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特斯拉!再引维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特斯拉!再引维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复制链接 ]
Alysia
2023-1-13 09:23:48
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记者李元实习记者邓颖)近日,特斯拉又一次在媒体平台上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甚至再次引发消费者维权。而这次特斯拉再次引起关注,源于1月6日特斯拉官方又一次宣布降价,消费者维权主要是因为宣布降价,但没有提前告知即将降价,认为自己因在降价前购车而蒙受了损失,要求特斯拉方面予以补偿。一时间社交媒体平台被这一事件霸屏,而与以往特斯拉各种维权事件不同的是,这次评论区的言论似乎与以往不同,主要声音认为这次的维权行为有些无理。
(图片来自网络央广网发)
在分析此次降价维权事件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特斯拉的销售模式。特斯拉品牌2012年在海外上市销售ModelS车型,2014年进口到中国,当时的价格区间因版本不同,售价在73.4-85.25万元,因此在中国被认为是新能源豪华品牌,随后一年ModelX进入中国市场,售价在96.1-147.95万元,从价格上直接接入了高端汽车市场领域,无论是对新事物的追捧还是对节能减排的需求,那段时间特斯拉被认可的程度迅速攀升。为了迅速占领全球市场,特斯拉还对当时的车主承诺终身免费充电的服务,但随着2016、2017年的连续亏损,免费充电的服务被取消了。为了扭转亏损的局面,特斯拉也调整了产品布局,将产品地位下探,在2018年推出了性能与ModelS相当但价格更低Model3车型,Model3在2018年上市时价格为43.3-56万元,虽然车身尺寸变小,车内空间也相对变小,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降价行为,同时丰富了车型的市场布局。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品牌而言,不同车型的技术和配置差别不大,这其实就是我们在传统销售层面的变相降价行为,只是成功的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嫁到车型的变化上。而近年来推出的ModelY车型同样采用了这样的“玩法”。紧接着在中国建立了独资生产基地,从制造到运输变为中国本土化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
即便这样,特斯拉在落户中国以后,也不是单纯的降价,自2019年以来,仅仅是国产Model3后驱版车型就经历了14次价格调整,高性能版本也进行过4次调价。ModelY车型在短短4年间也进行了9次价格调整。但是两款车型各种版本的价格调整并非一味地降价,其中也有多次价格上浮。不过这次的降价可谓是Model3车型的历史新低。
为什么特斯拉每次价格调整都会引起争议呢?特斯拉其实是在挑战中国人对于车辆价格的传统认知,原来大部分车都是在指导价的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也就是在指导价的基础上再附加优惠,所以往往大家看到的都是指导价不变,但在4S店可以享受折扣,消费者觉得这种方式更加受用,4S店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段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但特斯拉的做法是直接调整指导价或高或低,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特斯拉的销售模式所决定的,特斯拉的销售并没有4S店这个概念,因此没有4S店的价格缓冲环节,此外,特斯拉的订购方式也多种多样,网络端、App端、城市展厅、经销门店都是订购的渠道,如果不给出明确指导价,多种渠道下的产品价格很难统一,就会造成构建的销售模式出现抢单现象,这对于特斯拉的整体销售布局来说可能是更不愿意看到的。但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每个人面对的只是单一渠道,就会造成涨价和降价都不满意的情况。而降价在商业模式中一定有大量产品代销或销量下滑的时候产生的销售方式。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产量和销量都在增长,从而使其采购成本降低,自然把销售价格降下来就不是一件难事。
(图片来自网络央广网发)
通过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特斯拉2021年的全球交付量93.62万辆。2022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产量为25.8万辆,交付量为25.4万辆,产销量相差仅为0.4万辆。然而,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产量为36.5万辆,交付量为34.3万辆,产销量差为2.2万辆。而进入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量仍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0.53万辆,产量则达到44万辆,但产销量差距进一步拉大至3.4万辆以上。
2022年全年,特斯拉总交付量超131万辆,产量约为136.9万辆,实现40%的同比增长,但与2020年,马斯克曾为特斯拉设定“交付量每年增长50%”的目标,即140万辆仍有10%的差额。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以超过特斯拉约55万辆的成绩,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桂冠。
特斯拉生产与销售数据追踪服务商TroyTeslike表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订单积压量近月来一直在迅速减少,截至2022年11月30日已降至19万辆,环比下降约33%。而该数字曾在2022年8月底接近40万辆,2022年3月~7月期间接近50万辆。
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也同样面临逐步缩减的“危机”。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9月,特斯拉累计交付约31.82万辆,市场份额为8.2%;2022年前11个月,特斯拉中国累计交付约39.8万辆,市场份额下降至7.9%。相较之下,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前11个月其市场份额已达31.3%。
另据招商银行国际(CMBI)发布的一份报告,特斯拉从2022年12月1日至12月25日在中国的平均每日零售额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28%。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特斯拉产量和销量的提升自然是具备了,降低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自主品牌主要是比亚迪的强劲势头,特斯拉有了市场危机感,这也是这次降价的主要原因,当然它也确实有降价的实力。用蔚来李斌的话说:特斯拉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产量的提升早晚会把价格做到20万元以内。
(图片来自网络央广网发)
我们再说回这次的降价维权事件,之所以先期购车者会向经销商维权,主要是认为经销商并没有向消费者提前告知降价消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从而内心不满。我们姑且不说在特斯拉的销售模式下,经销商有没有可能提前得知降价的消息,在正常的商业模式下,也不会有商家放着商品不卖,告诉你过两天我们会降价吧?
这也是文章一开始所提到的,网络平台评论区一边倒的认为维权车主没道理的原因,大家认为涨价与降价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有网友说:降价了你要补偿,那涨价以后经销商是不是也要找你补差价呢?大家主要的声音都认为市场环境下,商品价格或涨或降都是正常的。
就这次特斯拉维权事件,记者咨询了“中国交通智库”法律专家吴国平,他认为:销售本身就是一个合约的过程,一旦达成就说明双方认可,那对于双方来说都应该具有契约精神。对于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都属于合理合法的商业行为。
对于特斯拉这次的降价,你怎么看呢?
(来源:央广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牛股行天下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反人类的设计,最终还是要淘汰
2023-1-13 10:24:02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FIB-TEM」
Alysia
关注
主题数127
特斯拉回应Model S Plaid交付:仅预售,暂未确定价格和交付时间 ...
阅读 3199
又有大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被曝停产:原因未知
阅读 3148
保时捷将创欧洲史上最大IPO,估值最高可达850亿美元
阅读 304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