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不结婚也可以生,被严重误读了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不结婚也可以生,被严重误读了
[ 复制链接 ]
共创美好
2023-1-31 18:05:03
近日,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结果一些网民将这种“不结婚也能生”解读成是鼓励出轨、鼓励私生子,甚至上纲上线地认为,这将败坏人伦,冲击传统家庭概念,怂恿“一夫多妻”。
这是一种误读,四川的新规旨在于生育服务层面,给予孕妇更多的便利,不再以结婚作为前置条件,这是一项惠民举动,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说到“生育登记”这个词,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办《准生证》一定能勾起很多过来人的灰色回忆。在放开二孩之前,基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准生证》成了生育的一道门槛,单位、街道、医院,一路盖章,要证明孕妇是属于“初婚初育”等计划内生育情形,才能获得《准生证》,才可以分配孕检、分娩医院床位。“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办准生证”曾是很多人无奈的选择。而办理《准生证》的审查条件之一就是孕妇已经结婚。
这种严苛的审核,是基于过去“限生少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去年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的严峻情势,过往为生育设置的严苛的审查也应该改了。不仅是四川,广东、安徽等地在生育登记办法中,都取消了将结婚作为限制性条件。
“不结婚就可以生”和“非婚生子女”现象,有一定联系。但是,所谓“非婚生子女合法化”的问题,在新中国早已经解决,而且已经实施了73年,几乎和新中国的历史一样长。
1950年版《婚姻法》
早在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或歧视。非婚生子女经生母或其他人证物证证明其生父者,其生父应负担子女必需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全部或一部;直至子女十八岁为止。”
而且,“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的规定,贯彻于共和国立法始终,从1950年版《婚姻法》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版《婚姻法》,再到2001年修订版,再到如今的《民法典》,法律规定都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在文字表述上都几乎没有改变。
非婚生≠小三,“芳丁们”有权享受生育服务
很多网友对“非婚生子女”充满着敌意,将非婚生育等同于婚外出轨、“小三”,进而认为这些孩子出身不好,生下来就是“孽债”,自带原罪,不配得到公平的对待,这种脑补是对于非婚生子女概念的窄化、污名化。
产生非婚生子女的情形有很多,不等于“小三”。有的可能是男女恋人已经分手了,而女方因为岁数较大,可能没有再生育的机会,希望能给自己留个孩子。有的可能是怀孕之后,男友意外身亡了,女方希望留下孩子。有的则可能是女方想要一个孩子,但“不想结婚”。有的也确属于婚外情范围。
更常见的现实是,大月份的流产会严重伤害身体,会产生生命危险,很多非婚生子女是女性无奈的选择。怀孕7个月、8个月,可能与男友分手了,可能出意外了,可能不愿意负责任了,但是不能再流产了,这不就是《悲惨世界》里面单亲妈妈芳丁的悲惨境遇吗?
单亲妈妈本身是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而不是用道德批判的眼光逼视她们,这样只会将她们推向深渊,单亲妈妈的成因有很多,不能直接扣上“小三”的污名。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规范的是对于孕产妇的生育服务,重点在“服务”。之前,很多地方的生育登记将结婚作为前提条件,这是受到之前“少生限生”的强大惯性影响,设置了生育的门槛。对于准单亲妈妈多一些帮助,让他们能够无障碍的享受到生育保障服务,包括孕期检测、分娩医疗保障,以及依法享受生育保险服务。
生育及享受生育服务,是女性的权利,也直接关乎女性的生育安全。哪怕不涉及到人口政策目的,也应该保障生育公共服务覆盖到“芳丁们”。
之前,多位未婚妈妈因为没有享受生育保险金,提起了行政诉讼。在2022年的一起诉讼当中,深圳卫健委当庭表态,将取消对非婚母亲的生育登记信息系统推送限制,案件做了撤诉处理。2022年8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时,针对媒体的“未婚女性生育是否可领取生育保险和津贴?”提问,明确表态:“只要履行了生育保险的缴费责任,国家层面在待遇享受方面是没有门槛的”,明确否认将结婚作为申领生育保险的前提。
非婚生育有着复杂的原因,不应该将之窄化、污名化。从生育保险权利义务对等,以及保障女性基本健康权的角度,也应该摒弃之前计划生育时代的惯性,不能把结婚作为享受生育登记、服务、津贴的前置条件。
不得歧视非婚生子女,新中国走在了西方的前头
如前所述,从1950年共和国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如今的民法典,贯穿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始终,一直把反对歧视非婚生子女写在了法典当中。
从各国历史上看,都有过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甚至是迫害,而为其平权成了法治进步的一个重要维度。
西方中世纪为维护基督教婚姻“一夫一妻制”的神圣性,长期歧视、迫害非婚生子女,称之为“法外人”,他们得不到受抚养的权利,成为中世纪传说中经常出现的边缘人物,命运悲惨。
英国的普通法称非婚生子女为“无亲之子”,非婚生子女不属于任何人的子女,与生父和生母均不发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甚至英国还苛刻地规定,哪怕生父、生母后来结婚了,婚前生育子女仍不享受亲权,一辈子都是“贱民”!这些人法律地位低下,不见容于主流社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英国不得不出台1733年的《济贫院实验法案》、1834年的《新济贫法》,救济对象就包括这些“无亲之子”。
就法国来说,大革命之后,虽对非婚生子女歧视有所纠正,但是封建遗存仍根深蒂固。拿破仑对于非婚生子女有两句名言,一句是“知悉私生子之双亲,对社会无益”;第二句是“让私生子有继承资格,乃违反道德”。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做出部分纠正性规定:非婚生子女不得请求其父认领,只许其母认领;非婚生子女不得主张婚生子女的权利,但可以继承相当于婚生子女的三分之一的财产。《法国民法典》因为立法较早,明显带有封建残余,直到1970年才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1972年又废除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地位不平等的规定。
我国传统法律当中也有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性的规定。清末颁行的《大清现行刑律》规定“奸生子”、“婢生子”不得继承宗祧,但是,继承财产时,“奸生子、婢生子依子量予半分”。
非婚生子女得不到合法地位,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人易沦为边缘人,犯罪率畸高,而且也明显违背“人生而平等”的基本理念。之后,在“有罪结合下之无罪的果实”理论的影响下,各国开始立法改善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开其先河,其第121条规定:“非婚生子女……婚生子女受同一之待遇”。1926年,英国颁布《准正法》,承认非婚生子女的一定的权利。
美国自1968年以来,由最高法院根据宪法平等保护和正当程序的规定,对30个以上的非婚生子女案件作出了“平权”的判决。1973年,美国又颁布了《统一父母身份法案》。
相比法国的1972年、美国的1973年,我国于1950年就在《婚姻法》中为非婚生子女平权,强调不得歧视、伤害非婚生子女,远远走到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前头,成为新中国人权事业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原因何在?歧视非婚生子女,看似在维护婚姻、维护夫妻双方的忠诚义务,事实上是在维护封建礼教、确保封建财产继承的顺利,这一机制深深陷入性别剥削和压迫当中,本身带有严重的封建宗法意味。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这种歧视本质都是维护封建礼法、封建继承制度。而新中国在反封建、贯彻“男女平等”原则方面是最坚决、彻底的,所以在非婚生子女平权方面,远远把西方甩在后面,是真正在践行宪法平等原则。
人生而平等,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不完善的婚姻关系的牺牲品,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权利。
必须全面解决非婚生子女“黑户”问题
让人遗憾的是,虽然“禁止歧视非婚生子女”早就被写入了法律,但是,法律如何落地、落实是一大考验。由于我国是一个强行政国家,民法中的平权规定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制(也即“法”与“规”)的衔接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推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非婚生子女转化为“计划外生育”问题。
非婚生子女从办《准生证》到分娩,再到落户口、上学、就业,一路困难重重。事实上,造成了相当多的非婚生子女处于“黑户”状态,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人生发展。
在全面放开三孩生育的大背景之下,用《准生证》、落户口卡“计划外生育”已经属于老皇历了,该改改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明确解决非婚生子女的落户困难,“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办理户口登记”。
之后“北京已经允许非婚生子女随母报户口”等新闻,屡屡冲上热搜榜。为非婚生子女落户,是落实《婚姻法》反歧视的既有原则,体现了对具体的人的关怀,也是为了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从最功利的角度说,让非婚生子女不能落户,让他们成为“法外之民”,游走在社会边缘,不能正常就学、就业,最后增加的是全社会的负担。
不歧视非婚生子女,让他们拥有正常、健康的人生,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既不是在中国人口政策发生扭转之后的权宜之计,更不是一些人说的“盲目学习西方,破坏传统家庭”的结果。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取消生育不合理限制,不是鼓励“一夫多妻”
人是最可宝贵的。取消不合理的限制,为非婚生育顺利办理生育登记、落户口,不是为了刺激、鼓动婚外情、私生子,而是对基于中国天量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参差的婚恋选择、必然出现的非婚生育现象,拿出人道的、现实的政策态度。这不能被污名化为破坏家庭、鼓励“一夫多妻”。
说到底,生育是个人权利,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跟谁生?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国家层面能够做的是,提供更便捷周全的生育服务,特别是要摆脱长期实施严格计划生育之下形成的“限生意识”,把非婚生育看成一种应受惩罚的罪过。
如前所述,单亲妈妈形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无奈,也可能是主动的选择。这些妈妈愿意接纳、抚养孩子,体现的是伟大的母爱,她们也没有把包袱甩给社会,她们需要的是社会的包容,公共服务的助力,而不是无意义的道德审判,不合理的政策门槛。
针对有些网友绘声绘色地脑补:某富豪在外面包了二奶,生了孩子,一起来争家产,这让合法配偶的子女情何以堪?
要看到,“禁止歧视非婚生子女”是70多年前的法律规定,而婚外情、私生子等负面的社会现象一直就存在。此前,对非婚生育设置了这么多的障碍,并没有杜绝各种光怪陆离的豪门闹剧。可见,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相反,对非婚生育设置不合理政策门槛,反而让单亲妈妈们成为牺牲品。
而且,从继承权的角度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富豪想把遗产分给谁——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或是其他什么人,只要立遗嘱就可以,根本不需要走法定继承程序。况且,怎么继承遗产属于私权范围,不需要外人过多干涉。
总之,生育登记不以结婚为前提,本身是为了向孕产妇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打造生育友好社会,帮助单亲妈妈群体,并不是在鼓励私生子、破坏家庭。“禁止歧视非婚生子女”,更是走在了西方国家“平权”的前头,是中国法治史上的精彩一笔,谈不上冲击传统家庭概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共创美好
关注
主题数848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商务部将浪潮集团等28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阅读 5334
习近平: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三件大事
阅读 5171
库里34分被驱逐+破21000分!普尔准绝杀救赎勇士险胜灰熊
阅读 500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