准备;李想则认为,特斯拉的续航、智能、性能都不占优势,却稳居销量第一,不知道它赢在那里。
然而,在经历一段辉煌时期后,“蔚小理”面临着股价大跌,盈利遥遥无期的窘境。
而曾经要做“中国的特斯拉”的奇点汽车,7年烧光170亿元,濒临破产,遭到员工集体讨债,令人唏嘘。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特斯拉是全球性品牌,生产规模大,利润高,成本控制能力强大,而新势力行业影响力有限,月销量还不足特斯拉零头,各家公司至今仍在赔钱,靠融资续命
。
白菜华东区总经理王春雨对极派Daily表示,
实际上,每个汽车品牌的产品都有较大差异,新能源技术虽然综合方面在上升,但十几年的发展史肯定没法和上百年的燃油汽车工业相比
。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不断迭代,技术在改变,这些都可能改变行业现状。
零跑也试图难过“提价”来改变“性价比”的标签。
因为朱江明比谁都清楚,零跑T03虽然成为爆款车,是零跑的创收担当,但零跑并不想困在“老头乐”的围城里,毕竟低端市场可以快速提升销量,也为后期的盈利埋下隐患。所以目前,补贴后全国指导价为19.38-28.68万元的零跑C01是零跑宣传的重心。
但在业内看来,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汽车行业从业者普遍认为,汽车品牌由上向下延展比较容易,而从下往上则往往不被市场接受。零跑亟需在中高端市场有所斩获,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零跑已经打上了廉价标签。
服务的提升也是零跑在尝试的。在某平台的零跑车主论坛里,极派Daily发现,还是有相当多的车主比较认可零跑,觉得零跑性价比高,“为国民造豪车”。当然也有车主隔空喊话朱江明,“零跑应该先把售后服务做好,多关注车主的真实需求。”
来源/零跑官网 极派Daily截图
所以,正如张孝荣所说,
已逐渐掉入第三梯队的零跑,在细分市场做大做强,能继续留在新能源赛道,才是最好的选择
。
另据零跑最新通报,未来所有车型均将同时推出增程版和纯电版,C11的增程版将在第四季度推出,C01的增程版在2023年推出。消息一出,引起网友热议。“两条腿走路,聪明”、“零跑大有前途”、“增程式有市场”、“15万元立马下单”……
“新能源汽车厂商应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做出积极调整和提升,长远来看,也能更好地生存下来。”王春雨表示,比起营销策略,新能源企业更应该不断打造自己的产品力
。
参考资料:
《零跑汽车首“交卷”:三季度营收、亏损双增 或靠增程版车型降本扭亏》,来源:财联社;
《困在“老头乐”里的零跑:上市首月市值蒸发逾300亿港币》,来源:凤凰网财经;
《零跑创始人:三年内超越特斯拉,我们有机会》,来源:每人Auto;
《零跑汽车IPO分析》,来源:人民网。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张杰、王伟文、老杨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小雨1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能是说者无心吧,都别当真
2022-11-21 20:02:17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木子李皓
关注
主题数102
特斯拉反诉美国加州民权局,此前被该州状告种族歧视 ...
阅读 3419
“幽灵刹车”无解,美国加州立法禁止特斯拉宣传自动驾驶 ...
阅读 2939
男子开特斯拉返乡,堵到没电只能叫拖车,网友:以后可以让特斯拉机器人推车 ...
阅读 274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