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特斯拉降价!这家新势力跟进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特斯拉降价!这家新势力跟进
[ 复制链接 ]
w-ying
2023-1-18 23:20:01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特斯拉降价的涟漪效应越来越明显。
继AITO问界多款车型降价后,小鹏汽车在1月17日也官宣降价。根据其启动的新价格体系,旗下三款车型降价幅度在2万-3.6万元之间,最大降幅为13.23%。
市场此前预计,特斯拉大幅降价将给竞争车型造成压力,可能导致其他车企定价策略被动转变。现在看来,国内新能源车企已经不断加入降价行列。只不过,无论AITO问界母公司赛力斯还是小鹏汽车,此前盈利状况均不理想。此次大幅度降价,也将令这些车企盈利状况进一步承压。
问界前脚降价 小鹏后脚跟进
小鹏汽车17日启动的新年新价格体系显示,其三款车型整体降价在2万-3.6万元。其中小鹏P5售价从17.99-22.59万元降至15.69-20.29万元;小鹏P7售价从23.99-28.59万元降至20.99-24.99万元;小鹏G3i售价从16.89-20.19万元降至14.89-17.69万元。
记者就此联系小鹏汽车方面,该公司人士表示:“此次价格调整深层原因在于推动智能汽车的普及”。
此前1月13日,有着华为加持的AITO问界打响了国产新能源汽车降价第一枪。其中,问界M5 EV起售价调至25.98万元,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问界M7下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
这一切源于特斯拉在国内的“开年第一降”。在1月6日,特斯拉大幅下调部分产品售价,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的起售价分别降至22.99万元和25.99万元,降幅最高达4.8万元,创下特斯拉国内价格新低。
连同上一次降价,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Model 3车型起售价从27.99万元降至22.99万,降价5万元,降幅达到17.86%。而Model Y车型从31.69万元降至25.99万元,降价5.7万元,降幅达到17.99%。此后,特斯拉更是把价格战打向了全球,在包括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市场以及美国本土都不同程度下调了部分车型价格。
短时间内大幅降价引起原车主不满。对于车主的维权发声及补偿要求,马斯克表示:“当价格下跌时,已经购买的人想要更低的价格,但是如果价格上涨,已经购买的人不想给特斯拉补开支票。”
不过与马斯克的“硬刚”不同,无论是AITO问界还是小鹏汽车,均对原车主采取了让利措施。小鹏汽车此次表示,在公告发布前一年内订购了G3i/P5/P7的首任车主,也将同步予以新春回馈,包含整车质保和车辆保养等。而问界也针对已提车的车主出台了“感恩回馈”的活动,共计提供了总价值3.3至3.5万的相关权益,包括整车延保和积分等。
利润承压还是抢市场?
实际上,市场此前便有预期,特斯拉大幅降价将给竞争车型造成压力,可能导致其他车企定价策略被动转变。
此次小鹏汽车降价幅度颇大。据记者粗略统计,整体降幅在10.18%-13.23%之间。在去年三季度,小鹏汽车销售毛利率水平虽有好转,但也仅为13.53%。而其汽车利润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占汽车销售收入的比例)在去年第三季度更是仅为11.6%。
不难想象,此次超过10%幅度的降价,将令小鹏汽车盈利状况进一步承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AITO问界母公司赛力斯身上。去年前三季度,赛力斯毛利率也仅为9.8%。
2022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累计实现营收217.5亿元,累计亏损67.78亿元。同期,赛力斯的营收为231.23亿元,净亏损26.75亿元。
对于降价之后如何保证利润的问题,赛力斯方面曾回应表示:“目前来看,公司还没法精确的测算降价对整体利润率的影响,应从量和价两方面考虑。但可以肯定的是,降价肯定会对单车毛利率造成影响,只是整体能不能对冲还是要看整体市场表现,单看单车毛利率情况无法看到宏观的整体市场格局。”
实际上,对于国内大多数还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来说,选择跟进特斯拉进行降价无异于会让公司的财务表现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2022年都未完成销量目标。2022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约12.08万辆,交付量不及哪吒、理想和蔚来,而且年度销量目标的完成率仅为48.30%。AITO问界系列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也未能完成8万辆的既定目标。
不过,面对特斯拉的降价,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影响下,更多的新能源车企选择涨价来转移部分成本。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深蓝等多个新能源品牌在开年后先后提价,就连发展势头不佳的威马汽车也在1月16日发布涨价信息,调整后旗下车型综合补贴后售价将上涨1.5万至2.5万元不等。
华创证券一份研报认为,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的背景下,此前已经有多家车企宣布不涨价或者涨价幅度明显低于退坡幅度,结合碳酸锂价格回落和特斯拉中国大幅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2023年国内电动车整车预计逐步内卷,电车售价将见顶,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是通过涨价缓解成本压力,还是降价抢市场规模,成为摆在现实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编辑:舰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w-ying
关注
主题数601
中国乒协相关人士证实:张继科已退役
阅读 5026
要抢“LV们”的生意?法拉利在中国开始卖服装,一件风衣超4万元!
阅读 4815
爱国僧人星云大师圆寂,未来两岸如何交流
阅读 396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