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2022年,让我们记住这些车市关键词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2022年,让我们记住这些车市关键词
[ 复制链接 ]
兔仔妹致
2023-1-9 19:09:51
2022年,汽车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难,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疯涨、疫情封控门店关闭;这一年,汽车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好,新能源汽车产销暴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海外出口多点开花。在喜忧参半、百感交集中,2022年中国车市的画卷落笔收官,一切美好与遗憾都已成为过去,更美好的图景等待2023年来创造。让我们用十个关键词,来记住这不平凡的2022年。
管控
2022年,上下半年两场大规模的疫情管控,使得重线下、重服务的汽车销售市场备受打击。
4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统计,多地疫情防控政策升级,在调查的94个城市样本中,有34个城市的经销商有闭店现象,闭店时间在一周以上的经销商超过六成,线下车展无法召开,新车上市节奏全盘调整,仅靠线上营销效果有限,导致客流及成交下滑严重。
本以为逐渐好转的疫情,未料想进入11月后再次快速反转,且波及范围持续扩大。受到此轮疫情管控影响,多地车展、营销活动无法顺利展开,汽车市场持续呈现相对静默状态。流通协会在调查中发现,受疫情管控影响,有41%的汽车经销商出现闭店现象,多数闭店时间在两周以上;有73%的经销商无法完成销量任务,其中61%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不足80%。
为缓解销售压力,不少车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经销商采取考核减负政策,如WEY品牌就实施“三不考核”,即不考核销售、不考核进货、不考核推广,确保终端合理收益,保证经销商在当前环境下健康发展。为方便消费者购车,很多门店推出了7×24小时无休、上门试驾、上门交付等零接触的新服务方式。
救市
2022年政策力度之大令人难忘。回看这一年,汽车市场遭遇“黑天鹅”齐飞的情况,疫情反复、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每一种状况都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让上半年汽车销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面对这样的局面,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国家为了拯救车市送上的这份600亿元大红包,力度之大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系列救市举措,稳定了市场大盘,也使汽车人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一个月,车市就迎来了复苏。从6月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20.5万辆,同比增长46.5%,零售销量为194.3万辆,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3.5%,以高增速创造出近6年同期的最高值。
救市政策的出台,可以说对振兴车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今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节点到来,行业也开始呼吁延迟政策至2023年6月或年底,毕竟车购税的减半征收政策对车市拉动作用明显,而2023年的汽车市场面临政策变动、经济大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消费信心需要时间恢复。
新能源汽车
尽管受到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但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依旧高歌猛进,较快增长态势成为推动车市增长的“主引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2022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06.7万辆,同比增长1倍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25%。这一数字已超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新能源车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任务。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直以来坚持以市场导向和转型升级为方向,努力提升产品功能和性能。从产品上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进步飞速,产品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平均值技术指标皆处于领先地位。而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趋向良性发展,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升。而从企业层面来看,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以累计近160万辆的销量一骑绝尘,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而吉利汽车则以369%的同比增速(纯电动汽车,含换电),成为增长最快的车企。
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市占率
在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推进下,自主品牌在2022年9月首次达成50%的市占率,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也是重要的里程碑。市占率达到50%,表明选择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消费者旗鼓相当,自主品牌也终于能与合资势力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
从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表现来看,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与发力,使之成为市场的最大赢家。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0%至51.9%。从车企前十排名来看,除了特斯拉外,九席被自主品牌占据。
伴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全面转型,自主车企身先士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无论是产品外观、质量还是研发、生产能力,都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自主品牌正逐渐摆脱“以价换量”的固有印象。
特别是今年1~11月,蔚来ET9跻身高端轿车销量排行榜前十,理想ONE、蔚来ES6同样在高端SUV销量前十榜上有名。自主品牌的“百万豪华”更是纷纷落地,埃安发布了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铂”,比亚迪亦公布旗下高端汽车品牌“仰望”,自主品牌正在借新能源汽车发展东风集体向高端冲刺。
涨价
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多轮新能源汽车“涨价潮”也悄然来袭,涨价幅度从几千元到两万多元不等。
涨价的原因之一是缺芯。回顾2021年,“缺芯”是全球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汽车市场因此累计减产近200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超1000万辆。2022年,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所用芯片数量翻倍增长。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可预见的发展趋势。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为5万元/吨左右;到2022年一季度,已突破50万元/吨,在四季度甚至一度达到了60万元/吨的峰值。车企为电池企业打工,电池企业为锂矿企业打工,成为2022年的车市热梗,也反映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车市造成的巨大影响。
出口
凭借着突出的产品力和高性价比的“金字招牌”,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在本土市场受欢迎,也开始赢得国外消费者的芳心,当前日益增长的汽车出口量即是最好的佐证。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表现振奋人心。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目前,我国汽车出口总量已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已经排到全球第二。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去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国内各大车企都在竞相布局海外高端市场,比亚迪与全球最大租车公司SIXT签署10万辆新能源汽车订单,蔚来全面进军欧洲市场,上汽MG品牌在欧洲已有不错的销量表现,长城以旗下五大品牌的品类特点制定不同发展路径全面出海……
除了单向出口卖车之外,自主车企也开始在海外建设工厂、输出技术,扶持当地产业链。全面打开海外市场,将蛋糕不断做大,有利于车企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提高销量、赢得更多的利润。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多次表示:“国内市场是存量市场的竞争,自主品牌只有走出去,生存的机会才会大。”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的出口总量有望再上新台阶,中国汽车出口也步入全新的征程。
告别
近年来,自主品牌进步迅速,从单纯的低价变为了价廉物美,甚至物超所值,产品渗透到各个细分市场,不断蚕食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加之一些合资品牌没有摸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退市。
2022年4月,广汽讴歌官宣从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广汽讴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同样是4月,由于资金枯竭,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北京宝沃依法申请破产清算并于11月底被裁定破产。10月,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的股东已批准一项决议,同意广汽菲克在亏损的情况下申请破产,彻底复出无望。
或由于不尊重中国市场、或由于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或由于积重难返,这些合资品牌的离开令人唏嘘。早期中国市场很包容,吸引了众多外企进入,并成立合资品牌,但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尤其是新能源化、智能化的迅速推进,未来合资品牌面对压力还会更大。
广汽菲克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合资品牌,包括日前传出退出中国市场的斯柯达,以及苦苦支撑的标致雪铁龙、起亚、三菱等品牌压力都不小,谁又会下一个说再见呢?
MPV激增
在轿车和SUV市场多年内卷之后,车企们下一个发力点在哪?答案显而易见,MPV。近两年来,尽管市场整体规模不大,但MPV作为大空间车型的典型代表,正迎来市场的追捧,尤其是中高端MPV占比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三胎政策的落地,多子女家庭数量逐步增多,在消费升级的市场背景下,拥有一辆兼顾舒适与大空间、适用于多场景的高品质MPV,成为部分精英家庭的新需求,各大车企在2022年继续加码这一蓝海市场。岚图、红旗、魏牌、比亚迪、领克、一汽丰田、日产、沃尔沃等品牌旗下一系列MPV相继与消费者见面。
竞争虽然激烈,但相较于SUV市场,MPV市场尚处在产品数量较少、竞争压力不大的起步阶段,目前来看仍是一片蓝海。国海证券认为,中高端MPV加速投放,开启MPV新一轮增长周期,MPV市场有望迎来反弹。初步预测,2022年国产MPV批售在102万~110万辆之间。而MPV家用化的潮流,也将促使车企由主打SUV战略向构建“多功能家族”转型,加速SUV的MPV化。
数据安全
12月20日晚,蔚来在其官方社区发布的一则声明表示,确认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被窃取。一时间,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数据,不仅数量极大,而且涉及驾乘人员的出行轨迹、习惯、语音、视频等。黑客通过网络攻击的手段可以控制车辆行驶,也可以利用软件的漏洞操控智能网联汽车。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数据安全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2年4月,国家工信部等五部门曾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保障数据安全。但必须正视的是,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漏洞依然困扰着产业的发展。
近两年,我国通过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已经对企业提出了要求,但目前有一部分条例主要是依靠企业的自觉性,存在“守门人”自治的情况。因此,进一步加强立法约束车企的行为,或者建立第三方机构对车企的数据安全性进行监督很有必要。
华为现象
在汽车行业中,华为曾是很多人眼中的“外行人”。但经过2022年在汽车领域的持续渗透,华为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无人可以忽视的新生力量。
华为在汽车行业,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作为技术提供者的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提供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I模式、深入全价值链打造的智选车模式。智选车模式,是华为与车企最高阶的合作模式,AITO品牌就是智选车模式的标杆式品牌。2022年,AITO销量亮眼,以AITO问界M5为例,创下了87天累计交付量破万辆的纪录,这曾是造车新势力苦苦拼搏才能取得的成绩,华为的力量可见一斑。
据了解,智选车模式仍在继续扩张,与华为合作的奇瑞、北汽、江淮等车型或都将采用AITO车标,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即将与更多车企合作。华为作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软硬件开发的超级供应商和深度参与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运营的超级经销商,放眼全球,都不曾有过一个能在汽车产业全价值链渗透如此之深的角色。
不得不说,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正在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他们已经是汽车行业的助攻手,未来更有可能成为行业变革的推动者。
文:郝文丽 编辑:郭晨 版式:刘晓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兔仔妹致
关注
主题数77
2年内或取消绿牌:压倒二三四线电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
阅读 3902
上海一女子闹市区试驾蔚来致一死一伤被刑拘,蔚来:等警方调查 ...
阅读 3419
特斯拉、现代没啃下的印度市场,比亚迪、大众能闯关成功吗? ...
阅读 278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