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985 毕业,工资究竟比二本高几倍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985 毕业,工资究竟比二本高几倍
[ 复制链接 ]
泪欣然蜒
2022-12-9 20:25:17
文 |
巩兆恩
编辑 |
江江
视觉 |
林溪
近日,网上曝光了一份比亚迪校招薪资标准表,该表得到了多位求职者的证实,除部分细节有出入之外,总体上,它符合比亚迪 2022 年校招薪资划分等级。
这是比亚迪在 2022 年面向毕业生,所开创的 " 按校定薪 " 全新模式。该模式将学生评为四个档次,共 17 个类别,分档发放薪资,同一岗位不同学校之间相差可达一倍,甚至更多。
以教育背景评等级、贴标签," 迪厂 " 犹如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一切都被学历与学校明码标价。二本学生则在塔底,仰望着塔尖的名校高材生。
如今,高校毕业生规模与数量年年攀升,学历价值被不断稀释。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市场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各大企业,在招聘中牢牢掌握着主动权,拥有了更多的可选项,学历、学校、专业、实习等多重因素,成为它们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想获得劳动单位的每一分钱,都成为了学历与学校的无形较量,社会也在逐步认可企业对于学校与学历的不同 " 标价 "。可以说,按校定薪,学历与学校,不仅是求职的 " 敲门砖 ",如今更成了薪资的 " 丈量尺 "。
在 " 按校定薪 " 的等级模式下,二本生只配抬头仰望名校生吗?
" 迪子 ",等级森严的 " 学历厂 "
仅仅用时 48 小时,斩获比亚迪的高薪 offer。
这是明哲,今年年底即将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生,在漫长的企业招聘拉锯战中,最 " 速战速决 " 的一次。
明哲告诉盐财经:" 和大部分需要笔试和至少 3 轮面试的企业比起来,比亚迪真的太快了!"
明哲只是与对方 HR 通了个电话,再经过了一轮视频面试,总共加起来,不到半个小时,隔天就收到了签约短信。
" 感觉只要是会呼吸的他们都要。" 他感叹道。
同明哲一样,在小红书、牛客等社交平台中,大批名校毕业生、普通院校学生分享着自己火速拿下比亚迪 offer 的经历,甚至向着挑战最短时间拿下比亚迪 offer" 卷 " 了起来。
社交平台小红书中关于快速收获比亚迪 offer 的分享帖
上至顶尖大学间 C9 联盟,下至普通二本,比亚迪宽广的接纳度与包容度,被毕业生们戏称为 " 点击即送 " 的 " 迪子 "。
然而," 迪子 " 对于学历、学校的包容性却仅仅止步于此。
面对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比亚迪在一众企业中独树一帜,颠覆性地开启了 " 按校定薪 " 的新模式,根据毕业生所属院校,将其评为双非、211、985、C9 四个档次,共 17 个类别。
比亚迪 2022 年网传校招薪资划分表
如表所示,同一 F 类岗位中,本科毕业,双非的同学能拿到约 9 万 / 年,而 C9 的同学却可以拿到约 18 万 / 年。
这意味着,进入比亚迪,即使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从事相同工作,名校生可能拿着二本生双倍的薪资。
而明哲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比亚迪将其与 C9 院校视为同一级别,并承诺给出 C9 硕(非 F 类)等级所对应的薪资——约 23 万 / 年。
但这份 offer 的来之过易,却令明哲打起了退堂鼓。他告诉盐财经记者,在他看来,如此简单甚至 " 儿戏 " 的应聘流程,让这份 offer 显得有些草率,且不珍贵。最终,明哲拒绝了这份 offer,一心扎在传统互联网大厂的 " 纷争 " 中。
拒绝之后,明哲在社交平台中看到一位双非同学的分享贴。结果发现,二人收到比亚迪同一部门同一岗位的 offer,他自己的年薪却比他高出了近 10 万。
" 那一刻,突然有点后悔了。" 作为名校毕业生,明哲的优越感与认同感在比亚迪得到了满足。
对于高学历的顶尖人才,比亚迪毫不吝啬,展现出了这家企业绝对的 " 大手笔 "。
今年 10 月,机工智库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比亚迪今年一年新增员工中的清北毕业生数量,超过公司过去二十多年入职的清北毕业生存量。可见,比亚迪 " 以金吸人 " 的人才争夺战略是成功的。
同时,在这份严格执行的 " 分档分级年薪制 " 中,金字塔顶端(C9 F 硕)的待遇却是可浮动的,从 32 万至 40 万不等。这意味着,在谈薪阶段,这些名校生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
据调查,进入谈薪阶段,多位国内顶尖院校的同学,因手握多篇国家级论文或奖项,便可成功在原有的薪资基础上再提升。
而面对二本院校的同学,比亚迪却给出了极其坚定地回答 " 薪资都是按照学历和学校定的,改不了 "。
不难看出,所谓的谈薪阶段,实质上只是看学生是否接受而已。
比亚迪实行 " 分档分级年薪制 "
此外,进入 " 迪厂 " 之后,一切都同样被 " 学历 " 明码标价。
今年 4 月入职比亚迪的雯雯告诉盐财经,比亚迪内部有着 " 非常严重的等级制度 "。
除了要按校评薪外,每一位新人进去之后,依旧将按照学历贴上标签:专科定为 H,二本为 G 级,一本为 F1,211 为 F2,985 为 F3,硕士为 E 级。其中,G 级分配的宿舍为四人间,F 级以上的是三人间,单人间 F 级以上可排队申请。
被定为 F1 的雯雯在 5 月初便申请了单人间,排在第十位,原本以为很快便可以成功入住,可却被更高级别的 F2、F3 一路插队,陷入无止境的等待。
在严格的 " 等级制度 " 下,雯雯仅仅入职 3 个月就 " 跑路 " 了。
" 你的学校值多少钱 "
根据中国薪酬网的最新统计,2022 年 985 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 9088 元,双非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仅为 5724 元;在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 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薪酬指数前 10 名的高校也均为 985 或 211 院校。
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前 10 名的高校均为 985 或 211 院校
毕业生薪酬与其毕业院校等级似乎形成强关联,并发出灵魂拷问:你的学校值多少钱?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我国共有 1270 所本科院校,其中,包含 985、211 在内,双一流名校仅有 147 所,占比约为 1/10,其身后是 1123 所普通院校的学生群体。然而,社会的目光却少有聚焦在他们身上。
大众热衷于从名校生的就业意向、职业选择、平均薪资探讨整个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与现状,那么,没有名校光环加持的二本生,该如何突出重围?
去年 2 月,就读于一所二本院校的林悦在查到考研成绩的那一刻,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找工作了。为了弥补无法成功考研到上海的遗憾,她坚定地将上海定为自己唯一的工作意向城市。
但因为背景不突出,林悦告诉盐财经,她的大部分的简历投递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学历是块 " 敲门砖 ",林悦的这块 " 砖 " 显然没有敲响很多门。
" 大企业进不去,小公司给出的待遇,在上海的高成本生活下也少得可怜。总感觉我们和那些名校生是割裂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好像本来就属于这里(指上海)。" 起初,林悦始终无法剔除二本毕业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尝试,林悦也找到了专属于二本学生的自信。
在她看来,名校学生普遍不愿意从事销售工作,相较于同一企业中的其他岗位,销售岗显得不那么 " 卷 ",并且要求也更低,面对着一群来自二本院校的竞争者,林悦也终于有了一些 " 归属感 "。
如今,林悦在上海的一家房企从事销售,每月以超额的工作绩效,拿着一万出头的工资。这是专属于她打破名校生与二本生薪资界限的有效捷径。
但不得不直视的是,无法像林悦一样成功突围的二本生们,部分仍苦苦挣扎在那道与名校生之间无法跨越的薪资 " 鸿沟 " 里。
不同院校应届毕业生去向(图源: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2022 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 6295 元。
而此前,BOSS 直聘研究院也指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平均在 8000~10000 元以上。相比之下,非双一流高校的应届生的期望月薪仅在 5000 元左右,只有名校生的一半。
面对大学生数量持续上涨,学历价值被不断稀释,没有名校学历的加持,这些二本学生也深知自己的学校值多少钱,连喊价都不敢喊得太高。
名校生与二本生之间的平均薪资差距不可否认,学历成为毕业生进入高薪企业的一块 " 敲门砖 "。
如今,在比亚迪的带领下,学历、学校又成为了一把薪资的 " 丈量尺 ",强势推翻了同岗同薪的市场规则。
学历歧视,在职场歧视中排名第一(图源:智联招聘)
事实上,早在 2014 年,广东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中,深圳威富集团在展示薪资标准时,就曾将应聘者按照就读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985、清华北大共 5 个等级,并明确将普通院校本科生起薪定为 5000 元,在此基础上每提升一级别增加 1000 元,研究生每一个级别相差 2000 元底薪。
这一做法,首次将 " 学历歧视 ",光明正大地呈现出来。
毫无疑问,这一举动遭到了集体抵制。
对此,教育部也曾专门下发通知,指出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并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 985 高校、211 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用人企业要消除对毕业生的 " 学校歧视 "" 学历歧视 ",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就该企业赤裸裸的就业歧视进行声讨,深圳威富集团也被毕业生们集体拉入 " 黑名单 "。
不过,现实社会告诫人们第一学历有多重要。比如,985、211 之外的本科生,有个统称,叫 " 双非 ",事实上,这词听起来就自带受歧视味道。
还有论文显示,同是硕士学历毕业生,本科为非 211 院校的与本科为 211 大学的相比,在初次就业中收到简历回复的概率要低四成多。
而如今,在饱和的就业环境中,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张,2023 年预计将达到 1158 万,在规模与数量上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身份被不断稀释,也让本就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更是挑战。
高校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英雄不问出处的传统观念消逝," 毕业于某某大学 " 成为了学生从校园踏入职场的第一标签,想赚取劳动单位的每一分钱,仍是学历与学校的无形较量。
劳动单位需要修正用人视角,我们更需打破 " 名校与学历 " 的执念。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泪欣然蜒
关注
主题数63
TCL和三星Mini LED电视到底谁更胜一筹
阅读 5448
小米造车九死一生,留给雷军的时间不多了
阅读 4301
出手减持比亚迪的巴菲特,和减持阿里的孙正义,2022 年都亏了 ...
阅读 403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