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国产汽车2023十大技术变革预测:谁将会是大杀器?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国产汽车2023十大技术变革预测:谁将会是大杀器?
[ 复制链接 ]
直子的爱本
2023-1-5 20:14:09
文/车亮
图/源自网络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2023年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为我们预测了今年将会发生的十大技术变革。如果你是一个对新能源车、新技术感兴趣的人,不妨来提前了解一下。
趋势一:中央计算电子电气架构将迎来突破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整车电子电器架构越来越集中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最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还停留在“域控制”的阶段,也就是说大概分成了座舱域、底盘域、动力域、智能驾驶域等三到五个子板块来分别控制,或者像特斯拉那样,全车被分成了前、左、右三个域控制器,每个控制器负责其附近的元器件,但不管怎样都还没能实现真正由中央控制、整车各个子板块在软件层面完全打通的全车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在2023年,随着整车软硬件进一步解耦,全车各个ECU的控制功能将会进一步被融合到中心化的车载计算机之内,同时将大量计算转移到云端,释放了对车辆本身的算力要求,真正由中央计算平台控制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也许将会显出雏形。
趋势二:半固态电池将会实现量产
尽管蔚来李斌早就声称要搭载固态电池,但事实上目前半固态电池仍然是电池技术的金字塔尖。行业预测半液体半固态的车用电池将会在2023年实现量产。相比如今的液态电池,正极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负极采用碳硅材料的半固态电池不仅安全性好,更重要是能量密度高。像国轩高科近日宣布将在2023年提供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整车上搭载电池最高可达160度,能支持超过1000公里的纯电续航。此外包括浙江锋锂、辉能等数十家电池企业都计划量产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像长安深蓝也宣称正在自研半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批量装车。相信从2023年开始,半固态电池将会迎来一个导入、增长、直至成熟的发展周期。这对解决人们对纯电车的续航焦虑、以及改变电动车整个行业格局,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趋势三:车桩协同的高压充电大规模普及
电动车的快速充电,一方面要解决车上电池能支持高功率输入,另一方面要解决充电桩的高功率输出,其实是一个车(电车)桩(充电桩)协同的问题。随着车上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高倍率快充电池的上车(从2C提升到6C)、以及液冷控制技术解决温度过高的问题,一大批支持超充技术的车型将会在2023年大量问世,有了需求,将直接带动高功率输出的超充桩大量投入建设。预计2023年超充桩将会从2022年的全国300多台提升到超过3000台。相信届时高压充电就不会是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术”了。
趋势四:线控转向规模上车,催生L3落地
和目前主流的机械转向也就是转向柱结构相比,线控转向取消了物理连接,转向力矩、速度完全由电信号来控制,这就意味着可完全由软件算法来指挥,不再需要方向盘的物理输入而可以实现完全由电脑控制的自动转向。这是手脱离方向盘、迈向全自动驾驶的关键一步。长城汽车计划在2023年搭载其咖啡智能2.0智慧线控底盘,就是以线控转向技术作为核心。此外2022 年发布的国标(GB 17675)解除了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这意味着线控转向大规模上车已经是合法的。
但目前的线控转向技术要想实现大规模上车并实现自动驾驶,还需解决很多核心算法。包括转向力矩的识别算法、路感反馈的控制算法、路径轨迹跟随控制算法以及可变传动比的控制算法等等。只有感知、算法和算力都足够强大,形成足够大的计算冗余,才能真正实现L3级的自动驾驶。预计随着2023年线控转向开始大规模上车,也将加速L3的落地。
趋势五:千兆以太网成为主流标准
随着车内数据传输量的提高,以太网取代CAN已成为车内数据传输的主要网络结构。目前以太网的传输速度在每秒100-1000Mb,预计2023年大量新车型将会在出厂时就装载千兆级的以太网作为主干网络,从而让搭载千兆级的以太网成为行业主流标准。
趋势六:新一代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搭载上车
说起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人们会想起车载无线WIFI、蓝牙等,但在2022年11月随着“星闪1.0”标准发布,意味着星闪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将会杀入这个市场。星闪1.0是由星闪联盟所发布,星闪联盟是由华为、长安、吉利16 家联盟成员单位联合成立,华为在去年12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公布了 “星闪技术”,该技术相比蓝牙和WiFi,具有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精准同步等优势。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车机无线投屏、车外摄像头画面传输(即远程360影像),以及电动车上的无线BMS电池管理(例如电池相关信息可无线传输至手机)。这意味着手机和车之间的连接,将会更紧密、更实时、更高效。预计2023年会是星闪技术大规模上车的开端。
趋势七:一体化压铸技术大规模普及
特斯拉率先向行业引入了一体化压铸技术,车身部分覆盖件采用一体化压铸成型,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而且焊点减少提升了车身刚性的同时,铝合金材料的使用也大幅降低了车身重量。它的基本流程是将熔化的铝液灌入高压模具,待铝液冷却后凝固冷却,就成为成型的铸件。这个过程取代了原有的冲压和焊接工艺。目前将主要应用于电池包、后地板和前舱总成。不过它在降低单车成本和售价的同时,也会增加零部件的维修和更换成本,事实上是将整车制造成本部分转移给了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这将会引起消费者的争议。不过,在降低制造成本和整车减重的利益驱动下,在2023年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预计将会大范围普及。国产车企里蔚来、吉利、高合已经量产,而长安、一汽、小鹏、大众、沃尔沃、奔驰等车企也将会跟进。
趋势八:纯固态激光雷达搭载上车
2023年的第八个技术趋势是纯固态激光雷达的上车。激光雷达可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固态三种。所谓机械式,就是内部有机械式的旋转结构,通过不断旋转扫描来收集数据,但目前它已不是主流。目前主流是半固态,简单说就是通过镜面的光反射来实现信号传输,减少内部的机械运动,耐久性可靠性更好。目前高端车上所采用的激光雷达大部分都是这种半固态。第三种固态激光雷达,则是内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光的发射和接收全部由芯片来完成,纯芯片化设计,尺寸更加小巧,可靠性和寿命也大幅提高。安装体积小而且安装位置灵活,可以更好地适配车辆。不过其缺点是功率密度低,探测距离短,大约探测距离在100米-120米,只能作为辅助雷达使用。
技术趋势九:700MPa储氢瓶实现装车
氢燃料电池车要实现大规模商用,储氢瓶的储氢密度必须要足够高。2023年随着国内法规的完善,700MPa的储氢瓶将会实现量产装车,有助于氢燃料电池车的加速商用落地。
技术趋势十:专用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5%
随着混动技术的发展,机电耦合程度的加深,为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打开了一片全新天地。因为发动机越来越少参与直接驱动,其面对的动力工况请求也越来越简单,此外随着动力控制算法的进化,也让发动机尽可能长时间呆在“舒适区”高效运行。在这种背景下,目前混动专用发动机开发出的热效率已经高达43%,国产车下一步目标是达到和超过45%的热效率。预计在2023年一批达到甚至超过45%热效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也将问世。最终目标则是达到50%的热效率。
综上,汽车工程学会预测的这十大技术趋势,涵盖了汽车制造、高密度电池、高压充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方方面面,有哪些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有哪些会在2023年能真正落地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直子的爱本
关注
主题数82
广明源SafeGlo全方位紫外线消杀传送台提供有力保障
阅读 6658
风格大变!新一代雅阁官图发布
阅读 2936
被起诉、联创逃离、威马下坠,沈晖成2022年最惨的人? ...
阅读 262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