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这一年,长城汽车是怎么把自己玩下牌桌的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这一年,长城汽车是怎么把自己玩下牌桌的
[ 复制链接 ]
yao不回忆
2023-1-18 03:51:50
先抛个问题。你对长城汽车去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瑞峰叫板余承东。
坦克大卖。
严格说,以上两点并不是长城过去一年来的问题,甚至可以称之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如果将这两点放在长城各品牌(除了坦克)全线下滑的大背景中,会发现,这两点,同时也是一家自主品牌成长到百万级规模时,到底是如何掉入规模化陷阱的原因。
图源:长城汽车官方
为什么这么说?
长城叫板问界,虽然为汽车行业贡献了不少话题,但是长城并没有因此卖好插电车型。同时,几年前长城在产品上聚焦品类战略,让坦克得以一炮打响,但与此同时却丢失了主流市场,把光环都吸到了一个细分的赛道上。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回想过去两年以来长城的动作,会发现,长城并不是“拥有”技术的品牌。
过去一年吉利和比亚迪在技术品牌上拥有不错的表现。长城的技术为什么没有让它在如今最火爆的插电混、纯电高端市场站稳脚?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到2022年的汽车市场大盘来看。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转变就是,在大盘微增的前提下,新能源车型大举抢夺燃油车市场,加上市场结构的改变,过去一年吃到市场红利的企业,或者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所斩获,或者在中高端市场转型成功的企业。吉利、长安在过去一年的表现,都可以从以上两点中找到答案。
而长城,也恰恰没有在这两个市场有根本性改变。
长城掉队,问题出在哪?
狂推DHT技术却变成了送命题
先看长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13.18万辆,其中,欧拉10.39万辆,剩下的则是魏牌和哈弗的插电混车型,加起来不到3万辆。
而在过去一年,吉利的插混车型车型卖了6.6万辆,长安深蓝借助首款20万级车型SL03,依靠轿车、电动、增程的产品组合,完成了长安在新能源市场的逆转,在去年12月实现月销过万。
某种程度上说,吉利、长安在新能源战略上,聚焦主流市场的路线获得了成功。
但是在过去一年里,长城有可圈可点的纯电车型吗?在高端市场有与蔚小理叫嚣的能力吗?
从2022年的产品表现中可以看到,答案是没有。
是长城的DHT不行,还是产品策略出了问题?显然是后者。
DHT首先成为长城旗下魏牌转型的路径,并试图以“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包装,过去一年里,李瑞峰还曾多次为DHT的技术形象打call。
但是,DHT并没有带领魏牌在高端市场冲刺成功。
以摩卡为例。燃油版与DHT版本相差十万元。这十万元的差价,增加的是DHT+8155芯片+很多功能还没开放的NOH。
而30万区间,正中当时理想ONE的辐射区间。在燃油版车型的基础上升级,挑战理想的爆款,这无疑是一个送命题。
拿铁DHT-PHEV几乎也是同样的问题,插电混车型定价22.9万-26.3万,与燃油版的价格差距在5万元。
虽然在魏牌自身产品中,形成了20万级、30万级的布局,并且还试图停掉燃油版,完成向新能源的转型。用简单的减法来实现产品高端化转型,用户会看不明白吗?
2022年上半年,还在担任魏牌CEO的李瑞峰,在营销上下了不少功夫,几次新车上市发布会,基本都是对标蔚小理来的,有内部传言称,李瑞峰在内部开会说,“发布会就要营造‘李瑞峰疯了’的感觉”。
图源:源于网络
李瑞峰想树立的“技术自信”实际上并没有撑起魏牌的市场。
曾经炮轰过蔚小理的魏建军一度觉得,传统车企卖不好,是因为营销不如新势力。李瑞峰卖力营造人设,有没有突破营销瓶颈不好说,魏的问题的确还在。
其实长城各品牌的很多问题就摆在眼前,却一直被无视。
如果这样就能成功,比亚迪也可以直接如法炮制,在宋PLUS DM-i上来一套智能化升级,就可以将魏打得体无完肤。
虽然魏牌开启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转型计划,摩卡、拿铁的燃油版都将陆续停产,但是,这不能掩盖一个事实:魏牌试图通过动力技术升级,以及智能化的加持,来完成产品结构的升级,却忽略了30万级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是无法靠升级一款20万级产品来实现的。
毛坯房变成精装,是改变不了它本身的结构性问题的。
DHT对魏牌高端化的改造策略注定是失败的。但是,如果长城首先将DHT对产品结构改造的思路用在哈弗上,没准还能帮哈弗一把。不过,成本控制依旧是DHT的短板。
在主流市场,哈弗H6的插混版在去年9月才刚刚上市,而神车H6的光环也早已被比亚迪宋PLUS DM-i取代。
比亚迪插混的成本控制能力已经毋庸置疑。这也是比亚迪在一念之间横扫主流细分市场的原因。
有市场数据曾揭露,比亚迪混动系统成本最低可下探至1万元。这种成本控制能力其他企业显然无法做到。
此前有机构测算,2020年,插电混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动力系统成本差异约2.7万元,考虑到2021年国家对插电混动汽车的补贴与购置税政策差异,插混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终端售价差约为1万元。
从哈弗H6来看,燃油版本与DHT-PHEV版本的差价在3万元以上,与宋PLUS DM-i对比,也没有形成足够的价格竞争力。
乘联会对自主品牌插电混市场未来的发展曾分析,中国车企在发展插电混上,应采取“低成本高端化”战略,一方面控制成本,一方面不走简单的高端化战略。
而现阶段,长城既没有实现DHT的强大成本控制力,高端化战略却足够简单。
该碰的雷,长城都碰了。
吃不到锅里的,丢掉碗里的
去年12月,长城汽车的销量下滑幅度就更夸张了。
同比下滑超过50%,哈弗、欧拉、魏牌同比均腰斩,魏牌更惨到单月仅仅千余辆的月销量。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哈弗H6同比下滑近30%,也就是说,哈弗H6一款车型的掉队,就让长城在去年少了10万辆的销量。
内部原因称,哈弗的芯片优先供给了坦克。资源向利润更高的车型倾斜,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长城来说,哈弗的问题,除了内部资源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哈弗遇到了转型瓶颈。
对于头部自主品牌来说,原有的核心优势市场都是在20万元以下的SUV市场。这一细分市场过去的难题还在于,与合资品牌形成的竞争较为激烈,而插电混成为在这一细分市场,冲击合资品牌的一大优势,甚至是唯一的解药。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SUV细分市场,过去的神车哈弗H6被比亚迪宋、Model Y取代,排在前列的SUV,除了升级后推出7座版本的CR-V微增,合资品牌SUV均出现两位数下滑,而自主SUV能保住市场的也非常少了。
图源:乘联会
平安证券的研报显示,预计2023年插混车在10万-20万元价格带内有望接近纯电车的销量规模,2023年插混车销量将达到310万台,增量达到155万台,其中比亚迪仍将保持最大的插混市占率,预计仍将达到50%。那么剩下的近80万增量,谁会拿下呢?
从2021年底,哈弗先后上市了三款DHT车型,其中哈弗赤兔、哈弗神兽均为HEV版本,直到去年9月,哈弗H6 DHT-PHEV上市。
这几款车型中,只有哈弗H6有插混版本。
先不说在用户共创下,赤兔、神兽等这些车型的定位已经让人完全无法记住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在HEV不敌日系,10万-15万级完美覆盖比亚迪的射程范围,赤兔、神兽的优势在哪里已经很难分辨。插混版H6则没有扭转H6的产品结构,自去年9月上市后,到2022年底的累计销量刚刚突破1万辆。
其实一直以来,长城命名体系混乱,欧拉聚焦女性市场等问题再重复下去,媒体的嘴恐怕都要生出老茧。虽然长城依靠这样的变化在品类市场找到了存在感,但是如果持续下去,长城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无法在主流市场变现,会让长城的整体产品策略失焦成为长期问题。
2022年已经证明了,当因成本上涨,欧拉放弃小车市场,聚焦高端,哈弗资源向魏牌倾斜,在每一个环节开始出现问题时,这些问题导致的连锁反应就是,长城竞争力车型缺失。
多品牌左右互搏,摧毁“一个长城”
回顾长城汽车的发展史会发现,长城有一个一直无法摆脱的弊端:路径依赖。
行业里都知道,魏建军讲过:SUV不做到第一,就不做轿车。所谓擅长SUV,导致轿车市场毫无建树,其实一直是利润问题,这是长城的短板。过去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是所谓的“森林生态”,以及最终又回归“一个长城”的战略路线,都没有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缺失轿车市场,是长城掉队的原因吗?当然也不能这样理解。它体现出的问题是,长城从来没有正面应对自己的短板。
最近长安、吉利纷纷发布了新一年度的高目标,这一定让长城很焦虑。近期,长城刚刚调低了2023年预期。
长城汽车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的公告显示,长城调低了2023年的绩效指标。
此前,长城原计划的股权激励计划是,2021-2023年,长城汽车销量考核目标分别为不低于149万辆、190万辆、280万辆,净利润考核目标不低于68亿元、82亿元、115亿元。
最新的指标,2023年销量不低于16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60亿元。销量目标下调40%,利润目标下调了近50%。
而160万辆,相比于2022年的106万辆,要实现50%的增长。长城拿什么达成这一目标?
去年12月8日,长城汽车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主导者正是去年8月份履新首席增长官(CGO)的李瑞峰,旗下六大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总体思路是“回归一个长城”。
具体变化是:
魏牌和坦克整合,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双品牌运营模式。
欧拉和沙龙整合,沙龙品牌CEO文飞担任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
哈弗独立发展,加大投入,核心战略车型将由品牌(副)总挂帅统筹。
长城皮卡独立发展,加大投入,加速向新能源转型。
同时,将2023年长城整体的产品规划对比来看,除了强化资源整合,实质性的问题是否得到根本性解决?
2023年长城汽车部分新车规划 图源:CAM汽车资讯
魏牌在主流市场增加了两款细分车型——蓝山(魏80)和一款MPV魏M80。欧拉走的依旧是品类路线,哈弗要想要回归到SUV市场王者也似乎有难度。沙龙如何撑起高端市场的份额,在失声的一年里,沙龙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对于长城依旧是考验重重。
去年李瑞峰喜提了一辆问界M5,在将近半年的使用中,除了令李瑞峰骄傲的插混技术,如果他能发自肺腑地对比出魏牌产品定义层面真正存在的问题,那或许还是值得的。如果是花20几万做营销,那真的大可不必。
图源:微博截图
除了李瑞峰,去年喜欢喊话的传统车企老总变多了,其中不少踩了雷。个个瞄着最火的车型打,实际却远远脱离既定目标,这种高开低走,毫无疑问都是犯了形式主义错误。长城也树立了的这个典型,值得反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秋天的小熊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没有轿车,一条腿走路注定走不远
2023-1-18 04:51:53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yao不回忆
关注
主题数84
基于TFT LCD的BOOST DC-DC电源电路设计
阅读 4683
探访小鹏汽车直营门店:“二次上市”改配置后,小鹏G9卖得怎么样了? ...
阅读 3229
阿斯顿·马丁拒绝卖身吉利,靠买买买帮不了中国汽车? ...
阅读 279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