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余承东?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余承东?
[ 复制链接 ]
123457665
2022-12-30 21:35:03
文 / 七公
出品 / 节点财经
“Mate 50如果没卖好,日子将会非常艰难。”
“痛苦的时候,一个人在夜里走到天快亮。”
“我出生在农村,生活条件很差。”
……
12月12日,在《遇见大咖》栏目里,余承东作为首期嘉宾登场,没有放荡不羁地语出惊人,也没有舌灿莲花地推介新品,“大嘴一哥”低调、感性地回忆了他带领团队,带领华为手机崛起的经历,并分享了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谈到动情处一度哽咽。
默默听完,观众难免动容:原来外表凌厉的硬汉也有柔软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大家又觉得有点颠覆日常:那个背着唢呐坐飞机,吹牛皮上瘾的“余大嘴”不再本色演出了?
可话说回来,在内卷、焦虑、病灶围城的当下,除了产品,大家同样需要一位会制造笑点、会搞气氛,能提振市场情绪和企业家信心的“商业咖”。
10年“大嘴”史
从手机到汽车
余承东的“大嘴”史肇始于10年前,伴随华为手机从贴牌、品牌,到大牌,一路升级打怪,到处泄洪。
“1G看摩托罗拉,2G看诺基亚,3G看三星、苹果,4G就要看华为。”
“华为P9销量肯定超过1000万台”
“利用4~5年时间,在全球市场超过苹果、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
在他的“画饼”式营销下,前半程,面对技术、品牌的恐怖差距,华为手机不懈不怠,终封狼居胥;后半程,因外力冲击饮恨乌江,逆境求反弹。
2012年-2020年,经过漫长追赶,华为手机一度在2020年4月超越苹果和三星,登顶全球第一,并在国内600美元以上价位段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坐拥44.1%的份额,和苹果两分天下。
当然,这些都是“大嘴”的璀璨旧事,没必要层层剥洋葱,但我们一直记得,是华为让中国手机品牌真正扬眉吐气了一把。
如今,缺芯少魂,重走“长征路”,余承东肩上的责任更重,Mate 50 被他视为“生死之战”。
好在,2022年发布的Mate 50,以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超光变XMAGE影像系统、鸿蒙3.0系统等黑科技和多项性能增强消弭5G缺失的遗憾,首批备货400万台即一抢而空。
图源:华为官网
当知道 Mate 50卖得好时,余承东的兴奋溢出屏幕:“我们又活过来了,我们又重新回来了。”
自华为被美国断供芯片后,市场对于华为高端手机的逐渐退出就持悲观态度,而宣传的天花乱坠的国货机,看似来势汹汹,然则没有一个能打。
Mate 50在余承东的吆喝下大卖,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给萎缩已久的手机行业注入一丝光亮,激励同仁并驱们继往开来,也让消费者感受到在高端手机市场,我们还可以有所期待。
2020年起,华为将业务重心转向汽车,又给其“大嘴”分派了新任务、新使命。
“开足马力卖,明年争取年销超过30万辆,30万辆超过所有对手。”
“第一年干翻特斯拉,第二年把BBA的空间一把干掉”
“未来智能座舱分为两种,一种是鸿蒙,另一种是others”。
……
这么狂的口气,不用想一定是出自余承东的嘴。像极当年为手机拉票的场景,余承东的“大嘴”二次披挂上阵,狂攒流量的同时,谨慎地拿捏着分寸,避免吹的太过、太大可能引致“通货膨胀”、适得其反。
谈及问界M7,他信誓旦旦:“我用问界M5淘汰了家中的宝马,又用M7淘汰了保时捷……有朋友说这个车有很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便宜了。”
谈及车机系统,他把调子再拉高八度:“鸿蒙座舱是全球体验最好的座舱,没有之一,而有一些车厂用了我们的模块,用了我们的鸿蒙系统,但交互的人机界面、UI用了他们自己做的方案,我体验了后很垃圾。”
听到这,估计射程范围内的车企都有一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恨感!
可在镜子的背面,吹牛的余承东也的确带给行业一些启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被吊打了几十年的中国汽车产业,不应该只是挣扎、痛苦和煎熬,扮演被BBA踩在脚下的孬种,被自家人瞧不起Loser,更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但仍然要激情澎湃,朝着“翻身做主人”的方向迸发。
事实证明,在每一轮经济周期中,于山巅和谷底的沉浮间,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乐观豁达、心态和行动都积极向上的企业家;消极的、气馁的,很可能早早就被市场先生扫地出门了。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律。2022年10月,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已达63%,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首次真正意义上占据细分车市半壁江山;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不过,开辟汽车第二战场后,余承东也曾在与赛力斯合作的首款车“吃瘪”,和北汽新能源合作的极狐阿尔法T“扑街”,但到问界这儿,吸取前车之鉴,靠着“大嘴”的坚韧不拔,竟短时间内大放异彩,成为华为科技力加持的见证。
公开资料显示,问界于今年3月开启交付,9个月累计销量超6.6万。10月份更是以12018辆的月销量超过蔚来和理想,跻身造车新势力,仅次于哪吒汽车。
图源:问界官微
大致就是这个结果,看似不靠谱的“大嘴王”,他放过的“炮”差不多都有回响,立下的Flag基本都飘扬着。
为什么要“吹牛”?
最直白的解释,吹牛不用打草稿,吹牛没成本,吹牛还能节省大量公关费。这个道理,诸如罗永浩、马斯克、余承东等“大嘴王”都懂,但他们更懂得:越是面临有挑战的环境,越是要元气满满,不仅仅是鼓舞自己,也是向行业和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如果把这个再概括一下,就是心中有春天,前途就充满阳光。
而在吹牛背后,余承东的小算盘很诚实:“看起来我说话很不谦虚,其实是为了给团队提要求,有个目标来牵引大家。”
华为需要低调的布道者
也需要高调的行事者
在军纪严明、规行矩步的华为,为什么能容下余承东这张“大嘴”?
2012年初,因为对手机板块大动干戈,余承东遭遇“倒余”风波。关键时刻,任正非出来给他撑腰,多次在华为的公开场合表态:“谁要反对余承东就是反对我”。
而在其他方面,任正非亦对爱将维护有佳,“余承东,有能力但太疯狂,管理他我们要有点灰度。”
说到底,华为需要低调的布道者,也需要高调的行事者,尤其是To C业务,曝光度绝对不能含糊。余承东之于华为,看似假吹牛、外浮夸,实则真卖货、内务实,不仅是公司最强“发声筒”,也是其险境求生的“核武器”。
财报显示,2021年,华为营收6368亿元,同比下滑28.6%;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主要系剥离荣耀和超聚变(生产X86服务器的)带来的资产处置收益。
其中,被称为“现金牛”的消费者业务,2021年营收2434亿元,相比2020年下滑幅度达到49.6%。
2022年上半年,华为营收3016亿元,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但净利润率只有5%,说明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消费者业务的下滑速度仍然比较快,从1357亿元降到1013亿元,降幅达25.3%。
进入下半年,任正非的“寒气论”甚嚣尘上:“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全球性通胀蔓延,原材料价格不断上行,叠加内需不足,外需不振,寒气早已渗入千行万业的毛细血管。而华为在先进技术、制程被锁死的背景下,入体的寒气更加逼人。
2022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应用处理器)市场,华为海思在的出货份额降至几乎为零。
时不待我,华为必须要先一步发动新盈利引擎。“酒香也怕巷子深”,后台的堡垒交给程序员、设计师,前方的炮台则由余承东的战略性“大嘴”来攻克。
乔布斯曾说: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
余承东承接衣钵,统管华为终端BG、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后,他高频次、合时宜地为旗下产品发声,全身心践行着“不会吹牛的销售一定不是好销售”这句箴言。
就以问界M7为例,要不是他言必称“超百万豪车”,喷不看好的人品位Low,最大缺点是太便宜了,该车能不能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发布会开完72小时订单破6万,恐怕就得打个问号。
来源:微博
再如Mate 50,余承东“向上捅破天的新技术”一出,顿时不明觉厉,人气燥动+品牌关注度提升+差异化卖点凸显,显然离“王座”又近了些。
换句话说,“大嘴”的每句厥词都是有缘由的,有导向的,对华为的意义是积极正向的,对销量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余承东的“大嘴”本身就是能力的象征,是现阶段华为的“刚需”营销资源;某个维度上,看懂了余承东的“大嘴”,就是看懂了华为的艰辛和努力。
万殊一辙,道理大同。往大了说,看懂了余承东的“大嘴”,看懂了华为的跌宕人生,也就是看懂了中国高科技企业从弱小到变大、变强,再到被打压,直至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血肉里的不屈意志和顽强拼劲。
提振企业家信心
需要更多的余承东
时至今日,企业界的国产“大嘴”阵营里,贾老板远渡重洋,罗永浩隐遁江湖,雷布斯和董小姐急追风口,顾不上“吹大法螺”,唯有余承东还忙碌在一线。
谁来让余承东“闭嘴”?余承东何时“闭嘴”?
这或许要问华为的业务进展。
2022年,任正非的最新发声是,“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要讲实现”。
为此,华为在2021年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军团数量,且每个军团都进行宣誓,“多打粮食、贡献利润”是关键词,背负明确的KPI指标。比如,成立于2021年10月的智能光伏军团在2022年的目标营收为200亿元,利润40亿。
一名接近华为企业业务的人士透露,成立军团的目的是为了“活下去”。通过军团的作战模式,扩大收入,利润的考核则由各地代表处承担。
具体到余承东掌舵的智能汽车BU,在疯狂烧钱、不计成本地下注三年后,骰子正式掷出:2025年盈利。
相比两年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做好了短期内不考虑收入和盈利的打算,而这个周期预计8年左右”,下山摘桃子的日期大幅前移。
其实,市场对这一Deadline并不意外。一方面,华为也要苟且于眼前的生活,毕竟,2021年华为在智能车领域的投入已超10亿美元;另一方面,以余承东的风格,压力越大,冲劲越足,提前盈利给“大嘴”提供一个尽情释放的窗口。
据节点财经了解,通盘整合后,现今的华为车BU形成了三种业务模式:向厂商提供标准化零部件的传统供应商模式;采用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整车设计,同时提供销售网络渠道的智选车模式。
目前,华为已在金康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之外,相继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敲定智选车业务合作;并在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长安阿维塔11、广汽埃安身上打上HI印记;同时,向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宝马以及保时捷在内的诸多顶级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授权。
图源:极狐官网
理论上来讲,这层层布局,将大幅拓展华为车BU的收入来源渠道,助力其加速走向盈利,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红海竞争,生产端、销售端的不确定性,目标达成不会太容易。
想必,未来三年,余承东的“大嘴”不可能停下来,只会更加敬业和勤奋,汽车业务能否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撑起华为的终端BG,能否完成余承东口中“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的宏愿,都有赖于“大嘴”大干特干,征伐四方。
而举目于当下,我们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余承东的“大嘴”,不仅仅是需要一位能制造爆点的“网红”,更是需要一位敢振臂高呼,不让市场信心沉默和迷失的“掌灯人”。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123457665
关注
主题数74
分享一颗国内自主品牌YD7120,可替换IRS2092S
阅读 10695
争议“芯粒”:国产芯片能绕开先进制程“弯道超车”吗? ...
阅读 4121
黄冈“牵手”贾跃亭造车,靠谱吗
阅读 377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