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流浪地球2》成今年首部破10亿电影!A股这些赛道要火?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流浪地球2》成今年首部破10亿电影!A股这些赛道要火?
[ 复制链接 ]
口one
2023-1-24 22:30:26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流浪地球2》于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作为《流浪地球》故事的“前传”,《流浪地球2》围绕太阳即将毁灭的背景展开。
与前作相比《流浪地球2》中视觉效果的批量制作更加成熟,在科幻电影工业化的管理和可控性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据猫眼1月24日最新数据显示,《流浪地球2》上映3天,总票房破10亿,成为今年首部破10亿电影。
记者梳理发现,这部科幻巨作背后,出现了多家科技类公司身影,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与科技独角兽。其中,在片中频繁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令人记忆犹新,这恰好也是时下政策规划引领的大热赛道。
有机构预测,在叠加人口问题的背景下,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达251亿美元。
此外,还有包括浸没液冷计算机、外骨骼等“黑科技”也被《流浪地球2》点亮,引起市场关注。
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迎全面繁荣
《流浪地球2》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存在于各个场景,保障着庞大体系的稳定连续高效运转,成为《流浪地球2》体系中无处不在且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现实世界中,电影所应用的工业移动机器人(AMR),实际上已经在当下工业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据了解,工业移动机器人独角兽优艾智合机器人为《流浪地球2》的拍摄提供了移动机器人产品技术支撑。据了解,《流浪地球2》中运用的移动机器人,皆为优艾智合机器人实际产品矩阵。
其中,电影中的巡检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业任务。海上石油平台、戈壁荒漠、海上风电平台、露天煤矿等极端复杂的环境中,该公司智能巡检运维机器人自主执行无人作业。
实际上,在1月19日晚,机器人赛道已被点燃。当晚,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这也被视为机器人赛道的“顶层设计”。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该方案提出,将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社、安全应急等10 大应用重点领域,开拓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例如工业机器人领域,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在建筑领域,推动机器人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以及建筑安全监测、安防巡检、高层建筑清洁等运维环节的创新应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在医疗领域,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应用。
根据 IFR 数据,2021年国内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约322台/万人,从2020年的全球第九大自动化国家跃升至全球第五大自动化国家。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人,按方案到2025密度翻倍测算,预计2025年国内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约492 台/万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浙商证券也提及,目前本轮制造业景气度及库存周期均处于筑底阶段,其中制造业下行周期已超 1 年,库存周期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2023年制造业有望迎来复苏。该机构认为,随着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减少、制造业用工成本增加,制造业发展压力增大,机器替人大势所趋。
而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1年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4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75亿美元、49亿美元、18亿 美元,分别占比2021年市场规模的 53%、35%、13%。电子学会预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251亿美元。
液冷产业化爆发在即
《流浪地球2》中还有一件贯串全剧的物件——“智能量子计算机550W”,该物件也被喻为“全场最有价值道具”。这一“黑科技”可实现全球复杂计算资源融合与调度,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
根据上市公司中科曙光方面信息显示,这台“未来科技”计算机,其实来源于曙光还未发布的“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它不仅能让PUE降至1.05,更可支持机架、刀片等多种形态的服务器内嵌,最大程度降低“液冷”技术的普及门槛。
资料显示,中科曙光旗下子公司曙光数创实际上是“液冷”领域的“操刀者”。该公司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研发,已经建立了包括服务器、存储在内的数据中心全栈液冷方案。该公司也在2022年刚登陆北交所。
曙光产品这次在电影中的客串,也算是本色出演。除了液冷设施,曙光将配套的供电、运维软件,都实现智能与智慧化。现实中,液冷数据中心的稳定性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早在2011年,曙光便开始节能液冷技术的探索与研究,由曙光建设的国内首个标准化液冷数据中心,已持续稳定运行超2500天。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近期成地方两会高频词,并被多省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加强数据中心优化提升。实际上数据中心“碳排放”颇受业内关注,相比风冷颇具优越性的液冷技术作为一条重要的节能路径,已吸引市场持续关注。
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高密度数据中心运行中,传统风冷面临散热不足、能耗严重的问题,液冷技术成为了降低数据中心PUE的优解,其在15kW/柜以上时更具经济性优势。
当前液冷技术主要分为冷板式及浸没式,其中浸没式液冷可将数据中心PUE降低至1.2以下。除能源利用率更高,液冷技术在降噪、空间利用、地理环境方面也具备更好表现。
根据《2021-2022 年度中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市场总报告》,2021年我国单机柜功率在10kW以上的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速超过10%,其中30kW以上增速达31%。
开源证券认为,伴随超高密度数据中心的建设节奏加快,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高性价比、低PUE的需求,因此液冷技术成为未来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路径。
据赛迪顾问预测,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由2019年的64.7亿元增至2025年的245.3亿元。由于浸没式液冷具备制冷效率更高等特点,预计占比由2019年的18%升至2025年的41%。
该机构认为,逐渐增长的数据中心算力将推动高功率单机柜快速普及,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平均功率提升至25KW。数据中心液冷“革命”势在必行。
外骨骼商业化待开启
实际上,除了上述两大赛道外,剧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在近年来正逐步开启商业化。随着感知计算技术和传感系统发展日益成熟,机器人研发方向从人机协作逐步迈向人机融合,逐渐成为人类身体的一部份。
从流程上看,外骨骼即从依赖硬件传感器收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发展成为将硬件客观数据与人体主观信息相结合的新型信息输入方式。
信息接收后,经过机器的计算能力与人体的思维能力进行信息处理,再通过机器的算法能力与人体的决策能力互相协调、优化判断后进行智能输出,将人体智能与机器智能相融合,从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从而形成更高效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科学系统。
外骨骼应用场景包括:军用型、工业应用型以及医疗康复型。国内对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约始于2000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外骨骼机器人的模式逐渐增加,该行业从研发阶段逐步迈入商业化阶段。
编辑:小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车规AEC-Q102」
口one
关注
主题数917
荥阳一庙会收5元可把车停在麦田?官方:系承包地,已整改
阅读 6234
女子孕检被查出“艾滋病”,吃药一年才知是误诊,多方回应
阅读 6170
公开销毁10亿条涉疫个人数据,更多地方也该提上日程了
阅读 443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