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对话陶琳:特斯拉价格会根据成本变化而变化,不会花精力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对话陶琳:特斯拉价格会根据成本变化而变化,不会花精力\"研究\"与同业者的 ...
[ 复制链接 ]
嫦娥的情人矩
2023-1-7 13:22:55
原标题:对话陶琳:特斯拉价格会根据成本变化而变化,不会花精力"研究"与同业者的竞争
【编者按】冬已至,春未远!
2022年末,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持续三年疫情将迎来终章,也奏响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序曲。
疫情对各领域影响无法忽视,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熬过寒冬的企业,在危机中增强了内生韧性,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23年经济发展定下“提信心、稳增长、扩内需”基调,企业应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搜狐财经推出特别策划——“破局2023”,对话各行业知名企业领导者,对市场需求、创新方向、未来趋势、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以在宏观环境、行业展望中寻找到发展价值与新机遇。
本文对话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
更多企业家对谈点击专题链接 破局2023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张莹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odel 3起售价将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该价格创下历史最低。
这已是国产特斯拉两个月内的第三次降价。2023年新能源车“国补”已终止,本已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特斯拉降价下,势必出现“鲶鱼效应”。
对此,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与搜狐财经的对话中表示,特斯拉的车辆价格会根据原材料、制造和运输成本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特斯拉不会花精力在‘研究’与同业者的竞争上,我们始终认为,电动车企业应该一起努力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陶琳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更多中国产品能成为世界级的产品,这将是中国创新和制造能力的最好名片。
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131万辆,同比增长40%,蝉联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这一年,特斯拉共生产电动车137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上海超级工厂占比高达54.2%,再次占据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半壁江山”。
2023年是特斯拉入华的第10个年头。
2014年4月22日,8名企业领袖从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手中接过了属于自己的Model S钥匙,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一批用户。
彼时特斯拉中国团队仅有十余人,“全公司开会只需一间小小的会议室”。
如今中国已成为特斯拉的重要市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重要的全球出口中心,向北美以外的大多数市场供应汽车。
“相比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更让我们为之自豪的是,过去9年,特斯拉完整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建设过程。” 陶琳表示。
“特斯拉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搜狐财经:
从2014年算起,今年是特斯拉进入中国的第10年。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意味着什么?
陶琳:
2014年,在我刚加入公司时,中国团队只有10多个人,全公司开会只需一间小小的会议室。过去的9年里,中国团队持续壮大;中国道路上的特斯拉的车辆也从无到有,如今,很多城市的街头巷尾,我们都可以看到特斯拉的身影。
可以说,我们非常荣幸地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高速发展。
北京侨福芳草地特斯拉门店是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门店,当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新能源汽车依然是颇为让人陌生充满好奇的新事物。市面上缺乏一款足够有说服力的电动车,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电动车可以比燃油车性能更强、用车成本更低、体验更好更智能。
特斯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中国的。特斯拉始终坚持直营模式,以公正、透明、统一的市场售价迎接勇于拥抱新事物的中国消费者。自此,科技、环保、智能等出行理念,在汽车市场快速生根发芽。
相比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更让我们为之自豪的是,过去9年,特斯拉完整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建设过程。
2014年,特斯拉向全行业开放专利,至今已经开放300多项,助力行业伙伴共同成长进步;2016年,Model 3正式发布,标志着电动车正式进入大众市场;2019年,上海超级工厂建成投产,这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亲民、更高品质的产品,也通过带动完善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2021年,上海研发创新中心落成,推动特斯拉步入全新的中国本土化进程,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本土化人才,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的繁荣。
搜狐财经:
您如何看待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陶琳:
特斯拉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过去9年,特斯拉不仅深入投入到中国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同时也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与中国本土企业一起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国内新能源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其生产的车型也远销欧洲、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智造”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备大量优秀人才,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很多相关产业也处在快速转型和升级当中。特斯拉由衷相信,在中国这片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壤中,特斯拉将创造更多价值。
搜狐财经:
10月下旬,特斯拉宣布中国大陆地区在售的Model Y及Model 3全系车型调整售价。12月特斯拉推出限时优惠。多次降价引发关注,能否分享下降价的考虑?
陶琳:
特斯拉始终坚持直营模式,价格公开、透明。特斯拉的车辆价格会根据原材料、制造和运输成本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另外,从特斯拉的秘密宏图和产品发布历史也能看出,从 Roadster到Model S再到Model 3,特斯拉也在致力于为更广泛的消费者提供体验智能电动车的机会。
搜狐财经:
您在11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导向”转为“消费导向”。这一转变会对新能源车企产生什么影响?
陶琳: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从政府推动,逐步转化为消费者开始真正认可并主动购买电动车。这一转变过程,会促进产品技术和行业法规的的快速完善。
相信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进程中,产品技术研发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搜狐财经:
特斯拉作为美国车企,经过多年在华发展,在中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特斯拉的“主场”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有何不同?
陶琳:特斯拉十分注重本土消费者的出行体验,没有照搬美国市场经验,而是从中国市场出发,从“第一性原理”思考,加速推动本土化进程
,特斯拉持续为中国消费者推出更切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也让自身经营更加贴合中国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规律,为当地创造更多价值。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达到95%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人才培养,一直是特斯拉本土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特斯拉上海工厂员工超过99.9%都是中国员工。
搜狐财经:
特斯拉在国际市场的下一步规划或者说目标是什么?
陶琳: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持续满电生产,得州超级工厂、柏林超级工厂生产效率快速提升,两工厂Model Y单周生产能力已突破3000辆。特斯拉将继续引领电动车和绿色出行的风尚,让全球消费者认可并拥抱纯电出行。将来,全球范围内特斯拉或将一共建设10-12个工厂,2030年实现年度产销目标2000万辆。
搜狐财经: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出海步伐,将竞争赛场从中国拓展至海外。您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如何?
陶琳:
一家国际性企业,任何产品都应该满足多个国家市场的需求,技术创新如果仅仅针对某一个限定市场产生效果,这就不是最优的技术和生产布局。
我们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更多中国产品能成为世界级的产品,这将是中国创新和制造能力的最好名片。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回归产品和技术本身”
搜狐财经:
第三季度,特斯拉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2.9亿美元,连续13个季度实现盈利,是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的关键点是什么?
陶琳:
特斯拉一直坚信,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特斯拉能够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将95%以上的精力和资源放在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上,在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持续大力投入,不在非必要的领域浪费一丁点儿精力和资源。事实也证明,真正好的产品最终也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被口口相传。
搜狐财经:
近年来,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崛起,传统车企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您如何看待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特斯拉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是什么?
陶琳:“电动车超越燃油车”,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在实现绿色出行的终极目标前,每家电动车生产企业都应该专注于产品与服务,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选择,让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每年中国市场都有2000万辆的购车需求,特斯拉要做的,就是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认可并拥抱电动车,感受电动车带来的更好的性能、安全和智能体验,理解“加速世界向可续能源转变”的真正意义。
特斯拉始终坚持“第一性原理”,全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特斯拉不会花精力在“研究”与同业者的竞争上,我们始终认为,电动车企业应该一起努力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搜狐财经:
业内有观点认为,智能化是赢得智能电动网联汽车时代的核心和关键;也有观点认为,电动化只是拉开了全球汽车变革的序幕,以智能化为赛点的下半场角逐已经来临。您怎么看?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中,赢得角逐的关键是什么?
陶琳:
汽车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相辅相成,新能源汽车生来就比燃油车更适合应用智能系统。随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发展,这一趋势在将来会被继续强化。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回归产品和技术本身。
车企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产品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前置性地考虑技术创新和产品力的升级。
“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永远不为过”
搜狐财经: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关注度较高,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陶琳:纯视觉方案:
在传感器方面,特斯拉始终坚持纯视觉方案,即选择通过多个摄像头来模拟人眼接收图像,利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来模拟图像输入大脑处理和学习的过程。
纯视觉方案拥有最大程度的普适性,它对于车辆成本的要求很低,而研发投入占比最大的软件部分,其边际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从而让整套方案综合成本更有竞争力。
Dojo超级计算机:
用于自动驾驶训练的Dojo超级计算机投入使用后,令特斯拉继续在自动驾驶赛道保持领先。智能汽车为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所需的训练数据是难以想象的,特斯拉自研的Dojo超级计算机能够高效训练自动驾驶模型,使用神经网络训练加速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发展。
目前,特斯拉已在超过16万辆车上进行了FSD Beta版系统测试,仅一年内就训练了7.5万个神经网络模型。现在FSD Beta版本软件已经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如从一个停车场导航到另一个停车场、制动等待交通灯、在十字路口和其他目标进行协调等。在最近版本的更新中,FSD变得越来越类人,以更接近人类反应的方式处理驾驶情景。
搜狐财经:
目前,大众常说的“自动驾驶”实际上是“辅助驾驶”,实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还需要多少时间?
陶琳:
在高效的神经网络训练下,特斯拉FSD软件在技术层面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可以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的路况,但何时实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取决于各国和地方法规,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搜狐财经: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也让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怀疑态度,您怎么看?在提升安全性方面,特斯拉有何举措?
陶琳:
特斯拉从设计之初就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新能源汽车虽然已经走进汽车市场多年,但相比已经发展一百多年的燃油车来说,普通消费者对其技术仍然了解不深,存在误解,比如人们在网络上搜索交通事故,关于新能源车的报道总会比燃油车多,并且关于燃油车的报道一般不会指明品牌,但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特斯拉来说,情况却恰恰相反。长此以往,就给人营造了“新能源车比燃油车事故率更高”的印象,但事实并不非如此。
特斯拉旗下产品在在全球20余个权威安全机构测试中,均获得“五星安全”认可,使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的特斯拉汽车,比美国所有汽车发生事故的概率要低8倍。
我们非常理解,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永远不为过;我们也相信,亲身体验过特斯拉的产品后才会对特斯拉的安全有真正的体会。随着特斯拉用户基础的不断扩大,这些误解也会烟消云散。
特斯拉S3XY家族均获得全球多个权威测评机构的认可。制造环节上,特斯拉也不断通过提高制造工艺,从源头提高车辆的安全能力。被动安全领域,在车身结构设计过程中,特斯拉让车辆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兼具。主动安全方面,特斯拉S3XY家族全系标配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特斯拉还能够通过OTA空中升级的方式,持续精进现有车辆的安全性,确保了每一位车主都能最快获得更新、更完善的安全功能。
搜狐财经:
2022年已经结束,特斯拉对于2023年有何发展规划?
陶琳:
特斯拉将继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全球统一的高水准服务,并在中国加速布局线下门店,走近更多省市和地区的消费者。同时,特斯拉也将继续提升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制造效率,让“中国智造”走向中国和世界消费者。
与此同时,特斯拉持续推进充电网络建设,助力中国完成“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进一步加密优化”的目标;并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各个超级充电站的等待时间等反馈,加密充电桩或者在用户高频出行场景增设充电站,实现人、车、电的匹配,最大化利用电力资源的同时也提高充电桩的兼容性。
“‘国补’成为历史,标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扔掉政策‘拐杖’”
搜狐财经: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形容2022年,您认为是什么?为什么?
陶琳:
挑战、变化、机会。面对挑战时,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代表着机会。当其他人停止努力,你还在奋斗,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最先思考的应当是如何解决,而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停止奋斗。
搜狐财经:
2022年行业里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您认为是什么?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陶琳:新能源汽车“国补”完全成为历史,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扔掉政策“拐杖”,开始走向成熟。在市场经济下,直面与燃油车的竞争。
对于行业发展来说,相信这是又一个美好故事的开始。
搜狐财经:
您如何理解“破局”?
陶琳:
“破局”不应该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理解的破局,就是始终聚焦第一性原理,不被客观条件和过去的经验所束缚,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里做到最好。
搜狐财经:
对于2023年,有什么期许?
陶琳:
特斯拉期待自身和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新的一年里一起加速前进。“国补”正式终止后,期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疫情结束后的中国汽车市场加速释放活力,加强与海外市场的交流和联系,在不断提升中国市场消费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贡献力量,最终助力构建起“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嫦娥的情人矩
关注
主题数84
京东方高端LCD显示技术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保护用眼健康
阅读 4363
有梦想永远不晚!38岁门将帕斯维尔完成荷兰国家队首秀 ...
阅读 3399
特斯拉和比亚迪准备“卷死”同行?
阅读 328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