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许海东:2023年车市面临的三大利好与六重挑战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许海东:2023年车市面临的三大利好与六重挑战
[ 复制链接 ]
凉亭之中净
2022-12-29 09:23:24
头图来源:IC photo
【编者按】2022年车市步入收官阶段,经历三年疫情冲击,起伏中的中国车市,来到又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2023年,向左还是向右?稳守还是反击?人们各有答案,也各怀期许。中国车市的巨轮将驶向何处?人们明知难以预测,却仍不免好奇。
值此岁末年初之际,车市物语发起「预测2023」系列策划,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专家,对车市走向做出专业预测,同时与汽车厂商高管交流做出市场前瞻。
本期文章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执笔,基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对2023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明年汽车批发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乘用车预测: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预测: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预测:900万辆,同比增长35%。
在许海东看来,2023年的中国车市将面临宏观经济走势向好、疫情管控放开、国内国际双循环等“三大利好”,以及购置税减半是否延续、芯片短缺、电动车成本高企、去库存压力、国际政经形势不断变化、地方促进消费力度不足等“六重挑战”。
上
回顾2022,展望2023
2022年,对汽车行业来说,可以算得上一波三折,第一季度按年初预测生产销售都正常发展,乘用车同比批发销量还保持9%的增长。但进入3月后长春出现疫情封控,一汽基本停产,4月上海全城封控,长三角地区零部件生产运输全部停摆,5月中央部委开始努力解除生产物流的封控,到月底最后一天出台多个刺激政策,但整个4、5月份,全国汽车产业生产销售严重下滑,4月产销几乎腰斩。
汽车行业哀鸿片野,多个机构纷纷出来发表预测,认为全年乘用车要下滑10%以上。在当时的情况下,5月18日,笔者接受有关媒体的采访,就给出了“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2700万辆,超过去年问题不大”的判断,部分媒体人嗤之以鼻。
我一直是乐观派,相信党和各级政府的高瞻远瞩和领导能力,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相信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逆境中奋起的精神,相信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力,中国的汽车市场一定是持续向好的。
5月31日,中央政府出台购置税减半补贴600亿的政策,几乎覆盖了2021年燃油车销量的97%。给中国车市的恢复带来重大利好。7、8、9三个月,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的系列政策刺激下,以及二季度被抑制的需求释放,乘用车市场出现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六月底乘用车就同比超过了去年,实现了正增长。
进入第四季度,全国多地疫情又起,10月、11月,各地疫情封控越来越严,部分地方政府肆意赋码,疯狂封堵辖区居民,引来民意爆发接近临界点。全国汽车销售体系,30-40%处于停业状态,汽车销售又出现一波下滑。
关键时刻,党中央力换狂澜,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新十条”,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全国经济也开始进入复苏通道,汽车销售有望在12月迎来恢复。全年批发销售量应该在2700万辆左右,增长3%左右,这和我们半年时的预测完全一致。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全年的一波三折,特别是第四季度的掉头向下,吓坏了一大批人,包括众多汽车行业的专家,纷纷预测2023年是“明显负增长”。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公告中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看看这些表述,都在体现中央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对明年经济发展的期望和判断。
从各类国际机构判断,明年中国的GDP高的到6%,低的也到4.5%以上,按照这个GDP的增速,中国汽车销量也不至于是“明显负增长”。
中
影响明年车市的有利因素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1-11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51.1万辆,同比增长12.7%。在疫情冲击下,高端品牌仍保持较强市场韧性,总体表现良好。这说明即使今年疫情两次重大影响,中国的中产阶级并没有受太大影响,继续消费豪车,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要受损的还是底层的从业者,但12月开始的疫情放松管控,我们相信底层的市场主体和就业人群在最近三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中国人民生存的欲望和能力是全世界最强的,我们为什么不相信明年的经济和消费会好转呢?
图片来源:IC photo
具体分析来看:首先在宏观经济走势方面,二十大已经胜利召开,中国未来方向已经确定,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社会上的一些情绪会快速转化,思想会进一步统一,人们面向未来的信心也将逐步恢复。
其次,三年疫情防控,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疫情管控放开,会全面推动经济的复苏,会推动市场主体的活跃,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中国经济的复苏和重新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虽然放松管控后,会出现多轮疫情感染的高峰,要达到多方面平衡我们估计还需要一年以上时间,但总体对经济和日常生活影响是越来越小,大家也会越来越适应,生产、工作和生活都会进入政策状态。
图片来源:IC photo
第三,具体到汽车行业,在从四亿中产阶级家庭向八亿中产阶级家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仍处于上升时期;并且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继续回暖,中国品牌继续拓展国际化市场,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的力量。特别是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将加速出口。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了“双循环”的作用,带动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汽车强国。2022年国内商用车需求严重下滑,随着整体经济的复苏,2023年商用车需求将触底反弹,带动整车市场的增长。
下
影响明年车市的不利因素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购置税减半的补贴政策是否延续?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然紧缺,重要芯片的全球供应或者分配对中国汽车企业成为较大不利因素,另外,随着全球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电池原材料仍处于上升阶段,电动车成本难以下降等。
另外,2022年购置税政策引发部分消费提前释放,2022年底经销商库存也较高,2023年存在去库存压力,这些也是影响2023年汽车市场的不利因素。
同时,国际政经形势不断变化。国际形势依然影响严重和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俄乌冲突还未结束,对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仍然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继续推进冷战思维,以价值观来划分阵营,强调供应链的未来安全问题,逐步实施部分供应链的转移;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交流,阻止和拖慢中国科技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图片来源:IC photo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对2022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希望地方政府在2023年继续刺激汽车消费市场,但同时我们也担忧地方政府资金支持的力度,疫情三年,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也面临大幅下滑,其对汽车消费支持的力度可能下降。
基于以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结合我们多种模型的预测,以及和我们和十几家国内企业负责市场预测部门的领导交流,中汽协给出了明年的预测:
汽车批发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乘用车预测: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预测: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预测:900万辆,同比增长35%。
历史告诉我们:悲观者也许正确,但勇敢者坚持前行,最终乐观者获得成功。在汽车行业百年巨变的时代,我们呼唤英雄!我们相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人站出来建立愿景,经营希望,点燃未来,激发勇气——这就是领导力!但在英雄和人民谁创造了历史的问题上,伟人曾经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因此,每个个人的收获都要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勇气、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这些来自我们内心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如果每个汽车产业的从业者都拼搏奋斗,我们就会迎来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人皇Wis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合资基本已经被他们自己玩完了
2022-12-29 10:23:17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凉亭之中净
关注
主题数114
国产电动汽车“蔚小理”发布10月交付数据,环比均下降 ...
阅读 3106
\"价格战\"谁是赢家:11家车企普降万元、高端车卖1辆亏8万,能否讲好资本故 ...
阅读 2759
华为造车争议四起,余承东该做决断了
阅读 240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