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重构新版图,合资车企决战电动化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重构新版图,合资车企决战电动化
[ 复制链接 ]
李英儒始
2023-1-5 20:14:09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
者按
2022 年是中国汽车工业颇具历史意义的一年。尽管目前全年最终数据未明,但仅从 1-11 月的情况来看,全行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比亚迪月销量多次超越老牌冠军一汽 - 大众;1-11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为 49.2%,期间还越过 50% 分界线,而上一年其份额占 44%,显示出中国品牌正在为夺取市场半壁江山而向合资品牌发起更猛烈的冲击。
这一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涨,全年预计能达到 27%,相比 2021 年差不多增长了两倍,中国提前 3 年完成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 20%" 的规划目标,所有企业无不向新能源转型。
这一年,各种车型排行榜、品牌排行榜变化莫测,几家欢笑几家愁。挑战与机遇并存,或许今后的汽车市场再无常胜将军。
这一年,中国品牌汽车出海走得更多、更远,其中新能源汽车已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
这一年,新造车势力黑马再现,并不断迎来新入局者……
整体上看,刚刚过去的 2022 年,世界汽车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汽车业尚处于非常好的发展时期,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头部乘势崛起。他们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号召力,或形成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或跻身排行榜前列,或拥有更大的潜能……
这些新头部是谁?他们崛起的秘诀是什么?能给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从今日起,帮宁工作室推出系列专栏 " 寻找新头部 ",找寻 2022 年汽车企业、汽车城市、汽车人物以及动力电池、自动驾驶、芯片等汽车产业链中的新晋明星,分析汽车行业在眼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探讨相关企业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希望能以此为更多企业乘势而上提供启迪。
" 在 2022 年的产业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几乎是唯一的产业亮点。"
" 全球每卖出 10 辆新能源汽车,中国占 6 辆;中国每卖出 10 辆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占 3 辆…… "
2022 年 12 月 30 日晚,54 岁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第八届年终秀活动《发光吧,勇敢者》演讲中如是说。
吴晓波认为,2021 年,在汽车行业,中国还只是弯道超越;进入 2022 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越,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属于中国企业。
他并没有夸大其词。当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正站在汽车百年巨变的时代转折点。他们有痛苦,有焦虑,有自信,更有无限机遇。
回望 2022,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迎来一场意外的爆发;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原材料涨价、缺芯少电、燃油车市场日渐萎靡等因素,持续消磨着所有车企的信心。
如此大环境下,大部分车企都觉得压力山大,尤其是仍以燃油车为主战场的主流合资车企,更是面临巨大挑战,市场格局也重新洗牌。
除豪华合资品牌外,主流合资车企排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新的领跑者逆势崛起,特别是广汽丰田大幅跃升,成功晋级年产销百万辆俱乐部。
另一方面,一些应对失当的老牌巨头日渐滑落。从前 11 个月的数据来看,上汽通用虽然守住老三位置,但下滑幅度较大,老三地位岌岌可危。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安福特等品牌销量出现百分之十几的下滑,北京现代下滑幅度更是达到百分之二十多。广汽本田也是业绩飘绿。广汽讴歌、广汽菲克因销量不佳,直接黯然退市。
在合资品牌普遍面对的逆境之中,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仍然成绩亮眼,快速达成阶段性目标。
一众合资车企在 2022 年迎来关键节点。
去年 10 月,一汽 - 大众完成第 2500 万辆整车下线,广汽丰田车主数量突破 700 万;11 月,一汽 - 大众 ID.CROZZ 系列总销量突破关键性的 10 万辆;12 月 11 日,随着一辆 ARIYA 纯电动车下线,东风日产累计销售 1500 万辆达成,为合资车企中速度最快;12 月 18 日,一汽丰田产销跨入千万辆俱乐部……
新汽车时代徐徐铺陈。这些主流合资车企,一直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新时代如何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激荡的新时代,合资板块将重构怎样的新版图?
01.
广汽丰田崛起
在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前,电动化不只是给中国品牌,也为一些合资车企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去年 12 月 26 日 11 时 18 分,对于广汽丰田来说是历史性的时刻——达成年产 100 万辆。
5 天后,2023 年 1 月 1 日,新年元旦这一天,广汽丰田与造车新势力一样,率先晒出上个月及全年成绩单—— 12 月销量为 10.02 万辆,全年累计销售 100.5 万辆,同比增长 21.4%,创下自身历史新高,同时冲进了合资车企的头部阵营。
年销量跨越百万辆大关,是每一个主机厂的梦想。蔚来汽车创始人、CEO 李斌于去年 12 月 25 日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全球)销量 100 万辆是一个坎,一家车企到了 100 万辆的规模,就可以实现稳健发展,保持竞争力。"
对于整车企业来说,产销量跻身百万俱乐部,意味着企业具备了百万量级的研发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产品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意味着进入了国内汽车行业第一阵营,意味着具有了品牌护城河。
2017-2021 年,百万俱乐部成员有 4 家,一直是一汽 - 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东风日产。但是,5 年不变的这个俱乐部,在 2022 年出现了变化。
根据已公开的数据,2022 年,包括新晋者广汽丰田在内,10 家合资车企中,目前已有 4 家成功跨过年销百万辆大关。不出意外,一汽 - 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会摘得合资车企年度销量三甲。至于原成员东风日产能否留任,尚待近期数据来揭晓。
即使在百万俱乐部里,也是情况迥异。从增长速度来看,一汽 - 大众和上汽大众已进入微增长阶段,上汽通用虽然还在百万之列,但下跌不少。而广汽丰田全年同比增长 21.4%,足以傲视合资群雄。
纵观 10 家合资车企,去年 1-11 月,仅有南北大众、南北丰田 4 家呈增长趋势,其余 6 家则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追溯南北大众、南北丰田逆势上扬的密码就会发现,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既在电动化市场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也在燃油车市场巩固既有成绩。
面对爆发式增长的电动化需求,广汽丰田早已做好准备。自 2010 年国产导入凯美瑞双擎混动车型以来,广汽丰田持续深化双擎布局。如今,广汽丰田已形成多达 7 款共 39 个级别版本的双擎混动车型,覆盖轿车、SUV、MPV 等三大品类的各个细分市场和价格区间,实现混动全赛道布局。
数据显示,2022 年,广汽丰田电动化车型销量约 30 万辆,占比由 2021 年的 20% 大幅提升至 30%。自 2018 年以来,凭借在混动市场上的不错表现,广汽丰田销量连续 5 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合资车企中的一匹黑马,终于在 2022 年修成正果,一举跨入百万俱乐部。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上汽通用。从销量来看,从 2018 年开始,上汽通用销量持续 4 年下滑,不出意外,2022 年这一数据将变为连续 5 年。
翻看历史数据,上汽通用 2017 年销量达 200.02 万辆,这是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销量突破 200 万辆大关,同时也成为分水岭——随后,其销量节节败退。2018 年至 2021 年,分别售车 197.01 万、160 万、146.75 万和 133.16 万辆,分别同比下跌 1.50%、18.78%、8.29% 和 9.26%。
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有人领跑,有人被无情碾压,有人 " 跌跌不休 "。由于上汽通用旗下凯迪拉克、别克、雪弗兰这三大品牌正处于新老车型切换周期,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照此现状,2023 年,上汽通用或与冠亚军——一汽 - 大众和上汽大众的差距再次扩大,老三位置极有可能被广汽丰田取而代之。
再来看南北大众。数据显示,至去年 11 月,一汽 - 大众 ID.CROZZ 系列总销量突破关键性的 10 万辆。11 月,南北大众在主流合资板块中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量达到 1.79 万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 55% 份额。1-11 月,南北大众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 16.98 万辆,同比增长超 50%。
" 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其他合资车企销量下跌,其原因既有共性的也有个体特殊的。
共同的原因肯定是疫情以及缺芯。
" 持续的芯片及零部件短缺、因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的重点城市管控等,对公司销售带来了持续影响。" 对于销量下滑原因,日产汽车高级副总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Shohei Yamazaki)曾表示。
对于销量下跌,同为日系的本田中国也给出近似的答案:从 2021 年夏天开始,高度依赖全球分工和欧美芯片厂商的本田深陷缺芯影响。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导致本田在中国和日本的工厂不得不频繁减产甚至停产。
业内传言本田的供应链向来是弱项。" 尽管零部件供应体系全球化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本田没有供应优先权,与日系零件供应体系为主的丰田相比,本田的芯片供应体系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抛开疫情和供应链因素,2022 年,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那些曾在燃油车市场风光无限、但在 2022 年走下坡路的合资车企,可以说正在遭到新时代的审判。可以预见,2023 年,他们的阵痛将加剧。
如销量逐年下滑的北京现代和长安福特,一方面,他们没有踩准中国市场发展的节拍,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崛起并攻城略地,使本来就处于守势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他们的价格定位腹背受敌,优势不再,上游碰到豪华品牌在价格下探,下游遭遇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等中国品牌向上的阻击。
眼下,这些下跌的合资品牌的紧要任务是,在多动力赛道布局有竞争力的产品阵营。
02.
电动化成新赛点
"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面对市场挑战以及增长困境,合资车企普遍的行动是:不再盲目追求量的线性增长,而是积极突围,搭建自研智能技术体系,加大新品投放力度,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破局并提挡加速。
去年 12 月 30 日,延期许久的广州国际车展在疫情中顽强开幕,主流合资车企悉数到场,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福特等集中亮相,高规格展出新品车型。
这些新品车型主要集中于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来得比此前任何一次车展都猛烈而坚定。
在能源模式方面,目前,广汽丰田在混动市场上出类拔萃,一汽 - 大众在纯电市场上暂时领先。他们分别是这两大市场上的合资新头部。
在混动市场,一直在跃升的广汽丰田乘胜追击。去年 12 月 30 日,广汽丰田在广州车展上发布第五代双擎混动技术,宣布智能电混双擎品牌焕新。同时带来 T-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T-SMART 智能座舱和 T-LINK 智能互联等 3 大智能化技术。
" 智能电混双擎是广汽丰田深入推进电动化、科技化发展战略的最新举措。" 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表示,2023 年,广汽丰田将发布并升级 12 款双擎产品,实现 TNGA 车型全系智能电混化。
帮宁工作室认为,对于广汽丰田,甚至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而言,混动技术加持,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助于产品销量增长。
一方面,混动是车企电气化转型的路径之一。2022 年是混动市场的狂欢之年,成为市新蓝海。
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车企,均在这一方面纷纷发力,混动已成为以技术决胜的竞争核心。换言之,谁拥有绝对领先的混动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5 年乃至 10 年中国混动汽车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如此看来,南北大众在 2022 年增长乏力,根源也许就在于仅有纯电(EV)和插电混动车型(PHEV),而无混合动力车型 ( HEV ) 。而南北丰田特别是广汽丰田,引进丰田最新的第五代混动技术,从其强劲的增长之势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来看,年销量超越老三上汽通用是指日可持,甚至能在二三年后超越老二上汽大众。
南北大众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是纯电动。目前,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合资车企的身影尚寥寥无几,大众成为唯一的入围者。探其原因,相比其他车企,南北大众发力较早,在 2021 年抢先度过了自己的电动化元年。
去年 11 月,一汽 - 大众官宣,旗下纯电动家族 ID. 系列车型累计销量突破 10 万辆。仅用不到 2 年,一汽 - 大众电动化转型迎来了新的里程碑。10 万辆销量,对于燃油车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之于电动汽车品牌,意味着其真正成熟。
扩大至南北大众整个 ID 家族来看,根据 2022 年第三季度国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上险数,大众 ID 以 4.8 万辆的成绩,成为这类销量榜上的探花,与 12.1 万辆的特斯拉和 8.3 万辆的比亚迪并称 " 三鼎甲 "。
事实上,大众是领衔,整个传统合资车企都在转型新能源,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力。
2022 年堪称主流合资车企电动化元年。这一年,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带来了 e:NP1 和 e:NS1。丰田全新电动子品牌 bZ 系列旗下首款纯电动车—— bZ4X,分别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旗下上市。东风日产纯电动车型 Ariya 上市销售……只不过,这些产品仍处于市场初期,均未翻起大的浪花。
但这并不阻碍大象转身。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盘,同时又背靠强大的双方股东。他们于 2022 年开始发力后,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显现,不排除后来者居上的可能。
四时有节,冬为春序。
当日历翻到了 2023 年,元年已成昔年。面向未来,各合资车企早已摩拳擦掌。
以 2022 广州车展为起点,广汽本田加速前进,亮相了 Honda e:N 品牌第二款产品。通用也在电动化领域发力,展示了全新雪佛兰 FNR-XE 纯电概念车,计划 2025 年底前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 15 款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全面覆盖旗下各大全球品牌。
东风日产启辰则宣布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不再研发纯燃油新车,未来每年推出不少于两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具备年销 30 万辆的体系能力,逐步挑战年销 50 万辆的目标。
北京现代表示,将引入全新纯电车型,加快引入全球畅销的纯电动车品牌,2023 年开始推出专属 EV 车型,未来 3 年内,投放 4-5 款纯电车型产品,力争电动车产品年销达到 20 万辆的规模,2025 年将全面实现燃油车混动化……
合资车企的战火,已从燃油车市场,烧到了电动车市场。在那里,他们与同板块、与中国品牌、与造车新势力,展开新的决战。
新的决战,将重构新的版图,判定各家合资车企是日益月滋,还是日渐式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李英儒始
关注
主题数139
150V降压 电流400mA 非隔离式恒压芯片
阅读 8643
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背后:销量一路狂奔,市值出现明显回落 ...
阅读 3596
落魄江淮,靠“寄生”翻身?
阅读 325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