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新冠临时病区摘牌,呼吸456区正在变回普外科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新冠临时病区摘牌,呼吸456区正在变回普外科
[ 复制链接 ]
叫你就要应
2023-1-18 23:20:01
本文作者:yxtlavi
贴在儿科病房上的「临时病区」几个字被护士长揭下来,几个护士推着输液架从病区急匆匆离开,「现在要把病区还回去了。」他们说。这时还有几个进来想静点的患者,护士告诉他「这边已经清空了」,并指引患者去之前的病区点滴。
在急诊门口,一位患者说自己前几天等了五小时都没看上,但今天一到就看上了,「人少很多了。」他高兴地说。
在急诊诊室内,难得有几分钟没有患者来,王友博医生能稍微喝口水。如今医院上上下下正在迎来「过峰」光景,和半个月截然不同,那时王友博一天要看近 800 个患者。
「现在的流水量是以前的六成左右,压力终于稍稍小点。」形容起就诊高峰,他用了四个字「曾经沧海」:
「已经不是爬坡阶段了,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他笑着说。
发热门诊诊疗量减少八成,病区陆续归还
「当时肝移植、妇科、儿科、外科都借给我们病区,多的借了 30 张床,少的也会借 5、6 张。」王友博说。现在儿科的二十几张床已经被还回去了,临时诊室也关了一间。交接班时王友博告诉导诊台,自己已经回到之前的诊室了,别给患者指错地方。这是他难得的轻松时刻。在另一家医院,呼吸 4、5、6 临时病区也已摘牌,变回了普外科。
和王友博类似,同在北京的急诊医生何远也表示,「现在就诊量减少了 30%,轻症的新冠患者陆陆续续从外科出院,外科自己的患者开始进来了。」12 月初,「全院一盘棋」政策帮助何远他们度过了难关,尤其是拥有 1000 多张床位的外科也在收新冠患者,让进来的患者起码有地方,他会安心很多。
如今,之前骨折后等待手术的患者,已经陆续转阴康复,开始住院等待,外科病区里新冠的患者越来越少了。
图:视觉中国
1 月 14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发热门诊诊疗量较峰值时数量减少了 83.3%,全国门诊的情况整体呈现出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的态势。
1 月 12 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是 913.5 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稍小体量的医院,患者下降的速度更为明显。在北京某二甲医院的叶安妮形容现在的就诊人数「断崖式下降」:「发热门诊最高峰时期一天 200、300 人,现在一天只有 20、30 人了。」最开始内分泌、骨伤科等都来发热门诊支援了,每个科室都来了 2、3 个医生,如今只剩下内分泌主任一人。
而在未曾专门接收新冠病人的专科医院,也因为阳性患者越来越少,正在经历着改变。来自某妇产科医院的陈惠惠说,之前普遍担心医院内交叉感染,妇科整体住院人数下降很多,现在已经恢复正常,甚至投诉都变少了:之前每天都有 3~5 个因为同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而和护士吵架的,其中不乏会打 12345 或者直接去医务科投诉的,陈惠惠只能硬着头皮去协调房间。而这一类的投诉现在基本没有了,她能感受到「新冠」对她工作产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图:视觉中国
来自江苏某三甲医院的胃肠外科医生付明志同样表示,「以前床位一个都不会空,但昨天感染科一天就出院 9 个人。」从 1 月 6 日开始,付明志就被分到感染科支援。随着情况变化,付明志想着自己是不是很快能回去了。
他也惦记着手中几个等待化疗的患者:因为医院床位都收了新冠患者,这几个人却一直没有入院,已经推迟化疗快一个月了。
有医生一周 20 台手术,有医生还在等待手术通知
在来感染科帮忙之前,付明志分别和几个等待化疗的癌症患者谈了话,告诉他们治疗需要延期。
「都是 21 天一个周期,我们能耽误起么?」在被告知暂时没有床位化疗后,患者家属情绪很激动,重重地拍了几下桌子。付明志连忙安抚,「我们评估过他的身体状况,可以等之后有床位再来,效果一样的。」之后付明志和他加了微信,随时问问患者的情况。
自从床位被感染科暂时征用,胃肠外科已经搬去二楼,和肛肠外科等挤在一起,而原本光胃肠外科就能占满整个住院部的三楼。「所以准确地说,是我们的『老巢』没了。」手中唯一一张紧急床位,付明志给了一位胃癌晚期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这个患者情况一直不稳定,他原本 12 月中旬就要第二期化疗,一直延误着。」之前这个患者说自己不治了,快过年了着急回老家封窗户,不然家里人会冷。付明志好说歹说他才接受了第二期治疗,现在终于稳定了。其他也较为紧急的患者,还未得到治疗。
图:视觉中国
「医务部没有下明确的指令,但科室在按照初五开始手术的时间去准备,沟通备血等。」胃肠外科共有 6 位医生分别去急诊、重症等科室支援,现在已有 4 位回来出诊,付明志年前也要回去了,「有的医院手术开始正常做了,所以我们早点准备比较好,估计很快恢复正常了。」他说。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14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当中。
例如,广东某医院骨科手术已经按部就班开始,甚至数量翻番。
该科室医生陈华林说,现在他一天就有 3、4 台手术,一周最少 20 台,和 12 月中旬相比手术量已翻了 5 倍。「一部分是因为新冠挤压的手术,还有一部分是最近老年人出来喝早茶、遛弯的也多了,这期间摔倒做的骨折手术。」
陈华林医院采取的是「驻地、支援方式」,不收其他科室的病区,只是让各科派一个医生去感染科轮转支援,一次 2 个月。「目前尚未清楚春节后我要不要去支援,但真的很珍惜眼前恢复正常的日子。」陈华林说。
图:视觉中国
面对春节前后可能到来的疫情上升,各科室的医生们心里也是清楚的。急诊医生王友博说,他猜测如果就诊人数又升高,可能还会继续借用其他科室的病区。「我认为这可能会变成医院的常态化应急措施。」王友博说。
对医院此次及时的统筹工作,王友博很感激。但他始终认为它不能作为长久之计,在他心里,借用医联体形成新冠相关的转诊制度,才更为可持续。
同样,急诊医生何远也会在工作间隙看看国外的新闻和论文,研究一下国外的经验。他觉得在一年内,大小就诊高峰会屡次出现,下次也许就是年后,
「尽管希望未来医院还能给予支持,但估计以后要靠我们自己了。」何远说。
为统筹新冠救治和日常诊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在 14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扩容床位,提高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床位的使用率,在此基础上优化院内病区和床位布局,进一步加床。
同时,加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统筹调度,最大程度满足新冠救治和市民日常医疗的诊疗服务需求。
文中 王友博、何远、叶安妮、陈惠惠、付明志、陈华林 均为化名
策划:yxtlavi | 监制:gyouza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叫你就要应
关注
主题数887
网传“3男子闯红灯撞人并当街殴打”?深圳警方通报
阅读 5447
太火爆!普吉岛一大象营地采购6头大象迎接中国游客!泰国:今年有望接待中国游客500
阅读 5336
卡德罗夫:3个未成年的儿子很快将赴前线
阅读 512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