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威马,背后新神秘金主到底是谁?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威马,背后新神秘金主到底是谁?
[ 复制链接 ]
哦也X5
2023-1-18 03:51:50
原标题:威马,背后新神秘金主到底是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BT财经,作者|梦萧
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APOLLO全资附属公司与威马控股有限公司订立收购协议,收购金额为20.23亿美元,而APOLLO总市值只有22.40亿港元,以最新汇率计算,收购金额约为APOLLO总市值的7倍。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APOLLO出行并不是百度旗下的阿波罗,而是香港的一家公司。
在本次交易前,威马控股已持有APOLLO 23.67%的股权,增发收购后威马方面持有上市公司约七成股权。交易目标公司约占威马总股本的80.93%。
由此可以推算出威马此次交易的估值为2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元)。
公告发布后,Apollo早盘就高开近14%,但随即股价开始一路跳水,截至12日收盘,股价为0.233港元/每股,跌幅为8.63%。
此前曾陷入逆风中的威马,要在兔年实现逆转了?
已经扫清上市所有障碍?
威马创始人沈晖的故事比较传奇,1991年,成功考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博连读,但读了两年,沈晖发现自己并不想走科研之路,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中断了5年的硕博连读,去了加州开始学习美国人的创业模式。
随后30岁的沈晖出任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总经理。在这里,沈晖学到了美式企业的领导力、团队精神以及注重结果的精髓。2年间把中国区从濒临破产变为毛利高达30%,交出人生第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甘寂寞的沈晖,在2007年的时候加入汽车巨头菲亚特,成为菲亚特中国区CEO,在他的带领下,菲亚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喜欢挑战的沈晖,又在2009年加入吉利汽车,成为吉利集团副总裁。
在吉利获得空前成功后,沈晖受特斯拉成功的影响,决定创立自己的汽车品牌,2015年正式成立威马汽车。或许以往的成功经历更能打动投资者,成立不到一年的威马汽车,在2016年8月3日拿到了A轮10亿美元融资,正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
成立不到三年时间,威马已经成为一家市值超过315亿元人民币估值的造车新巨头,但最近数据显示,威马的估值只剩25.1亿美元,仅为高峰值的一半左右。此次估值参考的是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三家造车新势力的最近平均市销率。这三家在2021年的市销率约为3.9倍。威马以3.7倍市销率得出的参考价。巧合的是,造车新势力三强的市值在一年内同样蒸发超过50%。可见市值(估值)蒸发一半,并不是威马因经营不善导致估值缩水,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全球供应链危机导致的普遍现象。
投资人刘波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值缩水的原因有很多,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市值均出现一半左右的市值蒸发。“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较大,尤其近期传出威马高管降薪、裁员等相关消息之后,威马估值受到影响是在所难免的。”但刘波对新能源行业依然较为乐观,“在电池技术不断发展之下,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之时,和威马有过多次并购传闻的APOLLO,这次对威马完成并购,对市值是一大提振。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威马在2023年第二季度或能完成上市计划。”
在此“借壳上市”之前,早在2020年,威马冲刺科创板未果,2022年6月1日,威马再次冲击港股上市,但2022年12月1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威马汽车港股招股书已失效,意味着IPO再次失败,两次上市失败后,借道APOLLO上市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已经扫清了所有障碍,这对持续亏损威马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高端品牌能否扭转颓势
近期的威马却处于多事之秋,经历了高管出走,销量暴跌之后,在2022年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招股书信息显示,2022年6月,威马在2019至2021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造车新势力”三强蔚小理2021年的亏损分别为105.7亿元、48.63亿元、3.2亿元,威马的亏损仅次于最能烧钱的蔚来。
巨额亏损导致威马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很多经营门店迫于成本压力而关闭,以河南郑州为例,威马直接关闭了所有门店,退出了郑州市场。引发的连锁反应是销量大幅下滑,威马不得不通过闭店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甚至一度传出威马要破产清算的传闻。
如今威马不仅获得了20.23亿美元融资,还将推出全新高端品牌。据知情人士透露,威马将推出10万美元以上的X@A量产智能轿跑,这个价格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属于比较高的价格。这一高端品牌由威马和APOLLO共同研发。据威马内部人士透露,威马与APOLLO的战略合作,主要是为了实现品牌向上,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贯通超豪华、高端和主流三大市场,其中超豪华APOLLO跑车的售价将超过200万美元,而10万美元的高端X@A量产智能轿跑已经完成研发和测试,将于近期推出,但15万元人民币至35万元人民币的主流车型依然不会放松。
汽车媒体人张智勇对威马推出高端品牌表示了肯定和支持,“如今威马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低端品牌,2022年销量并不理想,全年3万量左右的销量,让威马很难在众多新能源车企中突围。变则通,既然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中无法和其他造车新势力竞争,不如去试水高端市场,毕竟在新能源汽车的高端领域,竞争反而相对比中低端小很多。”
BT财经查询威马汽车近三年的销量,2019年为2.2万辆,2020年翻了一倍达到4.4万辆。这是威马销量最好的成绩单,为同期“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一半左右。到了2022年威马汽车的销量数据并没有公布,1-11月份威马销量为3.2万辆,平均下来一月销量不足3000辆。以此计估算,2022年全年预计销量仅为3.5万辆左右,下降了近1万辆,同比下降超过20%。可见威马在中低端市场面临惨烈的竞争,直接导致威马的处境更加艰难。
进军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或是威马突围的另一种思路,但也有汽车行业人士指出,威马在中低端都没有玩转的情况下,盲目进入高端赛道具有很高风险。
威马押注高端品牌,和蔚小理近年的强势有一定关系,这三家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均来自互联网行业,创始人自带流量,而且三家造车新势力都是背靠金主,蔚来有腾讯的大力支持,其服务水准稳居行业第一;理想依靠单品爆款车型成为最接近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有阿里鼎力相助,产品智能化均为主要特色,最主要的是这三家造车新势力都已经成功上市,且都是美股和港股的双重上市公司,在融资渠道上遥遥领先威马,威马在重压之下,想要出奇制胜,也在情理之中。
来自港澳地区的融资
2022年的威马遭遇成立以来最大的经营危机,资金压力巨大。但APOLLO这一公告发出,却像吹响了威马融资的冲锋号,成功为威马赢得了喘息的时机。
Apollo发布的公告中,还披露了最新一轮融资。目前Apollo及威马汽车正建议两至三个月内筹集临时融资。这笔融资包括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注资2.5亿元港币,世界500强正威国际注资5亿元人民币,雅居乐集团注资15亿元港币,总计金额超过20亿人民币。这些融资总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这对急需资金来缓解经营压力的威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APOLLO公告)
BT财经通过烯牛数据查询到,威马D轮的最大投资方也是雅居乐,目前已超过百度成为威马的第二大股东。而正威国际是国内最大的铜矿企业,前不久,正威国际也和威马达成合作,与威马的合作项目有望落地成都。
而吹响融资冲锋号的APOLLO,虽然市值不算太高,但其背景深厚,原先是叫“力世纪”的珠宝产品制造和销售公司,何敬丰在2016年担任力世纪的执行董事和联席主席之后,力世纪发展路线发生巨大转变,这和何敬丰也有“造车梦”有直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何敬丰是澳门赫赫有名的何氏家族的一员,这个家族中最有名的是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何敬丰正是何厚铧的侄子,何敬丰的父亲何厚照是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人脉资源极为强大。
通过APOLLO的股权结构可以发现,何厚铧不仅是其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竟然出现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身影。
截至2022年3月底,何厚铧家族持有Apollo 11.35%的股份,李嘉诚和其朋友周凯旋也有持股,持股比例累计为9.86%。其他港澳知名企业家累计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为7.03%。APOLLO背靠深厚背景的港澳财团,威马或将开启“不差钱”的模式。
APOLLO为何选择威马?
何敬丰此前收购有“日本特斯拉”之称的电动车整车制造商GLM,是进军造车领域的开端,随后收购欧洲先进汽车公司的车用资讯娱乐及自动驾驶系统技术,直到收购超跑品牌Apollo。
Apollo曾是奥迪的御用改装基地,是一家德国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厂,而在欧洲这样的小众跑车一般都极具科技创新力。比如2007年APOLLO就一举刷新了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单圈最快成绩。但后来因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卖身,何敬丰并不是APOLLO首任买家,却是最有诚意的买家。
何敬丰收购APOLLO之后,主打高端品牌,产品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在收购完成初期,APOLLO发布了全新一代超跑Apollo EVO和首款电动超跑Apollo IE,限量发售10辆,后者售价近2000万元。依靠何家和李家的关系网,在香港逐渐被人熟知。但Apollo并没有太大的量产能力,在中国内地市场不仅没有知名度也没有汽车生产资质。
在香港做过投行分析师和律师的何敬丰并没有冒险在内地拿地建厂,他更倾向寻找内地有生产资质且有大量产能还有一定知名度的合作伙伴,威马刚好完全符合他的要求,威马是造车新势力中首个拥有自建工厂的品牌,拥有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两大生产基地,且这两大基地均有独立生产资质,总设计产能达到25万辆。在威马遭遇资金困难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
市场唯一有疑虑的是Apollo财务状况也并不乐观,2014年到2021年累计净亏损超28亿元。直到2022年才实现3421万元的小幅盈利(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但不管怎样,背靠港澳两大财团的威马,终于挺过了难熬的日子,在兔年为上市以及逆势上扬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哦也X5
关注
主题数45
Li-Fi技术未来十年前景被看好 预计2030年市场规超过80亿美元
阅读 5671
国内组装第一台桑塔纳时,工人纳闷了,做这个不用敲敲打打? ...
阅读 5330
销量榜单力压蔚小理?造车“四小龙”横空出世
阅读 407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