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刑释人员变“励志网红”,222个账号被处置!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刑释人员变“励志网红”,222个账号被处置!
[ 复制链接 ]
利刀
2023-1-24 22:30:26
原标题:刑释人员变“励志网红”,222个账号被处置!
每经编辑:毕陆名
近日,关于视频博主炫耀服刑经历博流量的话题引起热议。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微信公众号22日消息,近期,广电总局迅速部署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广电局,组织抖音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立查立改,全面排查清理以“刑满释放”为标签的搞笑、卖惨、博取流量的不良网络视听内容。截至1月21日晚,共排查处置违规账号222个,清理违规内容3345条,下架相关话题207个。
1月18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消息,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其中提到,查处炫耀服刑经历、美化服刑生活的所谓“励志网红”。此前,多家平台作出回应。
据澎湃新闻报道,16日,一位互联网审核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炫耀犯罪或服刑经历、利用犯罪行为或监狱内部消息进行恶意炒作等不当行为,平台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区规则,对违规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罚。小红书方面对此回应记者,“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有问题的账号会及时处理。”抖音方面回应称,对以“刑满释放”为噱头进行不当营销的行为,一直予以严厉打击,对相关账号直播、带货权限予以封禁,对相关不当信息予以删除。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008208
涉炫耀服刑,222个账号被处置!
近期,针对出现的刑满释放人员通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博取流量等违规问题,广电总局迅速部署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广电局,组织抖音、快手、微博、哔哩哔哩、小红书、腾讯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立查立改,全面排查清理以“刑满释放”为标签的搞笑、卖惨、博取流量的不良网络视听内容。
截至1月21日晚,共排查处置违规账号222个,清理违规内容3345条,下架相关话题207个,主要涉及炫耀服刑经历、美化服刑生活、质疑国家司法公正、用“服刑梗”创作搞笑视频、利用刑满释放“人设”营销带货等违规问题。
本次排查,各网络视听平台强化审核从严管控。在账户信息上,强化对相关用户的头像、昵称、简介、背景图等基本信息审核力度,如:账号在用户名及简介中使用“刑满释放”“出狱”“服刑”等表述,平台强制对账号进行用户资料重置,同时限制用户修改用户资料7天。在短视频上,通过站内巡查监测,提取词、图、视频样本,不断扩充健全违规样本库,建立专项识别模型,对刑满释放人员账号所发布的短视频全部进行人工审核。在网络直播上,将相关账号加入人工监播序列,全面分析其直播习惯,上线风控模型,对直播内容从多维度进行研判,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在关键词上,围绕搜索、评论等环节,梳理汇总83组关键词对直接搜索内容、搜索联想词等进行严格限制,命中相关关键词组后由机器识别精准推送至人工队列进行审核,严防相关违规信息展现。
目前,腾讯、小红书等平台已发布相关公告,明确表示倡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严厉打击借“刑满释放”打造人设、吸粉引流违规行为的态度,并鼓励网民积极举报,对违规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
此前,广电总局曾多次发文,严禁违法失德人员发声出镜,在主播和嘉宾选用上严格把关,坚持把政治素养、道德品行、艺术水准、社会评价作为选用标准,对政治立场不正确、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失德失范人员坚决不用。下一步,网络视听将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密切监测有关舆情信息,进一步加大违规内容排查清理力度,推进专项治理常态化,不断压紧压实主管主办责任。同时,定期对涉及刑满释放人员的违规内容进行复盘,组织相关审核和运营人员进行专题学习,探索建立恶性刑事案件犯罪人员身份识别机制,严防此类人员利用网络视听发表不良内容,产生重大负面舆情,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视听空间。
中央网信办专项整治
1月18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消息,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提到,集中整治各类不良“网红”问题,严肃处置存在炒作劣迹行为史、刻意扮丑等问题的“网红”博主,查处炫耀服刑经历、美化服刑生活的所谓“励志网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主播是出现在公共领域中的社会形象,直播行业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无犯罪记录职业准入规定,但重视价值观导向。在导向问题上,如果把刑满释放作为一个流量卖点吸引公众,肯定是有问题的。
2022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平台游戏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违法失德人员利用直播发声出镜。网络直播平台在主播和嘉宾选用上要严格把关,坚持把政治素养、道德品行、艺术水准、社会评价作为选用标准。对政治立场不正确、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失德失范人员坚决不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85445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当主播,福建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教官林敏明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首先,如果是正常去当带货主播,在过程中讲述自己的故事去教育引导他人,这种没问题,我们也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群体;如果是以自己“刑满释放人员”的标签为噱头,博取流量,甚至还传递一些错误的价值观,那应该被坚决抵制。
媒体追问:谁给了他们出镜捞钱的机会
上游新闻评论员表示,直播领域有七大乱象:“色、丑、怪、假、俗、赌”。主播们毫不忌讳自己人生的巨大污点,还大肆宣扬,不丑吗?不怪吗?不假吗?不俗吗?
主播是公共形象,应该展示真善美的一面,违法犯罪的历史和过去绝不能成为直播的噱头。“浪子”们打着“励志”的幌子,做“猎奇”的直播,这对被害者来说是一种伤害,对公众是一种不良诱导,尤其是对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直播平台绝不能纵容歪风邪气,不能让审丑直播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法律法规。
某个以服刑出狱、刑满释放为看点的视频号。
极目新闻发表评论称,社会应该给刑满释放人员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要给的机会,应该是诚实劳动,自我反省,奉献社会的机会。拿着曾经坐过牢的经历当卖点,做网红,接受打赏和点赞,完全是一种盲目的、愚蠢的、畸形的“审丑”追捧。
主管部门的规定清清楚楚,严禁违法失德人员利用直播发声出镜。对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失德失范人员坚决不用。很多劣迹艺人明星就是这样消失于大众视野的,那么同样面对大众,而且更依赖于流量牟利的网红、主播、自媒体,当然也应一视同仁,一律不用,没有什么可通融的。
应该追问的是:相关规定2022年4月就有了,为什么这些犯罪前科人员还能公开出镜圈粉捞钱?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平台的审核机制去哪儿了?日常巡检失灵了吗?是哪些MCN机构为这股歪风推波助澜?这其中有没有水军在起哄误导?
如此无视国家规定,不能说引发众怒之后就把账号一关了事,无耻乱象的根源,背后的利益链条,就算是亡羊补牢,也该深挖到底,手起刀落了。
北京青年报也发表评论称,“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如果以服刑为“亮点”博流量,这样的“流量密码”令人不敢苟同。主动曝光“刑满释放”有卖惨之嫌;刑满释放人员变身“浪子回头励志网红”,不仅有悖公序良俗,更涉嫌触犯相关法规。相关平台要加强审核,对利用犯罪事实等进行炒作、消费的行为,要严厉禁止,该删除的就删除,该销号的就销号。
红星新闻也发表评论称,“在公共网络空间,我们看不到他们反省自己的罪行,曾经的入狱经历倒仿佛成为他们的“荣誉勋章”,让他们区别于其他网红,吸引关注。如此利用自己的犯罪经历,恐怕在他们的心中,并没有多少悔意。”“这真是荒诞的一幕——受害者们可能还没从伤害中走出来,那些犯罪的刑释人员却已经把自己包装成励志网红,吸引了关注和同情。我们当然希望出狱人员改过自新,但不能接受他们把入狱经历当成流量密码甚至是炫耀的资本。因为前者是重新融入社会的必要过程,而后者却容易颠覆大众的三观。”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极目新闻、北京青年报等
每日经济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车规AEC-Q102」
利刀
关注
主题数854
复盘寻找胡鑫宇的106天:学校旁数次大规模搜寻的山头 为何迟迟没有发现
阅读 6536
超60国出现奥密克戎新变种CH.1.1,专家: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
阅读 5801
三年春晚连失误,换个舞台又笑场,岳云鹏为何还能成为春晚宠儿?
阅读 579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