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泰国“解救”爱驰?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泰国“解救”爱驰?
[ 复制链接 ]
导群贵
2022-11-30 08:34:04
作者丨杨 晶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这家中国新造车的短板,不止一处。
中国车市的变化难以琢磨,尤其是进入电动化时代后尤甚。特斯拉掀起的狂潮足以让所有传统车企胆战心惊,“蔚小理”的半路杀出促使传统车企快速转型,当所有舆论的焦点都在唱衰传统车企时,突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表现开始压过造车新势力一头。
这不是风水轮流转的宿命论,但确实让所有参与者们认清一个现实,汽车产业的博弈就是如此残酷。
且不说头部新势力车企惨遭滑铁卢,哪吒汽车批发量与上险数差距大、威马降薪裁员关门店等等,寒气传给了每个人。
如果说在这些1.0时代的造车新势力里面,找出一家最会挣扎的企业,应该非爱驰汽车莫属。
这家2017年成立的企业,经历过多轮人事动荡、在股权结构上多次调整、主销车型上市3年累计销售1.5万辆,可以说爱驰一直在边缘游走。
但爱驰汽车总能在关键时刻续上点血,今年前10个月月均销量不到400辆的爱驰汽车,在11月28日宣布与泰国企业菲尼克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菲尼克斯EV计划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共计向爱驰采购约15万台新能源车用以零售和运营。
同时,双方计划未来就销售、售后、充换电网络及属地化的软件开发等业务,考虑在泰国共同筹建名为“Aiways泰国”的新公司。
实际上,爱驰汽车在国内销量受挫时也在布局海外市场,但这么一笔大单,足以让爱驰汽车再撑一段时间。
01
泰国没有这么大的市场
5年15万辆,按平均数来算每年是3万辆的销售量,那么泰国或者菲尼克斯EV消化得了吗?
数据显示,泰国是一个年销约80万辆新车的国家,2022年预计纯电汽车销售1.25万辆,2023年预计销售2.4万辆。按这个体量来看的话,只能说菲尼克斯EV和爱驰的野心都挺大。
虽然总体份额不算高,但泰国仍然是一个需求和增幅非常大的地区。从2008年开始,泰国便制定了打造“东方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形成一个齐全的汽车产业链,为汽车制造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并且国际多家主流车企,以及中国的汽车厂商也纷纷进入泰国市场。据泰媒报道,政府继续推动对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的投资,强调要使泰国成为东盟地区电动汽车的生产中心。而且日本也放出消息称,考虑将泰国作为东盟电动汽车中心。
一方面是泰国本身愿意去加速电动化转型,另一方面泰国市场对于中国电动品牌的消费意愿高涨。
其中,上汽名爵2021年在泰国的汽车销量达到31005辆,跻身泰国汽车品牌前十位;据悉今年刚进入泰国市场的比亚迪,同样,在吸引诸多消费者排队购车。
可见,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泰国市场有着客观上的优势,所以这对爱驰汽车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尤其是在开拓欧洲市场后,爱驰汽车“积少成多”的销售策略必须转向新的市场,况且东盟市场的竞争环境比欧洲要好不少。
实际上,爱驰汽车在欧洲也与当地公司有过合作。在去年8月份与德国汽车订阅服务公司finn.auto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十个月内,爱驰汽车计划向finn.auto陆续交付至少500台爱驰U5,用于在德国开展固定月费租车业务。
而泰国的菲尼克斯EV,也是一家做出租车业务起家的公司。菲尼克斯EV成立于2012年,当时还在做出租车广告业务。2014年与外部公司重组后,开始涉足清洁能源领域。2016年开发出了氢能源,但并不应用在汽车上。
直到2018年才正式宣告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并且构建了三大产品架构,其中包括Mini Bus EV、电动SUV和电动摩托。目前这三大产品还只是概念模型,菲尼克斯EV至今没有量产出任何一款车,其电动SUV的图示竟然是马自达的CX-4造型。
所以菲尼克斯EV引进爱驰汽车的产品,就是为了补全其在电动SUV的空白,这也是泰国市场电动汽车的主销车型。
不过菲尼克斯EV的官网信息少的可怜,最多的是“我们努力生产出完美的电动汽车,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的口号,很像中国某些初创车企走过的路。
所以菲尼克斯EV这家企业能否在泰国市场获得成功还是个问号,与其说爱驰汽车寄望于15万辆的大单,不如寄望于“Aiways泰国”这家公司,毕竟与强势的自主品牌去泰国独资相比,弱势的爱驰汽车可以与当地企业分担风险和成本。
02
爱驰必须自救才有出路
从爱驰汽车成立至今,用命途多舛来形容丝毫不过。爱驰汽车诞生于造车新势力1.0时代,当时中国有超过50家电动车初创公司。如今奋力拼搏而出的也不过10家左右,爱驰汽车是幸运的,但现在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对于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创始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人从互联网起家,充分洞察着最前沿的时代脉搏。而像爱驰付强、威马沈晖这些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创始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优势。
威马现在负面缠身,但至少在初期的战略是值得肯定的。而爱驰则不然,在首款产品和技术储备上就存在先天不足。从爱驰的英文名AIWAYS就可以看出,AI并不是一个先锋的概念,任何一家燃油车企都能有智能科技,更何况电动车。
包括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爱驰汽车几乎踏错了每一个点。首款车型爱驰U5原本有着不错的产品力,性价比是它的亮点,但传播方向却不在这。并且相较蔚来、小鹏这些已发布第二款车的领头羊来说,U5在整体推进上偏慢。
另外一个就是技术实力不够明显,在U5上,爱驰除了宣传智慧关怀外,就是重点说明电池包的安全性。和所有传统车企一样,太过于专注于安全对于汽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真正的需求,这也是创始人的局限性使然。
在销量举步维艰时,爱驰汽车也无法抗住重资产造车带来的压力。在今年年初,爱驰汽车获得新一轮融资,也正式迎来投资人陈炫霖入主。原爱驰高管团队纷纷退场,爱驰汽车从传统汽车人时代进入投资人时代。
但是新投资人没有汽车行业经验,今年11月22日,爱驰汽车法定代表人再度由陈炫霖变更为张洋,这已经是爱驰汽车今年以来第三次进行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人事调整是企业发展的大忌,但也看出爱驰汽车别无他法。
爱驰汽车的困境不仅仅在于销量、团队,还有资本市场的萎靡。爱驰汽车原本计划在2021年底在科创板上市,但由于科创板上市的条件苛刻,爱驰汽车未能如愿。
今年9月,美股上市公司华夏博雅将收购爱驰汽车所有股份,随后借壳上市,估值达50至60亿美元。
华夏博雅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教育资源整合与运营机构,7月份还宣布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函。
借这样的壳,最后这样的估值,不仅说明股市对汽车产业的兴趣降低,也说明爱驰汽车着急了。
其实,从当下的汽车产业来说,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都难言轻松。
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脱颖而出,而像爱驰汽车这样从初始就没有规划好的企业,注定会在变幻多端的市场会碰到更多的困难,要解决更多的难题。
杨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溃
“独霸”车圈的高通,舒服日子还有多久?
马斯克“拯救”推特大作战
难产的FF91,就像中国男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导群贵
关注
主题数128
“雷丁汽车实名举报县委书记”背后
阅读 3791
特斯拉将于北美时间9月30日举行2022 AI DAY
阅读 3585
特斯拉比小米早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 雷军放狠话
阅读 339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