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开篇谋发展,粤企启新程!广东各大产业全面投入高质量发展奋战 ...

Besson 2023-1-31 13:07:39
" 新春第一会 " 如战鼓擂响在南粤大地,向广东高质量发展发出 " 动员令 "。交通规划、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火力全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一串串重大项目开工动土,企业家们抖擞精神,苦干实干,各个产业迎来 " 开门红 "。
基础设施建设不停歇。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中通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下个月就能完成最终接头全部浇筑;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内衬施工、泵站安装、水库浇筑等工作也在奋战不停,全力冲刺年底通水目标;广州白云站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正进行二期承轨层、高架层的主体结构等施工……




" 以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为己任,安全优质推进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跨珠江口重大项目建设。" 广东省交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晓华在会后告诉记者,接下来要将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全力加快高速公路技改,确保 " 十四五 " 期间集团完成高速公路重大项目 38 项,建设里程约 1700 公里,投资超 2300 亿元。
产业建设按下加速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的 12 英寸芯片制造企业,粤芯的三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在新年第一天,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与中山市正式签约,落地 150 亿元高端制造业项目,创建海洋综合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孵化基地;作为 " 先进制造业 " 和 " 外商投资 " 的代表,2023 年,巴斯夫将按计划推进湛江一体化项目的外资投入和项目建设……




"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我们走向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拓宽思路。" 趣丸科技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总经理张顺四说,他们研发的项目已初步建成高自然度虚拟数字人生成技术平台,未来将加大智能重建研发投入,完善虚拟数字人技术,培育壮大新动能,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底座。
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广东的企业家们争当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 " 抢跑者 ",把手中的 " 施工图 " 转化为南粤大地高质量发展的 " 实景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孙晶 王丹阳 沈钊)
▋制造业:全链数字化转型,为中国智造赋能
" 要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 兔年新开局,制造业方向已经指好。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组数据凸显广东的 " 厚实家当 ":目前全省制造业总产值预计突破 16 万亿元大关,拥有 70 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 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家当在手,未来如何做?以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树根互联 ")为代表的广东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动作。
走进树根互联的展示厅," 未来工厂 " 概念跃然于终端产品上。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 贺东东表示,树根互联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突破的研发投入,专注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帮助更多工业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 " 数字底座 " 力量。




" 不能以过去拼劳动力、拼价格等老方式求发展!"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晓东给出了两个关键词:" 绿色低碳 " 和 " 数字化转型 "。"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在大日化产业链中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产业生态构建能力等优势,利用已经孵化、打造的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大日化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降本、提质、增效的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服务,助力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 格力智能装备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已累计申请专利达 2800 余项,授权专利达 1000 余项。"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威介绍:"2023 年,我们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聚焦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物流仓储设备和工业自动化设备四条产品链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为行业领导者,为中国智造赋能。"(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农业:广东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作为全国水产养殖大省和渔业强省,广东 " 粤海粮仓 " 的底气不仅仅是因为渔业经济总产值高,更在于广东探索建立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了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去年底广东首创的 " 年鱼经济 ",将广东的团圆文化和优质水产品完美融合,在这个春节消费旺季,广东年鱼坐上年鱼春运专列一路北上," 游向 " 京津冀," 游进 " 全国百姓家。




创新消费场景 广东年鱼卖遍全国
2021 年,广东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305.8 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水产养殖产量全国第一。如此大的产业规模,能否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直接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
向来先行先试的广东,看到了传统农业的种养基础,更看到现代农业的市场作用。近年来探索建立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正是瞄准需求侧,适应消费升级,重视市场的作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最新的一个实践,就是在今年春节消费旺季卖断货的广东 " 年鱼 "。去年 10 月,广东首提 " 年鱼经济 " 的概念,将传统团圆文化和优质水产品完美融合,搭乘广东预制菜高歌猛进的东风,在预制菜中细分创新出广东 " 年鱼 " 这么一个消费新场景。随后,广东在去年底举办年鱼博览会,全产业链融合探索 " 年鱼经济 " 落地模式。岁末年关之际,广东 " 年鱼 " 再跃新高度,简单便捷的水产预制菜,穿上喜庆的礼盒新装,坐上广东年鱼春运专列一路北上," 游向 " 京津冀、长三角," 游进 " 全国百姓家。
在全省上下发力高质量发展时,广东 " 年鱼 " 以一个开门红体现了广东抢拼经济、提振信心的速度。
联农带农 向海洋要新空间
广东 " 年鱼经济 " 也是提升农产品效益的一个新尝试。湛江国联水产集团董事长李忠告诉记者:" 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水产加工业的发展质量。"
国联水产过去主要以初加工食材为主,近年来重点布局水产预制菜,并成功打造出多款亿元、数亿元销售额的爆品,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化的路径。短短几年,集团即热类预制菜销售规模超过 12 亿元,预制菜营收实现了年增长率 40% 以上。在此带动下,黑鱼、清江鱼、牛蛙、金鲳鱼、海鲈鱼等大品类上游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技术日渐精进,养殖模式不断改善,养殖户收益不断上升。
对此,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年鱼经济’是落实大食物观,提升农业物质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的鲜活实践。" 广东这次打造三产融合的新平台、新载体、新业态的鲜活实践,出发点及归宿点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乘势而上,2 月 1 日,2023 广东海洋牧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将在湛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林浩然、刘少军三大院士领衔,50 家龙头企业参与。本次研讨会将探讨深远海养殖智能化转型路径,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扎实践行大食物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实践,向着 " 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一个新奇迹 " 不断奋进。(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汽车产业:更高投入,更高目标,广东车企致力 " 赶超全球 "
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升级,支柱作用更强。广东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 " 强链工程 ",汽车产销量连续 6 年全国第一,2022 年汽车产业首次实现超万亿元营业收入,成为广东第 8 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身处汽车生产与消费第一大省,一批广东本土龙头汽车企业正摩拳擦掌,着力突出制造业当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2023 年,广汽将努力挑战汽车产销、在地产值同比增长 10%,并有信心实现同比增长 15%-20% 的更高目标。同时,围绕省市汽车产业重大部署,2030 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超 1 万亿元。
此外,广汽不断构建 " 锂矿 + 基础锂电原料生产 + 储能与动力电池生产 + 充换电 + 电池回收 + 储能 " 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降低产业链成本,实现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安全可控,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 我相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企业,走向全球的必由之路。在未来的五年内,小鹏汽车将会推出 5 款面向全球的智能汽车,把中国的智能汽车带向全世界。"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作为一家成长于广东、扎根于广东的智能汽车制造企业,广东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好的契机,新的一年,小鹏汽车将继续探索智能和科技,引领未来出行的变革,为广东省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会在 2023 年之后的五年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会超过 60 亿元。2023 年,小鹏汽车会在中国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丁玲 杭莹 潘亮)
▋生物医药产业:瞄准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的目标
迎春出发,时不我待。面对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打造成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多位企业家纷纷表态,要用实际行动助力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 年伊始,我们集团就定下了今年的发展主题和发展目标——全力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力争实现双位数高质量发展。"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告诉记者,随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广药集团上下更有 " 闻鸡起舞、只争朝夕 " 的干劲。




" 这两天,我们接连召开了开工大会、博士座谈会等,积极号召集团上下落实大会精神,坚持制造业当家,打响广东品牌。" 李楚源表示,今年企业将着重拼科技、拼市场、拼国际化、拼数字化。特别是要加强生物药、创新中药、仿创药的开发,深化澳门国际总部项目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同时不断加速数字化转型,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世界 500 强企业的力量。
" 在此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深切感受到广东省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制造强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令我们备受鼓舞。" 百济神州副总裁、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群表示,百济神州将坚定发展高端智造、加强创新发展的信心。广州百济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建设,目前,四期生产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为更多的创新产品落户广州基地打好基础。
打造全球战略产业高地,更要汇聚高端资源。" 这两天我们紧锣密鼓在做开工准备,1-2 月份,我们将加速南沙二园的建设,确保明年初能够正式交付,为企业提供更多孵化和引进空间。" 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告诉记者,广东医谷已经累计引进生物医药企业 300 余家,今年医谷将提升产业服务的深度和品质,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推动企业高速度成长,同时,强化招商,强化面向全球的招商体系,重点吸引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广东。(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信息电子产业:预计到 2025 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6.6 万亿元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 年,广东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 4.56 万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6.6 万亿元。
"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给广东制造业注入一针‘强心剂’,让广东制造业更优更强。"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大会提出要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他备受鼓舞,充满信心。
去年 9 月,TCL 华星 t9 项目作为国内首条高端专业显示高世代生产线在广州正式投产。这条生产线投资 350 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年底,TCL 华星 t9 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已超 161 亿元,力争 2023 年 12 月份达成 ph1 产线满产,良率达到 95% 以上。预计 2023 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超 50 亿元,并将开启 ph2 产线建设。
TCL 华星 CEO 赵军介绍,2023 年广州华星将实现高端 IT 产品全面打开,提升中国显示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同时,将打通印刷 OLED/QLED 工艺流程,并聚焦高分辨率、柔性可卷绕、印刷量子点显示三个方向展开技术攻关,为印刷及柔性显示技术实现量产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 作为一家立足广东、面向全球的科技公司,腾讯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广东这片沃土的创新创造所给予的滋养。" 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是广东制造业发展源源不竭的 " 第一动力 "。
腾讯近年来不断加大自身科研投入,并与产学研各界加强协同,在技术、资金、人才、平台等多领域打造共享创新生态,以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实体经济,为广东制造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未来,腾讯将积极响应号召,继续发挥数字连接器和产业助推器作用,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和区域发展协同,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应用上寻求更多原始创新突破,为更广大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更多贡献。(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领军者说】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
推动现代产业体系 " 立柱架梁 ",核心在于提升创新能力




羊城晚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加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 " 立柱架梁 "。产业发展对于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如何体现?
陶锋: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基本方向就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产业体系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创新性、绿色化、数字化、开放性和协同性等方面,但我认为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 " 立柱架梁 ",关键在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外,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在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从微观层面推动企业扎扎实实提升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工艺、提高产品性能等等。
羊城晚报:广东省工信厅在会上表示,重点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投资、产业平台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如何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陶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既有利于解决短期增长的近忧,又可以展现长期结构升级的远虑。一方面是对于轻工、纺织、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实现升级改造,以及更好地契合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另一方面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把它做大做强,培育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通过将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除了制造业,我们也要重视发展为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持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较好的支撑和配套作用。
在经济增长面临明显短期压力的情况下,工业投资是驱动增长的重要手段,要特别注重工业投资的产能优化和结构升级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而抓好产业平台,则侧重于围绕平台载体推动软件硬件环境建设,广东近年来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升级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也凸显出平台载体的重要性,政府把产业平台搭建好,自然有利于企业到平台上 " 唱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安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