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比亚迪涨价,要销量也要利润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比亚迪涨价,要销量也要利润
[ 复制链接 ]
冰下的火圆
2022-11-25 12:59:01
观察室
作者 | 曾炜 赵文华
主编 | 赵文华
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一则公告,称“受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及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价格调整,上调幅度2000元-6000元不等”,并表示,“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与比亚迪涨价形成鲜明对比,新能源市场迎来年终降。简单罗列一下白名单:
10月24日,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降价车型涉及Model 3/Model Y五款配置车型,降价幅度为 1.4 万- 3.7 万元不等。11月8日,特斯拉又推出保险让利,最高让利达8000元。
几乎同一时间,AITO问界旗下M5及M7开启“付尾款减8000”的促销。尽管官方称“只是对部分现车购买用户统一赠送价值8000元的保险”。但谁都知道,政策只要到了终端,大概率都会喜大普奔。
10月31日,国产福特Mustang Mach-E全系车型降价,降价幅度为2万至2.8万元。
11月15日,奔驰宣布旗下部分EQ车型降价,其中,奔驰EQE下调5万-5.07万元,EQS下调20.46万-23.97万元,AMG EQS 53优惠19.86万元。最高降幅超过21%。
对这波来得又急又爽的降价,明眼人都清楚,就是为了年终大促。当然,比亚迪不需要搞促销,不降价在情理之中,但官宣涨价这一挂,就让很多人开始脑补了。
耐人寻味的涨价
比亚迪官方公布:今年1-10月,公司累计生产车型141.63万辆,同比增长157.27%;销售汽车140.29万辆,同比增长158.52%。
对比乘联会数据:前十个月,比亚迪累计零售量达到136.33万辆,以4倍于特斯拉的销量,排在国内所有厂商第二位。参照比亚迪今年的月均销量,年底登上销冠宝座,基本没啥悬念。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都超额完成任务的比亚迪,可以提前筹划明年的销量了。
其实,比亚迪的官宣也颇让人寻味:其一,它给出了涨价的信息,但并没有给出具体车型的调价,并承诺“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这不就等于说,“赶快下定啊,我要涨价了哦”。并且,从网友的反馈来看,也达到了反相促销的效果。
其二,根据补贴政策,截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新能源车辆不再享受政策补贴。也就是说,从明年1月1日起,新能源购车成本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少则几大千,多则上万,再考虑到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明年一季度,新能源市场势必会出现动荡。
比亚迪提前释放涨价信息锁住订单,也是未雨绸缪。据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目前还有约80万辆的定单没有消化,如果趁着年底这一波再收割一把,明年一季度的销量也就稳了。
而且,预告涨价“一石击二鸟”,除了提前收割订单,还显示出比亚迪的大厂风范,不像某些品牌,说停产就停产,说降价就降价,给消费者一个自由选择期,够机智。
要销量,也要利润
早在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时,笔者就分析过,就单车价格及整体盈利水平而言,比亚迪明显不及特斯拉。
比亚迪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2676.9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3.1亿元。反观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其全球累计销量为90.86万辆,但其累计营收达到了57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46.6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8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643.7亿元)。两大财务数据远远超过比亚迪。
何况,盈利水平直接关联着品牌溢价能力,从比亚迪推唐、汉、海豹、腾势D9这些高端车型,明年上仰望等两个高端品牌,以及今年“三连涨”的价格策略来看,比亚迪正在逐步努力打破“比亚迪卖堆头,特斯拉卖含金量”这一魔咒。当然,开挂的销量,也给了比亚迪绝美的机会。
另一方面,比亚迪提到的“电池主要原材料上涨”因素的确存在。业内有一种说法,“主机厂给电池厂打工,电池厂给上游原材料打工”,因为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60%,电池原材料成本又占电池成本的70%-80%。从近两年各大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上游周期性行业也是最亮眼的。
而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其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飞涨到现在的55.45万元/吨,涨了10倍。也就是说,比亚迪卖得越多,成本压力越大,要保证预期利润,必须提高单车价格,尤其是销量最大的王朝系列。
「最后说说」
又何止比亚迪如此?高居不下的原材料成本,对每家新能源车企都是严峻考验,这波降价的车型价格至少都在30万左右,它们还有得降,换到那些十来万的新能源车型,除了涨价找不到任何安放成本的办法。
上游扇翅膀势必引发连锁效应。近两年,不少主机厂开始布局自己的动力电池厂,比如上汽通用、广汽埃安等,或者选择参股动力电池厂,比如本田,不外乎就两个目的,一是在货源上不被卡脖子,二是争取更高的利润空间。
只不过,无论是成本大幅上涨,还是取消新能源补贴,最终都会下放到消费者来买单。所以,最后一波福利期,各位是选择跟还是不跟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互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冰下的火圆
关注
主题数34
男子开特斯拉返乡堵到没电叫拖车,让电动车少些“爹味” ...
阅读 3555
马斯克卖出至少1950万股特斯拉股票 价值39.5亿美元
阅读 2795
前瞻:女篮战法国全线占优 或28年后重返世界杯4强
阅读 228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