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福建放牛娃成顶级富豪:捐款无数却营养不良,传奇一生堪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福建放牛娃成顶级富豪:捐款无数却营养不良,传奇一生堪比电影
[ 复制链接 ]
茄子芋头花
2023-1-20 00:00:22
电视剧《相爱十年》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穷小伙在一家外企打杂,每天干的都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活儿。
一天,他从老板办公室门口经过,被老板一脸焦急地叫了进去,一进门就命令他脱掉裤子。
他吓了一跳。老板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赶忙解释,说自己急着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可是裤子破了,想借一条裤子应急。
小伙恍然大悟,马上脱下裤子,换给了老板。
第二天,小伙把老板的裤子缝好,干洗后还了回去。交谈中,老板发现小伙很可靠,也很聪明,于是开始提拔重用他。
凭着老板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小伙从杂工一步步坐到了经理的位置,也由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电视剧《相爱十年》剧照
听起来似乎有些离谱,然而,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还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与电视剧稍有不同,现实中的这个人,借给老板的不是一条裤子,而是一把伞。
他用一把伞解了老板的燃眉之急,凭着老板的赏识和自身的努力,被一路提拔重用,后来还娶了老板的女儿。
再后来,他离开老板的公司独立创业,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亚洲顶级富豪,入选“全球十大华人富商”之列。
他的名字,叫
李光前
。
●李光前
从一个乡村放牛娃,到享誉世界的商业巨擘,他的故事,比电视剧演得更曲折、更离奇。
1893年,李光前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的芙蓉乡。
父亲是一名裁缝,开了一家成衣铺,因生意惨淡,一家人过得非常贫穷。
李光前每天放学后,就去给大户人家放牛,辛辛苦苦赚回几毛钱,勉强补贴家用。
当时,沿海地区有很多人下南洋谋生,父亲眼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便也决定到南洋碰碰运气。
于是,1903年秋,年仅10岁的李光前跟着父亲,踏上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船。
船只漂洋过海,行到半路,突然遭遇寒潮,舱内气温骤降。船上的人们大多是穷人,衣衫破旧单薄,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
恰逢一位福建籍的商人,叫陈嘉庚,当时也在船上。他不忍大家受冻,便吩咐库管员:“我姓陈,你通知乘客,给每人发一条毯子,费用由我来出。”
库管员可能没听清楚,通知传下去的时候,就变成了“乘客中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毯子”。
于是,船上乘客不管自己姓什么,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毯子再说。
过了一会儿,陈嘉庚到各舱查看,发现一个10来岁的孩子仍穿着单衣,躲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就问他为什么不去领毯子。
这个孩子正是李光前。他回答道,船上通知姓陈的才能领毯子,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领。
陈嘉庚大受触动,赶紧让人拿来毯子给李光前裹上,这才放心离开。
那时的陈嘉庚大概不会想到,他和这个孩子的缘分远远不止如此。这个孩子日后不但成了他生意场上的得力助手,更与他的女儿结为伉俪,成了他的女婿。
来到新加坡后,李光前进入当地的英印学堂读书,接受英文教育。
父亲教导他,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所以每个周末,李光前还要到养正学堂学习中文。
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李光前得到了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资助,得以回国读书。
他被招入南京暨南学堂,2年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暨南学堂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之后又转到唐山路矿学堂深造,立志当一名工程师。
可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18岁的李光前受孙中山救国精神的感召,当即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运动。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盟会成员遭到了残酷的抓捕和镇压。为了逃难,李光前不得不再次离开祖国,前往新加坡。
他精通中文和英文,先后在新加坡道南学校、崇正学校教书,兼任华文报纸《叻报》的电讯稿编译,之后又进入中华国贸公司工作。
当时民国初立,李光前敏锐地发现,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学校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这让他嗅到了商机。
他立刻与国内出版社联系,购入大批的新版教科书,转售给东南亚各华侨学校,不仅推进了华文教育,也为公司赚取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生意上的成功,让李光前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一个“老熟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16年的一天,天空下着雨,李光前坐在一家街边摊吃饭,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把汽车停到不远处,跑过来买食物。
食物打包好以后,雨已经越下越大,那人没带雨具,很是着急。
李光前随手把自己的雨伞递给那人,那人性子比较急,拿了伞丢下一句“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头也不回地上了车。
李光前觉得对方有些无礼,同时又觉得对方似乎有些眼熟,细细一想,不正是13年前,在船上送自己毯子的那个陈嘉庚吗?
第二天,李光前下班后,来到陈嘉庚的橡胶公司,陈嘉庚连忙招呼他坐下,感谢他的借伞之情。
两人在办公室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提到当年的赠毯之恩,陈嘉庚这才想了起来,二人不由得相顾大笑:
“投之以毛毡,报之以雨伞,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李光前(右)和陈嘉庚(左)
闲谈中,陈嘉庚得知李光前精通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便想让李光前来公司任职。
李光前则觉得,自己现在的老板庄希泉对自己有恩,自己不能攀高负义,因此谢绝了陈嘉庚的邀请。
但新加坡本就不大,当地有头有脸的华侨之间大多有所联系,陈嘉庚恰巧与庄希泉是好友,于是专门找到庄希泉,把李光前“挖”到了自己的麾下。
就这样,李光前加入了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而这次“跳槽”,也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
来到谦益公司后,李光前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多年来的走南闯北,让他有着非常开阔的思维和眼界,他办事干练精明、为人老成持重,甚得陈嘉庚赏识,很快升任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
陈嘉庚更是将自己17岁的女儿陈爱礼,许配给了时年27岁的李光前。
●李光前与陈爱礼婚礼现场
此后,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倾心尽力。
他在谦益公司一共干了11年,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学到了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脉。
1927年,34岁的李光前决定创立自己的事业,但因没有足够的资金,项目一再搁置。
恰在这时,有个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打算把自己1000英亩的橡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很低了。
李光前调查后决定购买,却遭到了陈嘉庚的极力反对。
原来,这片胶园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园内常有猛虎出没,伤过不少人,工人们不敢去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
但李光前有自己的算盘。
他之前在英文报纸上看过报道,政府为了发展当地事业,有意在附近修建公路,到时候车来车往,老虎自然绝迹,而随着交通便利,胶园的价格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于是,他坚持己见,多方筹资把胶园买了下来,并取名“芙蓉园”,以纪念他的家乡“芙蓉乡”。
不久,李光前的想法得到了验证。政府开始在胶园附近修公路,胶园的价格随之暴增,仅仅一年之后,李光前便以40万的高价将胶园卖出。
一年净赚30万,李光前的魄力和眼光,让包括陈嘉庚在内的一众商界大佬无不钦佩。
靠着赚来的这笔钱,李光前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南益橡胶公司,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输等业务,之后又扩大领域,进行黄梨的种植和生产。
他苦心经营,再加上多年来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产业越做越大,渐渐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扩张到泰国、印尼等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李光前已是东南亚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了。
然而,就在前景一片大好之际,一场战争,摧毁了他所构建的庞大的实业帝国。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远在新加坡的李光前,当即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他领导《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声援祖国抗战,同时大力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抗日筹赈活动,率先捐款10万元。
1938年,“南侨总会”成立,李光前参与筹备并当选第一届常委,负责联络南洋侨商捐购救国公债,并以带头人的身份认购了大量公债。
1939年,李光前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团结东南亚华商,积极筹款筹物,为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不久,日军攻占了新加坡,李光前被迫流亡美国。
日本人对李光前恨得咬牙切齿,将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列为“敌产”,全部没收。
李光前毫不畏怯,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援抗战。
他利用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广泛发动海外侨胞抗日募捐,救济国内伤兵难民。
甚至在产业被日军没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典卖汽车、手表、衣物,为家乡先后捐建了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
他说:“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
●1943年的国光中学校舍
战争结束后,李光前回到新加坡,看到一片废墟后非常痛心。
悲愤之余,他开始着手进行南益公司旗下各厂的恢复和重建。
此时战后百废待兴,橡胶需求量极大,李光前紧紧抓住机会,橡胶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南益公司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到了60年代,南益公司已在新加坡及周边地区拥有15个厂、20个办事处,李光前拥有的橡胶园总面积达到18500英亩,成为东南亚之最。
与此同时,他继续拓展领域,除传统的橡胶、黄梨种植加工外,还经营银行、采矿、运输、船务、木材加工、食品、出版等,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企业网络。
他所执掌的华侨银行,在全球设立60多家分行,不仅是新加坡银行业的龙头,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凭着实业巨头与金融大亨两大头衔,李光前成功东山再起,成为东南亚最具盛名的华人企业家之一。
半生浮沉,李光前从没有“小富即安”的狭念。
新中国成立后,李光前决定对此前捐建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进行扩建。他先后汇出巨款400余万元,在陈嘉庚的帮助下,建成“光前学村”。
学村涵盖5所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以及配套的医院、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为周边村镇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入学,让很多寒门学子改变了命运。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著名教授潘旭澜、李如龙等,均毕业于国光中学。
●光前学村
同时,李光前慷慨捐资600万港元,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其中为厦门大学新建校舍24幢,使厦大校园整整扩大了一倍。
此外,李光前的善举还遍布东南亚及世界各地,不分种族、籍贯、地域,尤其对新马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居功至伟。
为了让慈善精神永续,李光前专门创办“李氏基金”,将个人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捐献给该基金。
“李氏基金”由此成为南益集团最大的股东,每年数额庞大的分红,永久性、持续性地全部用于教育和慈善事业。
据统计,迄今为止,“李氏基金”已先后为光前学村、福建集美大学、福建华侨大学及国内各地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亿多人民币,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5年,李光前确诊肝癌。
大概是心有所感,他专程回到故乡,在旧居前留影。
●李光前先生回乡在旧居前留影
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高度评价他对祖国的卓越贡献,以及为促进华人与当地各民族友好相处所做的不懈努力。
●周恩来总理(左五)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李光前先生(左四)
1967年6月2日,李光前病情恶化,在新加坡去世,享年74岁。
新加坡民众倾城而出,在大雨中排着长长的队伍,自发为这位一生热衷公益事业的教育家、慈善家送行。
●新加坡市民冒雨为李光前送行
他一生救苦无数,虽富甲一方,生活却俭朴至极。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生活就像苦行僧,吃的常常是咸菜、地瓜和稀饭。
确诊肝癌后,他曾到上海看病,医生告诉他,“病很难说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后,什么病都可能得。”
堂堂华商巨富,竟有着营养不良的症状,会诊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大报纸均以巨幅篇章刊登李光前先生逝世的消息和唁电、悼文
为了纪念李光前,人们在他的家乡重修故居,建起李光前纪念馆。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馆内,老人拄杖而立,守护着这片心心念念的热土。
●纪念馆内有李光前老人拄杖而立的塑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一个乡村放牛娃,到一代商界巨擘,再到万众敬仰的教育慈善家,李光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海外赤子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文/牧龙闲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茄子芋头花
关注
主题数561
《乌衣夜行》上映2天累计票房只有7.5万,武侠片该何去何从?
阅读 5133
海尔为何能反超格力?
阅读 4480
哈尔滨一小区房屋私拆承重墙 官方立案调查
阅读 447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