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春节档电影票房到底为什么不及预期?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春节档电影票房到底为什么不及预期?
[ 复制链接 ]
红树林湿地
2023-1-23 22:00:22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互联网怪盗团
在 2023 年春节档开启之前,坊间几乎一致预期它会成为历史上最强的春节档,乃至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强的一个节日档期。此前的几个春节档(均以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计算)的票房依次如下:
2017 年:34.19 亿(事实上的 " 春节档元年 ")
2018 年:57.71 亿
2019 年:59.03 亿
2020 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春节档
2021 年:78.42 亿(史上最强春节档)
2022 年:60.39 亿
说明一下,以上票房数据均含售票平台服务费;如果你想计算没有服务费的净票房,只需要减去大约 5% 即可。
毫无疑问,在《唐人街探案 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一系列国产大片加持之下,2021 年不仅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春节档,也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一个节日档期。2022 年的情况稍差一些,主要依靠《长津湖之水门桥》撑场面,《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不过,即便是在疫情再次回潮的情况下,2022 年的春节档票房也超过了 2019 年(那个档期有《流浪地球》!),这足以让人们对全面放开之后的 2023 年春节档充满希望——消费者对国产电影仍然有强劲需求,只要条件允许,需求就会迸发出来!
于是,我们看到,在春节档开启之前,A 股券商的传媒行业分析师一面倒地认为它将会创下票房新高——至少能达到 79 亿元(刚好超过 2021 年的水平),有可能达到 100 亿元;比较主流的预测是 85-90 亿元。虽然 A 股传媒分析师一贯不靠谱,以至于机构投资者已经很少再拿他们的预测当真,但是上述预测还是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所有人都希望这个春节档的票房好看,因为它承载了大家对 2023 年消费强劲复苏的希望。春节档票房是小问题,线下消费复苏是大问题,何况电影又是承载了文化输出使命、具备强烈风向标意义的消费形式。从内容上看,《流浪地球 2》《满江红》两部国产大片应该能撑起场子,何况还有《无名》《交换人生》《深海》《熊出没》等一批片子在虎视眈眈。
此时此刻,2023 年大年初一的票房已经出来了:
13.46 亿。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以前几年大年初一当天的票房:
2017 年:8.06 亿
2018 年:12.77 亿
2019 年:14.58 亿
2020 年:空缺
2021 年:16.92 亿
2022 年:14.54 亿
(2023 年:13.46 亿)
附带说一句,你可能会看到 " 大年初一票房是 18 亿 " 这个说法,这其实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 18 亿是包含了此后几天预售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初一的票房。如果你去对比前几年大年初一深夜的预售票房,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在此不再赘述。
毫无疑问,这个大年初一的票房低于 2019 年、2021 年和 2022 年的水平。从预售数字看,大年初二和初三的票房有可能高于 2022 年(或与之持平),但仍然会低于 2021 年。除非发生奇迹,我们应该承认:
这不会是历史上最强的一个春节档,
能不能赶上去年春节档都是疑问。
上述结论肯定会让大家失望。不仅电影行业会失望,资本市场会失望,无比渴望线下消费强劲复苏的普通人(例如我本人)也会失望。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找原因,只有知道 " 为什么 ",才能知道 " 怎么解决 "。如果原因是短暂的、意外的,那就可以继续乐观下去,反之则有必要重新检讨预期。
首先,应该承认,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量电影院爆满的照片、视频,也能看到传统媒体对电影院大排长龙的新闻报道,这些不可能是伪造的。在我本人的朋友圈,昨天至少有几十人感叹 " 电影院太拥挤了 ",甚至因为选不到好座位,在开映之前才放弃了看电影的计划。大家都憋了很久,看电影又是过节期间最适合合家欢的出门娱乐形式,总体需求似乎还是值得钦佩的。
既然如此,问题有可能出现在供给端,以及需求的结构性错配。具体而言:
目前运营中的电影银幕数可能远远少于前两年,导致供给不足;
大量人群回家过年,导致各地电影院严重冷热不均;
观众需求弹性较大,必须伴随较低的票价才能维持。
先说第一条。我们都知道,过去两年实体门店的日子很难过,很多店主选择了关门或暂时歇业。根据灯塔专业版的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营业中电影院和电影银幕的数量同比仍然是上升的;问题在于," 营业中 " 是一种工商登记状态,不代表真的正在营业。例如,街角的一家咖啡店可能一直在配合工商年审,从而处于 " 营业 " 状态,可是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挂着 " 今日不营业 " 的牌子。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电影院身上,因为维持电影院运营需要高昂的流动资本和日常开支,可以想象,过去两年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
从乐观的角度讲,企业主看到电影行业回暖,就会重新开始正常运营;春节期间他们可能仅仅是尚未做好准备,也许到了情人节档、清明档和五一档就会回来。从悲观的角度讲,过去一段时间他们蒙受的损失很难一笔勾销,或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元气。至于具体哪个角度是正确的,只有等待时间来评判。
再说第二条。过去三个春节,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主动或被动选择了就地过年。结果就是,大城市在春节期间依旧人满为患,而大城市的电影院最密集、设施最现代化,无论是单位组织看电影还是个人选择看电影,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今年春节,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县城、乡镇老家,那里或许全城只有一两家电影院,而且因为设施太差而无法吸引年轻人。
换句话说,现在的情况可能是大城市电影院尚有一定的吸纳空间,下沉市场的电影院却不具备足够的吸纳能力,所以回家过年的人的观影需求未能被全面满足。从数据看,上述解释有一定的道理。大年初一,全国各线城市的票房情况如下:
一线城市为 1.42 亿(去年为 1.72 亿)
二线城市为 4.38 亿(去年为 4.87 亿)
三线城市为 2.85 亿(去年为 3.04 亿)
四线及以下城市为 4.77 亿(去年为 4.92 亿)
可以看到,各线城市的票房同比均有下滑,但是一线城市下滑比例最大,四线及以下城市下滑比例最小;我们或许可以推论,下沉市场的电影院比大城市更拥挤。这是否春节特有的现象?在一年之中的其他时间段,是否也应将这种结构性供需错配纳入考虑范围?这就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再说第三条。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档迄今的平均票价为 53.7 元(含服务费,下同),去年则为 56.2 元;同比下跌了 2.5 元。理论上讲,票价不应该有如此幅度的下跌,因为今年春节档新片的平均片长大幅度超越去年,也不乏《流浪地球 2》这种视听大制作。显然,片方和影院方在审时度势之后,主动做出了降低票价以吸引观众的决策。这个决策背后的逻辑是
:观众可能对价格非常敏感,提价绝不是明智之举。
假设片方和影院方对于目前的上座率感到满意,它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提升票价,从而最大化利润。不过,直到大年初二,我们似乎尚未看到提价的趋势。如果观众对价格的敏感持续下去,那么今年对于电影行业乃至整个线下消费行业而言,就只能是一场 " 弱复苏 ":有量无价的复苏,有收入无利润的复苏,或者收入大幅反弹但利润率平平的复苏。这样的复苏肯定还是比前两年更好,但很可能低于大家此前的预期。
经历了过去多年的裹足不前,国内电影行业事实上已经衰落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行业。大年初一的全国电影票房显然远远低于全国手游流水,甚至有可能低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两三款最热门的手游流水之和。即便如此,电影市场仍然可以扮演风向标:此前大家的期望那么乐观,现在却低于预期一大截,肯定有某种深层次的逻辑;这种逻辑也可以用于接下来对经济复苏的分析之中。
不过,我相信,春节假期结束之后,肯定不会有券商对 " 春节档票房为何不及预期 " 这个问题进行任何分析。它们只会假装自己此前没有做过那么高的预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红树林湿地
关注
主题数926
局势有变?乌军在赫尔松突破俄防线,普京或早已布局扭转局面
阅读 5021
跟总书记上两会系列策划之一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习近平强调四个“必须
阅读 4390
大连机场对韩籍人员入境带白牌?机场回应:有挂牌行为但与机场无关
阅读 402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