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有一说一|销量差、大降价,BBA的电动困局有解吗?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有一说一|销量差、大降价,BBA的电动困局有解吗?
[ 复制链接 ]
伍六三
2022-12-24 22:18:02
作者|聂一尧
出品|汽车大观
德系豪华三强BBA,注定无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续写燃油车辉煌了。
如果说此前BBA还心存幻想,眼下被市场暴捶的现实,无疑将给哥仨清醒的认识。否则,也就不会有降价大促销这一出了,只是即使降价大促销,销量还是被特斯拉和自主品牌全面碾压。
想当初,BBA涉足电动车研发并不晚,以三者的前瞻理念和技术实力而论,理应继续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而非现在的电动车扑街。
所以眼下的BBA电动困局原因到底是什么,根源在哪里?BBA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急速掉队的困局还有得解吗?
比着降价销量还差
就在上月,奔驰官宣对全新纯电EQE、纯电EQS和全新AMG EQS 53的厂商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关调整。
所谓调整,就是降价:奔驰EQE直降5万元,价格下探到40万元区间;奔驰EQS直降23.76万元,起售价从107.96万元降到84.5万元;AMG EQS 53直降19.86万元,起售价从174.56万元降到154.7万元。
奔驰降价不孤单,德系老乡在旁边。
宝马虽然没有官宣降价,4S店的骨折价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某垂直汽车网站上,各个经销商的宝马iX3直降9.9万元,起售价已降至30.09万元;宝马iX直降11.2万元,起售价降至63.49万元;宝马i3直降6.19万元,起售价降至28.8万元。
还有更令人震惊的,网上有车主晒出不到25万元购得宝马i3。11月29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宝马i3全款25落地”。12月1日,又有博主表示“i3 22万多这个价格是真的香”。有北京的宝马4S店表示“i3 最低 24.6万元,贷款免息”。
奥迪也不闲着,日前,一家奥迪4S店外墙上挂出了“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的横幅,求关注的心切和失落可窥一斑。
同样是经销商直降,奥迪e-tron在某汽车垂直网站显示4S店直降10万-12.98万元,起售价下探到43.74万元。同时还有奥迪A6L、A8的新能源车型等,也都降价6万元到13万元不等。
但就是这么降价,尤其是宝马iX3和i3都降到30万元和30万以下了,销量依然被同价位区间的特斯拉和自主品牌全面碾压,只能说,BBA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惨无疑。
近日公开的2022年11月交强险新车上险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排名中,40万元以上的上险量前五名是:理想L9(9139辆)、蔚来ET7(2857辆)、蔚来ES7(2576辆)、蔚来ES6(2250辆)、奔驰EQ系列(1683辆)。
30万-40万元的上险量前五名是:特斯拉Model Y(52020辆)、极氪001(10886辆)、特斯拉Model 3(10050辆)、理想L8(5921辆)、问界M7(4149辆)。
降价后的宝马iX3和i3销量也不过才2559辆和3291辆,iX就更不用提。奥迪e-tron两位数的销量不说也罢,Q4 e-tron和Q5 e-tron在11月的销量不过575辆和132辆。奔驰EQ系列虽说擦着边进了40万元以上的上险量前五,但对比理想和蔚来,属实没眼看。
今年6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发微博称:“预计最快到明年年底,最晚不超过2024年底,BBA国产后的中大型SUV的主力车型销售价格将会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此话一出,当时引发舆论哗然一片,有人讥笑李想痴人说梦,依据是BBA在中国传统燃油车高端市场根基深厚,占据了75%的豪华车市场份额。
但没有想到的是,李想话音落下不出半年,豪放的预言似乎要开始应验,只不过是从电动车开始的。此消彼长下,今年来狂奔突进的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正在加速蚕食燃油车增量的同时,也在加速撬动BBA的根基。
今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78.6万辆,同比增长72.3%,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渗透率进一步达到了33.8%,增速超乎人预料。
而今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大关,渗透率已达25%。提前3年完成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
再回过头来看BBA,反应平平的市场表现,似乎离奔涌的新能源浪潮越发渐行渐远。
BBA品牌溢价失灵了
长期以来,BBA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令人叹服。有投资平台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的车企财务数据统计过,BBA的单车平均利润,奔驰能达到7469美金(约5.2万元),宝马约为4747美金(约3.3万元),奥迪约为3428美金(约2.4万元)。
这么高的品牌溢价能力,说白了就是消费者觉得花更多的钱买BBA,就是值。但用户认为“值”,显然只针对BBA的燃油车。
对于电动车,在区别于传统燃油车价值空间的新领域,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以三电技术、智能化水平、颠覆传统的服务和设计等指标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的价值空间。
在新的价值空间,BBA的地位被颠覆了,BBA想当然地将燃油车的定价体系嫁接到电动车型上,无疑就要受到市场无情的暴捶,说白了就是消费者认为花更多的钱买BBA的电动车,不值。
这就是BBA电动车销量差的真相:虚高的价格,用户认为不值的现状。
那么BBA主动对电动车降价,消费者就会认为值,就会买单吗?那可未必。价格只是品牌溢价能力的表现,品牌溢价能力还和三方面因素有很大关系:知名度、当前市场上类似商品的品牌数量、品牌附加值体现。
首先从知名度来说,BBA的电动车肯定没有其燃油车知名度高,也没有特斯拉、蔚来、理想、极氪、问界等品牌知名度高,甚至都不及高合。
所以才会有奥迪经销商在4S店外墙上,挂上横幅喊出“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的那一幕。
再说当前市场上类似商品的品牌数量,那可太多了。中国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沿阵地,汇集了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品牌数量、最先进的技术、最领先的智能化水平,和最完善的产业链。
在这样的前沿阵地,BBA“命脉”所在的30万-50万元级市场,被借由新能源赛道争相冲击高端的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挤破了门槛,而且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全力以赴。
在电动化转型上难舍燃油车市场利益,对电动化转型犹疑观望、行动迟缓的BBA,以那些从燃油车上移植过来的性能和豪华特点为标准,衍生出来的“油改电”,或概念上很贴近“油改电”的电动车产品,因为削弱了电动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根本属性和趋势,只会在众多竞品中变得更加平庸和无所适从。
拿品牌附加值体现来说,BBA的电动车已经越来越丧失光环了。今年10月,有奔驰EQC车主把遭受别人嘲笑其购买奔驰EQC的经历,发布到某短视频平台,本想听网友主持公道,结果反遭网友调侃。
很明显,买BBA的电动车,不仅不能像买BBA燃油车一样撑脸面,甚至还可能被群嘲“大冤种”。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BBA的电动车恐怕已经走到了艰难抉择的岔路口。BBA接下来会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确?或许可以从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根源之争分析一下。
电动or燃油?本质是取代
1972年,两辆橙色的纯电动车出现在第二十届慕尼黑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现场。这是宝马1602 Elektro-Antrieb纯电动车,搭配12V的铅酸电池,续航里程30km。
这款没有量产的纯电动车,是宝马纯电动车历程的开端。此后,宝马没有中断电动车研发,1991年还推出了首款用于道路运行的量产车型E1,这款车通常也被认为是宝马i3的鼻祖。
奔驰的电动车发端同样较早,1990年的汉诺威博览会上,奔驰展出了一款电动车190E Elektro。该车有两个16 kW的电机,使用氯化镍钠电池组,续航里程110公里。
事实上,作为燃油车领域的优秀高端品牌,BBA凭借前瞻理念和技术优势,对电动车研发也有着先发优势,怎么如今就落后了呢?
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或许就能明白BBA电动车落后是注定的必然结果,一如大众、丰田从燃油车霸主,变为电动车跟随者。
电动车和燃油车,表面上看只是能量来源和驱动形式不同的两种汽车形态,本质上却是天壤之别。
燃油车属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产业,电动车则是半导体和信息通讯互联网极好的延伸载体。电动车的终极形态就是智能汽车,就是华为形容的“4个轮子的计算机”。
而燃油车,由于和电动车的驱动控制和制动控制的传递路径不同,无法具备电动车的纵向控制自由度和平顺性,对于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算法的响应,相比电动车就会有延时。在高阶自动驾驶中,延时是致命缺点。
百年燃油车之所以遭遇汽车“新四化”变革,本质上就是要将汽车,实现从传统机械加工制造业,跳跃到半导体和信息通讯互联网的产业变革。这对全球汽车产业来说,将是电动车颠覆和取代燃油车的过程。
率先发起这一变革的,无疑是中美两国。
历史上,德国奔驰发明了汽车,美国福特普及了汽车,因此美国曾经和欧洲一起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韩汽车迅速崛起,并且和欧洲汽车一起逐渐占领北美市场,击败美国汽车产业,令美国汽车制造占GDP的比例从3%下降到不足1%。这为美国后来利用半导体和信息通讯互联网引导汽车产业变革,以期重新引领汽车发展埋下了伏笔。
中国则更显而易见,汽车被誉为我国民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占我国GDP比例一直较高,近几年更是接近10%。
但受制于起步晚、底子薄等先天条件不足,我国自主汽车一直处在合资品牌、跨国公司的压制之下,背负着“低端制造”的帽子。
中国汽车做梦都想实现“超车”,这也为中国凭借汽车“新四化”百年变革的绝好机遇,实现“换道超车”埋下了伏笔。
中美两国相同的诉求,为特斯拉、蔚小理等中美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创造了绝佳条件。
与之相反的是,在燃油车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的欧洲和日韩车企,自然不愿出让利益和话语权。还有一个原因是,上一轮信息通讯互联网产业竞争中,欧洲和日本已经败北,因此他们更加在电动化转型上犹疑和摇摆。因为,谁愿意断送既得利益,革自己的命呢?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宝马奔驰其实涉足电动车较早,而在电动化浪潮中行动迟缓直至落后了。
有人说,日韩不是积极发展氢能源吗?氢能源才是真正的新能源。
这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氢能源的本质依然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延伸,日韩主动选择的路径只会是延伸自己的优势。况且日韩对氢能源专利封锁,更加把中美推到了电动化变革上。
眼下,美方对中国实施的半导体打压不断加码,也说明了中国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之迅猛,已经严重威胁到美方的安全感。说到底,美方害怕中国在这轮汽车变革中领先,自己再次失去引领权。
回到BBA电动车发展的话题,电动车or燃油车,BBA要怎么选?怎么选才会正确?
怎么选,对于BBA来说都是两难。从大众集团前CEO迪斯的经历来看,欧洲老牌车企all in电动车几无可能。博弈面前,他们没有正确答案,只会继续选择电动和燃油两条腿走路,亦步亦趋,亦惶亦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伍六三
关注
主题数80
奥拓电子向两个全资子公司增资1.1亿
阅读 9158
5050RGB灯珠(5050rgbw灯珠)_31
阅读 6936
三车齐发 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发布会
阅读 408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