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进入“新四化”下半场,自动驾驶运营能力成车企必修课? ...

魏群1 2023-1-5 20:14:09
近日,第二十届广州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 2022 年唯一举办的 A 级车展,智能化成为本届广州车展最大的亮点,近百款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等智能化最新成果在车展亮相。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 ROBO-01 量产版、搭载小马智行最新自动驾驶系统的广汽 Aion LX Plus、百度和华为及其各自近百款合作车型等均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广州车展的东道主企业,广汽集团宣布力争 2030 年实现营收 1 万亿的目标,为此发布了 "1578 发展纲要 "。与此前的 "1615 战略 " 相比,"1578 发展纲要 " 将原来的 " 出行服务 " 板块最新升级为 " 智慧出行 " 板块,强调通过智慧出行商业化运营获得发展增量。




有汽车分析师认为,此举显示广汽集团接下来将全力投入到 " 智能化 " 转型中。
随着全球汽车 " 新四化 " 浪潮进入下半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计划也开始进入关键的折点。近日在 2022 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 自 2011 年起,我国以新能源汽车拉开了汽车革命的序幕,接下来智能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整个汽车的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
在以 " 电动化 " 为焦点的上半场,面对 " 缺芯贵电 " 问题,车企开始了对传统供应链模式的重构,它们一方面加快自主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对外合资合作、甚至以自设产线的方式,力图在汽车芯片、动力电池等问题上突破瓶颈。
以广汽集团为例,其在芯片领域就投资粤芯半导体等多家汽车芯片设计及制造企业,在电池方面除了孵化手握超级快充技术的巨湾技研,还通过广汽埃安成立因湃电池展开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类似地,上汽集团等车企也开始围绕汽车芯片、动力电池的布局。其中在电池领域,上汽表示已对新一代锂电池、固态电池、IGBT 电驱动模块等关键技术实现全球布局,计划于 2025 年投产技术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
车企亲自下场,力图突破芯片、电池等 " 卡脖子 " 环节,无异于在为自己构建保障未来发展的 " 盾牌 "。
现在,随着新四化 " 下半场 " 开启,汽车智能化成为了焦点。作为汽车智能技术集中体现的自动驾驶技术,眼下无异于 " 利刃 ",是决定车企在全球 " 新四化 " 竞技场上竞争席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运营,成自动驾驶行业新焦点
直到如今,自动驾驶技术依然被誉为 " 人工智能王冠上的明珠 ",过去数年一直被全球车企、科技公司盯着。
但这个领域近年的发展却与其关注热度不太相符。当 2022 年走到尾声,人们依然没看到自动驾驶的系统化落地,等来的却是一些海外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如 Argo AI、Motional 等相继宣布倒闭 / 裁员的消息。
有趣的是,一些注重商业运营的自动驾驶公司正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比如通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部门 Cruise 和 Alphabet 公司自动驾驶部门 Waymo,凭借持续扩张的商业运营,已经成为了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头羊。




Waymo 等注重商业运营的自动驾驶公司正迎来发展的新高峰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需要海量数据推动技术迭代的阶段,而获得海量的数据,通过 Robotaxi 服务将自动驾驶车辆投入真实的商业运营状态是当前最可行的途径之一。
当自动驾驶公司投入 Robotaxi 服务,就意味着它需要运营一门跟 " 出行服务 " 相关的生意。对市场来说,Robotaxi 服务的本质不在于 Robo,而在于 Taxi,只有在用户需要出行时,安全、便捷地将用户带到目的地,才是好的 Robotaxi 服务。而这对一贯埋头研究技术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全新的领域。
有意思的是,在国内类似的情况也正在发生,但比起国外自动驾驶公司大多独立开展 Robotaxi 运营的做法,国内正有越来越多自动驾驶公司选择与出行平台合作加速推进 Robotaxi 商业化落地,其中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更是成为了它们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力求通过形成 " 自动驾驶公司 + 车企 + 出行平台 " 的组合,联动多方力量突破行业瓶颈。
在广州车展上,搭载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广汽 Aion LX Plus 新车就向公众提供试乘体验服务。据记者从广汽集团方面了解到,该车型集成了广汽研究院、广汽埃安在整车和车辆线控底盘上的最新技术,是广汽研究院、广汽埃安、小马智行与如祺出行等合作的成果,即将在如祺出行平台上正式开启 Robotaxi 商业运营。
目前,国内诸如广汽、上汽、吉利等大型车企及旗下出行平台,均已成为自动驾驶公司主动结盟的对象。广汽和如祺出行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分别展开从业务到投资等多维度合作,上汽和享道出行已与 Momenta 深度绑定,吉利与曹操出行也先后跟元戎启行、小马智行联盟,而轻舟智航则抱紧了一汽 / 东风 / 长安及 T3 出行的大腿。
在上述的三方合作关系中,自动驾驶公司得到了出行平台的运营支持,同时还能有望通过车企的整车制造能力有望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的制造成本;出行平台想通过规模效益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而扩大与不同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恰恰就能助其快速扩大 Robotaxi 车队规模;而对三方中最具实力的车企而言,这种合作关系除了能够通过真实的出行场景服务高效获取海量数据,快速收集 Corner Data,从而加快自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程外,还能通过旗下出行平台的 Robotaxi 运营,开始积累自身的自动驾驶运营能力,为后续自动驾驶从 B 端走向更广阔的 C 端市场打下基础。
自动驾驶运营,成车企必修课?
对正在加快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车企而言,第二个目标可能更为关键。
当前智能汽车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两大方向。其中,因为能够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自动驾驶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陈清泰认为,与传统汽车相比,自动驾驶汽车正在由一个纯机械产品转化为一个由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更是直言:" 今天的智能汽车行业,跟 10 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相似度 90% 以上,未来它也很可能沿着与智能手机行业类似的路径继续发展。"
按照上述逻辑,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未来最终将从交通工具,发展为人们出行的 " 第三空间 ",将人从出发点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只是自动汽车的基本功能,在基本功能以外,用户还有更多个性化需求需要满足。简而言之,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最终会走上与智能手机雷同的发展道路——硬件逐步趋同,但软件体验将成为竞争的关键,而是否拥有足够的用户数据将决定汽车的体验优劣。这也是诸如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开始造车的底气之一。




自动驾驶汽车最终将从交通工具发展为人们出行的 " 第三空间 "
在这一趋势下,负责汽车制造的车企,今后跟用户的互动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车企终将从单纯的汽车制造者,变成需要在自动驾驶汽车整个生命周期一直向用户提供服务、持续与用户互动的运营者。
最现实的例子是,当自动驾驶汽车售出上路之后,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未知或突发情况,同时,鉴于 L2/L3 级自动驾驶能力采用渐进式覆盖模式,车企要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遇到的问题,快速做出优化与调整。
同时,在自动驾驶汽车的体验过程中,用户也将不断对安全、个性化体验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在导航、定位、娱乐应用等体验上,用户希望其功能越来越精细化;在地图服务上,希望车辆随着街道路况改变、个性化的驾驶习惯能及时更新车上地图等。
在这一背景下,海量数据处理、地图决策、用户体验提升……均需要运营服务支持。自动驾驶运营将成为车企的必修课,同时还很有可能决定车企在自动驾驶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一些触觉敏锐的公司已关注到这一趋势。
在本月初的 2022 年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公开表示,未来自动驾驶将会演变成一种持续性的服务,这意味着车企需要直面 B 端和 C 端用户,这对其系统安全性、体验舒适型、需求个性化等方面的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出行平台或是车企运营能力的天然载体
问题是,车企应该如何打造自动驾驶运营能力?
业界现在有观点认为,出行平台有可能成为车企构建相关能力的天然载体之一。
理由几乎显而易见。
现在,出行平台正以其运营和数据优势介入 Robotaxi 业务,并在展开 Robotaxi 出行服务的过程中开始打造自动驾驶车辆运营的能力基础,持续积累、优化相关运营能力。随着 Robotaxi 商业化落地加快,Robotaxi 车队规模和运营范围均不断增加,出行平台还将在实际运营中逐步掌握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后的车后问题解决方案,为车企进行下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研发、制造以及批量化提供数据和运营基础。对车企而言,这些能力正好成为其构建未来自动驾驶运营能力的起点。
在广州,已开始提供有人驾驶网约车与自动驾驶 Robotaxi 混合运营服务的如祺出行,除了能利用运营中采集的数据反哺自动驾驶技术优化迭代,还将通过进行高精地图数据众包、仿真场景库、驾驶员知识图谱等多维度探索,为后续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和 C 端市场应用积累核心竞争力。目前如祺出行已为此建立起超过百人的地图、数据处理与安全团队。
今年 9 月,曹操出行也与吉利汽车创新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启动 Robotaxi 项目合作,计划以平台运营和数据服务业务为核心打造商业智驾平台,同时曹操出行将利用其海量里程数据对吉利智驾中心进行数据反哺,形成数据闭环,加速吉利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推动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
与此同时,伴随着自动驾驶运营能力将成未来车企核心竞争力,出行平台手中海量用户数据的价值,也正在业界重新想象。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当汽车变成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时,车企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将是针对目标消费者人群定义出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整车,然后整合软、硬件供应商资源,把经过精准定义的汽车按时、高质量、成本可控地造出来,并持续通过优质的运营服务,形成自己核心体验和品牌效应," 就像苹果公司一样 "。
毫无疑问,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甚至整个智能汽车时代的 " 苹果公司 ",是一个相当有引力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海量的用户数据。而这些数据,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极有可能掌握在出行平台手上。毕竟,从最早的网约车时代,到 Robotaxi 服务,出行平台作为出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才是整个产业链上最直接与用户接触、运营效率也最高的玩家。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当汽车真正变成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时,只有真正掌握用户数据的,才有资格角逐最后的宝座。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