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造车新势力迎“开门黑”,最惨车企一天只卖37辆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造车新势力迎“开门黑”,最惨车企一天只卖37辆
[ 复制链接 ]
叶小琛小m
2023-2-4 01:40:26
文 | 杨万里
2023年,寒冰依然悬挂在造车新势力头顶上。
近日,多家造车新势力相继披露了1月份销量数据,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四家车企均出现环比下降情形。同比增速上,除了理想汽车正增长外,其余三家均为负增长。
同比增速下降比较多的是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后者更是一个月只卖出1139辆,平均每天销量为36.7辆。
为啥造车新势力遭遇“开门黑”?
一方面,受新能源补贴退潮、车企降价以及消费者观望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新能车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可选项增加,使得造车新势力的“稀缺性”价值逐渐降低。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自2020年新能车股价大爆发后,迅速进入熊市阶段。“新势力三剑客”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股价距高点跌超79%,理想汽车跌超30%。零跑汽车在港股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目前仍未回到发行价。
1月份遭遇“开门黑”
2022年,“蔚小理”均未能完成2022年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详细看,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分别为81.6%、78.35%、48.28%。此外,零跑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为92.58%,差点完成。
进入2023年后,外界对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劲头保持关注,但从数据看,依然表现不佳。
1月份,理想汽车销量为15141辆(平均每天销量为488.4辆),同比增长23.4%,环比下降28.69%。
在上述四家造车新势力中,只有理想汽车的销量破万且同比增速为正,其余三家销量均低于1万辆,且同比增速、环比增速均为负。
1月份,蔚来汽车销量为8506辆(平均每天销量为274.38辆),同比下降11.87%,环比下降46.2%;小鹏汽车销量为5218辆(平均每天销量为168.32辆),同比下降60%,环比下降54.6%;零跑汽车销量为1139辆(平均每天销量为36.7辆),同比下降85.9%,环比下降86.59%。
理想汽车销量强于其它三家造车新势力,外界认为,一是主打的增程式电动车与当前市场需求相匹配,二是对市场节奏以及车型接力把握较好。
小鹏汽车的辉煌止步于2022年上半年。当时,小鹏汽车是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第一,而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其销量数据逐渐掉队。
过去,小鹏汽车汽车销量飙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P7的热卖。不过,新推出的G9上市后经历坎坷,小鹏汽车管理层对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宣布全面组织架构调整。
今年1月末,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加入小鹏汽车汽车,出任总裁一职。她能否扭转小鹏汽车低迷的销量现状,有待继续观察。
这次最意外的是零跑汽车,过去一段时间,凭借定价精品的小车T03,该公司的销量迅速上升。
但进入2023年后,披露的销量数据可谓“最差”。零跑汽车1月份平均每天的销量不足40辆,是四家造车新势力中销量唯一一家低于100辆的车企。
综合看,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四家车企的环比销量均为下降状态,一定程度说明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劲头偏弱。
有观点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部分车企已经提前促使消费者购买;还有观点认为,在特斯拉宣布降价后,部分国内厂商在跟进,不排除有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
中国作为新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新能源品牌百花齐放,消费者的选择性大幅增加。导致的结果是,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自身的“稀缺性”价值也在降低。
乘联会报告指出,“新能源销量的增长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未来)销量增长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造车新势力的投资价值还有多高?
造车新势力还香吗?
如果你在2019年、2020年重仓造车新势力,大概率会盈利;如果你在2021年后再进入,很有可能会亏钱。
数据显示,蔚来汽车从高点至今跌幅达79.46%;小鹏汽车从高点至今跌幅达79.35%;理想汽车从高点至今跌幅达30.9%。零跑汽车在港股上市随即破发,当前股价距离发行价跌幅达40.6%。
股价是一台称重机。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二超多强”时代,两个超级巨头分别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多强是老牌车企品牌(长安、长城、吉利等)、互联网及科技巨头(小米、华为等)。
传统车企正向新能源方向转型,依托传统的技术、市场和资金,形成自己的优势;互联网及科技巨头则选择合作造车或者单独造车,他们的现金流充沛,且具备科技属性。
造车新势力与其它参与者不同,它有个明显特征,即业绩持续亏损。导致业绩难以扭亏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涨价、销售及研发费用持续投入。
在今年年初,“价格屠夫”特斯拉再次降价,使得造车新势力压力进一步加剧。
2023年1月6日,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Y迎来价格调整,最高降价4.8万元,创下历史最低价格。
特斯拉降价的底气之一是公司本身盈利能力较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该公司毛利率在25.6%,销售净利率为15.45%,
随后,国内汽车厂商问界、五菱宏光相继宣布下调车辆售价。
造车新势力能不能跟?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如果造车新势力以降价获得销量,其扭亏为盈之路或将延长。如果不跟随降价,可能又会对销量产生影响。进一步看,若没有对等的销量来覆盖经营成本,造车新势力同样会陷入亏损泥潭之中。
所以,对于持续亏损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扩大销量。从投资角度看,哪家造车新势力销量突出、业绩亏损幅度收窄或盈利速度较快,可能更容易受到资金追捧。
造车新势力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冲击毛利更高的中高端领域。
像哪吒、零跑等二线造车新势力,过去两年销量猛增主要依靠中低端小电动车支撑。一旦特斯拉等车企继续降价,消费者是否会继续青睐零跑们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面对处境尴尬的造车新势力,大家还看好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叶小琛小m
关注
主题数134
特斯拉更新2022.36版固件,支持显示具体耗电分类
阅读 4366
气场百万 比亚迪仰望高端越野车预告:L 形尾灯头次见 ...
阅读 3984
氢电车驶入快车道,车企打响“卡位战”
阅读 383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