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疫情新阶段,车市的守候与期望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疫情新阶段,车市的守候与期望
[ 复制链接 ]
几器那午
2023-1-18 03:51:50
随着去年12月疫情防控“新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今年成为疫情防控以来自由度最高的一年。春节假期不再会缺少亲朋间的走访邀约,多了一份亲朋好友的共情,也多了一份阖家欢乐的温暖。常态化防控政策的全面优化,使汽车市场回补效应显著,叠加春节前购车需求的增加,汽车消费需求稳步释放。
去年,受疫情冲击、政策调整、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汽车供给端与消费端起伏不定,汽车终端市场承压明显。近期,记者走访汽车市场发现,在疫情新阶段,车市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积极态势。车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存在坎坷荆棘,为所拥有的守候,为所期望的奋斗,我国车市还将走上“快车道”。
01
传统燃油车仍值得守候
随着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车市回补效应逐渐显现。数据显示,12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3万辆,第二周达到日均5.4万辆,第三周达到日均7.7万辆,第四周达到日均9万辆,增长势头持续向好。11月的高库存也让经销商不得不在12月放手最后一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5.3%,同比上升9.9%,环比上升6.3%。
按照往年传统惯例,12月是一年中降价最猛的时段,因为经销商必须释放库存才能回笼资金,从而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在去年9~11月表现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记者在春节前北京市汽车终端市场看到,各品牌经销商在这最后一个月中,产品优惠力度十分“放肆”。为了提升销量,不少品牌选择加大优惠力度,谋取市场份额。例如奥迪A6L现在最高可优惠11万元左右,奥迪Q5最高优惠9万元左右;宝马3系长轴距版最高优惠5万元左右,宝马X6优惠6万元起;别克昂科威PLUS优惠4.5万元左右;上汽大众途观L、朗逸等热销车型优惠幅度达到1万~2万元。由此来看,市面上主力热销车型都有一定优惠。
“元旦过去了还有春节,希望在这剩下的时间里,尽量多卖车,让数据更好。”一位合资品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一家一汽-大众4S店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今年除了因疫情闭店的时候,订单一直都不错,节前这几天订单又多了起来。”据了解,该店的销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23年市场应该不会太差,销量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势头。”该销售人员表示,“疫情正在逐步稳定,大家的生活在恢复正常,车市的春天估计很快就会到来。”
02
新能源汽车是最大的期望
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国补退场”的影响十分明显,春节前,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与元旦前相比呈现出巨大反差。“元旦前后进店看车的人数反差特别大。元旦前两天,是消费者抢购新能源汽车的最高峰,一天店内接待的看车客户有200~300组之多,订单成交量也非常高。但从1月1日开始,进店看车的客户减少了接近2/3,现在每天看车的客户也就只有100组左右。”一位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记者走访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时发现,不少门店内看车的消费者并不多,甚至有门店并无消费者到店看车。“1月1日起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都开始涨价,看车的人自然就变少了,很多人为抓住‘国补’退出的窗口期都提前买车了。”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过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国补退场”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品牌却因应对政策的策略不同,而呈现出冷暖不一的景象。本轮新能源汽车涨价潮的来临,以比亚迪在去年11月的“提前预告”为序幕。早在2022年11月23日,比亚迪汽车宣布,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王朝网车型上调幅度是2000~5000元,海洋网车型最高上调6000元。涨价多少影响了销量,不过对于选择置换购车的用户影响相对小一些,比亚迪品牌针对购买不同车型提供了最高1万元的置换补贴,这样多少降低了购车成本,元旦后客人依旧很多。”北京一家比亚迪4S店的工作人员介绍称。
对于此次涨价,比亚迪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是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高涨,成本压力加大。除比亚迪外,长安深蓝、零跑、奇瑞新能源、上汽荣威、一汽-大众、睿蓝等车企也陆续官宣对旗下新能源车型上调价格,最高涨幅高达9000元。
“2022年最后几天,我和家人对比看了很多新能源汽车,后来都挑花眼了,想着回家再商量,结果第二天再到店看车就被告知涨价了。”一位近期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张先生懊悔地对记者说。为了应对补贴退场等客观原因带来的成本压力,选择涨价的部分车企在终端市场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有车企选择涨价,也有车企并未选择“跟涨”,甚至承担补贴差额。
1月1日,小鹏汽车宣布2023年小鹏汽车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魏牌汽车也宣布,2023年1月1日(含)起,订购魏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的用户,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的差额由魏牌汽车承担,目前在售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官方指导价不变。零跑汽车在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价格上调的同时,也宣布C01不涨价,国补金额由零跑汽车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诸多车企宣布涨价的同时,特斯拉却来了一波“反向操作”。1月1日,特斯拉宣布,2月28日前,用户购买Model 3和Model Y并完成交付,就能享受限时交付激励6000元。在此期间,如果选择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相应车险,在享受6000元限时交付激励基础上,再享4000元限时保险补贴,相当于变相降价。
记者在一家特斯拉展厅内看到“特斯拉年终福利”“2022年12月31日前上牌立省3万元”,醒目的宣传海报仍停留在展厅的一角。过去一个月,冲福利、“国补”倒计时等促销信息层出不穷,特斯拉以降价姿态频繁“轰炸”潜在消费者。不过,记者也注意到,2023年第一天,特斯拉便再度推出新年大礼包,跨年后仍延续1万元“限时优惠”。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并不鲜见。记者走访看到,站在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场”的十字路口上,除了“自掏腰包”延长优惠,近期部分没有选择涨价的汽车品牌频频出招,涨价、降价、限价等“花式营销”,让他们的终端市场表现与那些宣布涨价的汽车品牌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
表示,历年一季度都是汽车消费的淡季,很多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都选择在年底购车,市场也就形成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会有一些品牌选择在“国补”退出后不涨价。从记者走访情况来看,部分用户为抢抓“国补”红利,都选择在去年年底提前购车,这使得国内新能源车市一季度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压力。
蔚来董事长李斌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将会有一个承压期,市场预计将从5月开始逐步恢复。“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用户购车需求提前释放,另一方面,消费信心也需要时间恢复。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面临巨大挑战。”李斌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会进入短暂的调整期。从整体来看,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受“国补”退出的影响不会很大。“除‘国补’外,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诸多政策支撑,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路权支持、基础设施支持、车购税减免等,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新一年中最大的期望。”崔东树表示。
这种判断在销售终端也有佐证。在北京地区一家一汽-大众销售门店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赵女士就告诉记者,不是我对价格波动反应不敏感,如果汽车是刚需,即使没有补贴也会购买。
03
车市回暖需要产销合力
在崔东树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市场化阶段。崔东树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840万辆,同比增长30%。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
“由于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在12月底结束,新的促销政策还没有出台,一些消费者会赶在购置税减征政策结束前购车,这透支了1月的购车需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
指出。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同样显示,政策刺激结束后的需求透支效应在所难免,新年车市消费或将承压。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局部疫情的扰动以及刺激政策的退出,去年四季度将小幅透支今年一季度的销量,产销波动的影响大约为100万辆。
“作为“双节”假期所在月份,今年1、2月车市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比2022年同期略差一点,但整体来说符合预期,预计2月还会有一些补偿性的消费。市场真正的恢复会在3月,尤其是4月,一定会出现大幅度同比正增长。”郎学红预计,今年车市总体乐观。
从记者走访市场看,汽车行业产销端都在为市场回暖发力。为了刺激春节前汽车消费、提升销量,不少企业推出购置税减免政策。日前,江铃福特科技宣布2023年1月1日~20日,下订江铃福特科技旗下SUV领裕可享品牌方100%的购置税补贴,下订SUV领睿可享受品牌方50%购置税补贴;长安汽车也宣布自1月1日~31日,减免部分车型50%购置税。
“2023年内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重点。从全国社会消费的结构分析看,房地产相关需求疲软,未来稳定社会消费压力大,最佳选择是靠汽车拉动消费增长。”崔东树表示,汽车产销端的合力有望让汽车产业成为新年中的经济增长极。
04
业内外呼吁政策锦上添花
“由于传统燃油车消费呈现持续下行的较大压力,需要政策的有效支持,缩小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惠力度,减缓传统燃油车下行的压力,这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的运行状态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崔东树表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我国乘用车总体零售量为2060万辆,出现零增长状态。另外,依靠乘用车出口惯性增量,2023年厂商批发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发达到840万辆,同比增长30%;传统燃油车批发预计1510万辆,同比下降10%。”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协同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及生产制造领域多位专家共同呼吁: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享受同样的消费政策环境;延续和优化税收调节和支持政策;加快落实二手车新政,推动二手车零售市场建设;全面取消汽车限购措施;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根据目前车市碳达峰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3年为期,引导购置税减征政策平稳退出,即2023年延续车购税减半,2024年征收7.5%燃油车购置税,2025年恢复购置税征收。”崔东树建议。
在记者走访市场的过程中,这一呼吁受到广泛的支持。一位市场销售人员表示:“车购税的减免是我们店今年销量回升的‘强心剂’,不但为市场销售人员降低了销售难度,也让广大消费者享受了政策红利,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够考虑当前的经济形势,延续这一政策的实施。”消费者韩女士则表示,因为身体原因自己没有赶在去年车购税减半期间买车,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考虑消费者的诉求,延续政策一段时间,为消费者降低购置成本。
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消息指出燃油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继续施行,但根据工信部等三部门最近印发的《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中提到,要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2.0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社会也即将回归正常运转。待到那时,消费者的购车欲望会增加,经销商的信心也将会被提振,汽车市场回暖将是大势所趋。毕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文/图:韩冬 编辑:郭晨 版式:王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几器那午
关注
主题数101
「每一面,都精彩」与北汽魔方一起跨年,很哇塞!
阅读 4572
峥嵘十年|广州南沙:从大湾区走向世界,志在“芯晨大海” ...
阅读 2790
去年巨亏82亿的威马汽车,创始人却拿12亿年薪?发生了什么 ...
阅读 266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