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2022,特斯拉,不及格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2022,特斯拉,不及格
[ 复制链接 ]
一品菊花茶酪
2023-1-13 09:23:48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2022年,特斯拉丢掉的东西,可不仅仅只有150万辆的产销目标那么简单。”
进入2023年没有几天时间,作为中国新能源市场现存最大的一条“鲶鱼”,特斯拉再次将这片竞争本就愈发激烈的红海,搅和的浑浊不堪。
起因,还是由于它那“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禁感叹力度之大,行动之坚决。
即便这家美国车企深知,如此做法会遭到老车主大面积的维权,深知会让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深知会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却依旧把Model 3与Model Y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与25.99万元的在华历史最低价。
目的,无疑明晃晃的摆在那里。不过,背后不可避免的也暴露出一些更深层次的痛点。
譬如,特斯拉曾经爆棚的累计订单已经渐渐消耗殆尽,终端新增客户的乏力也是必须直面的事实,加之刚刚扩产完成的上海工厂就明晃晃的摆在那里,所以必须狠狠“割肉冲量”。
譬如,无论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罢,碍于推出已久,迟迟没有焕新,产品力层面曾经的领先优势,正在被后来者不断蚕食甚至反超,那段非特斯拉不选的日子过去了。
而在“改款”真正到来并且大规模交付之前,只能被迫用损失毛利率的方式,祭出更多的诚意俘获人心。
再譬如,身为掌舵者的马斯克,对于2023年全球车市的消费活力与真实需求,持有悲观态度,认为不排除发生一场大衰退的可能。
也恰恰由于身处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大环境下,必须采用各种方式,让公司继续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不然就会再次陷入泥潭。
写到这里,更想说:“实际上,特斯拉率先挑起的,就是一场不留任何情面的价格战,为了自保只能出此下策。”
当然,还有一个层次的原因不可忽略,就是刚刚过的2022年,它的表现实在和预期中的相差太大,甚至可以用“不及格”形容。
为了不重蹈覆辙,俨然到了必须破而后立的时候。而接下来的篇幅,更想展开聊聊这家美国车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
换言之,究竟做了什么,又有哪些遗憾。
01
丢掉的150万辆
刚刚结束的元旦假期,特斯拉正式公布了2022年产销成绩单。位于全球共交付新车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40%;共生产新车137万辆,同比增长约47%。
其中,第四季度生产43.97万辆,交付40.53万辆,均创下历史新高。而在具体车型方面,Model 3与Model Y两款走量车型,2022年共生产129.84万辆,共交付124.71万辆。
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依旧是这家美国车企绝对的主销担当。与此同时,根据特斯拉官方发布的口径,它也顺势蝉联了“2022全球纯电动车销冠”。
而对于上述表现,首先还是想给予肯定,尤其是身处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譬如芯片持续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疫情反复不定、消费者购车信心衰弱等等,特斯拉无疑展现出了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
顺势,望向其贡献最大的一片细分板块,中国新能源市场当之无愧。
2022年,包含出口后,上海工厂共交付新车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仅Model Y一款车型,就已交付超过45万辆,几乎追平了2021年48万辆的交付成绩。
战略意义与重要性,已然无需多言。甚至可以说,没有它的鼎力相助,这家美国车企就无法实现如今这般绽放。
但即便如此,倍感遗憾的是,特斯拉终究未能完成150万辆的产销目标,并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文章开篇提及的那些,其德国柏林工厂、美国得州工厂接连落成后,制造端持续拉胯的表现,同样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虽然进入下半程以来情况有所缓解,但未曾料到的是需求端又出现了问题。整整365天,特斯拉俨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流年不利”。
更为杀人诛心的是,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已下跌65%,公司市值更是蒸发6750亿美元。而如此表现,也使得它被没有任何争议的被评为“最糟糕的科技股”。
也恰恰得益于这家美国车企身处资本市场的持续下跌,那些长久以来坚持不懈的“做空者”同样得以扬眉吐气,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大丰收,有望获得约170亿美元的利润。
潜台词好像在说:“特斯拉丢掉的东西,可不仅仅只有150万辆的产销目标那么简单。”
02
作妖的马斯克
试问,为何给特斯拉的2022年坚决扣上“不及格”的帽子?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其“掌门人”马斯克的作妖有关。
无独有偶,大约二十天前,或许连其本人都未曾料到,会迎来被喊“下课”的一天。而这一次呼声最凶的,则为特斯拉第三大自然人股东、印尼华裔亿万富翁廖凯原。
至于最大的诱因,还是其所持股票相较最高点缩水了超30亿美元,他才会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将“矛头”直指马斯克,吐槽其完全没有履行一位CEO的职责,甚至抛弃了特斯拉。
并且继续抨击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马斯克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推特的收购与重整之中。”
而大多数股东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类似苹果的库克般,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所考虑的CEO,而不是现在三心二意的前者。
实际上,翻阅马斯克现在担任的要职,的确非常繁多。
除特斯拉之外,还分别掌管着民营航天制造商与太空运输公司SPACE-X、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以及非营利的人工智能研究组织OPEN-AI。
去年10月,以440亿美元完成对推特的收购后,马斯克同样将该公司CEO一职囊括手中。
并且需要知晓的是,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其不得不为了筹集大量资金,抛售自己手中的特斯拉股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1月就累计减持1950万股,价值39.50亿美元。
随后,在12月又以平均16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至少2200万股,价值35.8亿美元。而更早之前的4月与8月,分别出售的股票价值约85亿美元与69亿美元。
最终,马斯克累计套现超200亿美元。
但也正是由于他对特斯拉略显的疯狂透支,引发了资本端的巨大震荡,以及诸多股东的不满。上一段提及的市值疯狂缩水,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恰恰在此。
进而,爆发出“下课”的声音,显得合情又合理。
相比之下,更为微妙的是,或许听到了民间的呐喊,深陷“泥潭”的马斯克顺势位于推特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邀请其超过1.2亿粉丝投票,决定他是否应该辞去该平台的CEO一职。
最终,据投票结果显示,有超过1700万名网民参与了投票,其中57.5%表示赞成。更简单来说,超过半数认为马斯克应该请辞。
民意调查之后,不知为何他又再一次选择了沉默,只是在回复评论时表示:“未来将通过类似方式,决定更多的重大政策。”
而作为旁观者,抛开上述各种小插曲不谈,心中油然而生的最大感触,无疑可以总结为两点。
其一,即便强如“狂人”马斯克,总精力还是有限的,在诸多高强度的工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时候有得必有失。不然,也不会决定提拔朱晓彤,帮他分担特斯拉在制造、销售与服务方面的职责。
其二,即便这家美国车企已然变为整个行业中最大的“香饽饽”,吸金与赚钱能力无与伦比,但就其目前的处境来说,仍然算不上高枕无忧,当下所构筑起的基盘,还真不允许马斯克像是2022年般作妖。
当然,对于后者,更想把昨天看到的一则消息分享出来。
“马斯克自2021年11月以来净资产损失近2000亿美元,一举打破了历史上个人财富损失最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03
冲击200万辆?
或许仍存诸多争议,就我个人而言“不及格”已然成为打给2022年特斯拉无法更改的最终评分。
那么,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2023年,你认为这家美国车企又将表现如何?会冲向一个怎样的高度?
关于答案,首先想要借用华尔街的预测。由此倒退回几个月前,彼时大多机构普遍预期特斯拉2023年的交付量,将达到200万辆以上。
可眼下,随着种种不可抗力与小插曲的出现,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显示,分析师已经普遍降低了预测目标,认为特斯拉2023年的交付量将低于200万辆。
德意志银行将特斯拉全年交付量预测下调至184万辆,年增幅大约为40%,这低于特斯拉一直以来设定的平均50%的增长目标。高盛也将2023年特斯拉的交付量预测下调至180万辆。
换言之,在资本市场眼中,这家美国车企的“麻烦”并没有结束。
相比之下,作为旁观者,这一次却想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更简单来说,愿意相信特斯拉在经历了2022年的颓势后,会在2023年触底反弹,交付量触及200万辆大关并非没有可能。
至于原因,同样是多维度的。
其一,随着这家美国车企在华大幅度官降,已经能够感受到其“割肉保销量”的巨大决心。而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订单新增情况表现的足够强势。
同时,结合特斯拉较为可观的单车毛利率,即便祭出这样的操作,还是能够令自己有利可图,而这也恰恰保证了其继续能够身处中国正向循环发展。
并且今年下半年焕新之后的Model 3,大概率会在上海工厂率先投产,届时或将重新夺回产品力层面被蚕食的领先优势。
综上,结合2022年在华71万辆的交付量,只要不出意外2023年突破100万辆难度不大。
其二,不可否认,随着周产能逐步突破3000辆,制造端持续拉胯表现的德国柏林工厂、美国得州工厂,同样正在回到正轨。接下来,特斯拉位于全球,尤其是位于欧洲的供应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顺势引发的连锁反应便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收割各个细分市场的终端用户,减少因提车周期过长,而造成订单流失的情况发生。
其三,根据现有产品规划来看,几经跳票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开启大批量交付。
根据相关外媒报道消息显示,该车型的订单数已经超过十分恐怖的120万辆,总价值超过800亿美元。
显然,如果后续Cybertruck的产能爬坡顺利,有了它的鼎力相助,200万辆交付目标完成的可能性又将大大增加。
其四,虽然2022年的马斯克有些作妖,但是绝对不能轻易忽视这位“工作狂魔”的调整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本应进入高速增长期的特斯拉,再次陷入到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之中。相信除了官降,还有对应的调整措施。
至此,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最后更想借用马斯克一句话作为总结:“所谓创业,就是嚼着玻璃、凝望深渊。”
的确,对于特斯拉这样一家正在开创全新时代并不断创造历史的车企来说,“动荡”更像是它的必经之路。
谁又能保证度过表现“不及格”的2022年后,就不会迎来“满分”蜕变的2023年?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
小编一枚~
动力电池:“反客为主”的2022|向上45°
2022,小米汽车静悄悄 | 向上45°
动力电池,别光想着“恰钱” | 向上4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一品菊花茶酪
关注
主题数33
苹果助力Mini LED技术再次走进产业链视野
阅读 9309
一夜狂泻2700亿!特斯拉崩了,空头暴赚超1000亿!\"女版巴菲特\"也栽了,巨 ...
阅读 3016
突发!特斯拉股价崩了,市值一日蒸发5000亿!比亚迪1个月狂卖20多万辆车… ...
阅读 286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