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雷军摸着何小鹏过河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雷军摸着何小鹏过河
[ 复制链接 ]
你时决提
2023-2-4 01:40:26
2014年成立的小鹏汽车团队,迎来了它的第9个年头。假期刚过,原长城汽车高管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的新闻,在圈内搅起了风风雨雨,成了媒体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前辈”小鹏汽车不同,另外一边,何小鹏好兄弟雷军的小米造车,则在2023开年放风时,就被特斯拉的降价打了个措手不及。
小米作为一家2021年才传出风闻要踏足汽车领域的公司,想要从这个尚有红利的行业中分一杯羹着实太难。雷军表示,他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布斯的战斗宣言确实让人们对小米汽车产生了一点信心,
但入局太晚,依旧是外界公认的小米汽车短板。雷军给出的答案或许是,他将带领团队按着战友兼对手小鹏汽车的奋斗经验前进,摸着小鹏过河。
小鹏摸着石头过河
小鹏汽车确实值得雷军“以史为鉴”,这么多年来,小鹏汽车已经栽过无数的坑。
2021年,小鹏汽车为营销小鹏P5,瞄准了观众群体与小鹏汽车的年轻用户高重合度的《脱口秀大会》,对节目进行了赞助。选角方面小鹏采用了脱口秀演员杨笠,在海报上与其配合进行宣传。然而小鹏汽车的男性用户,与以调侃男性为表演特色的杨笠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不少网友及小鹏车主对于这波营销表示不解。
这不是小鹏汽车第一次在营销上翻车,也不是最后一次翻车。
一年后的2022年9月,小鹏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G9上市。小鹏G9不仅仅是小鹏汽车冲击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的一次尝试,更是寄托着何小鹏把公司拉出亏损泥潭的信心。
在新车发布会上,何小鹏对G9的目标是:接棒保时捷成为新的时代标杆。然而复杂的配置策略,却招来了一片差评,小鹏汽车的股价也应声下跌超10%。两天后,小鹏汽车给出了更加清晰的新版本配置策略,并把一些稍高的配置下放给低配的G9,折算后约等于G9整体降价2-3万元人民币。
新车上市开局失利,让公司高速发展的小鹏汽车越发展露落后的组织架构。
仅2021年,小鹏汽车员工人数就从5千人激增到了1.4万人,激增的员工数目让公司旧有的运作模式执行效率低下。
何小鹏在G9上市一个月后的公司线上全体会上谈到:一位小鹏汽车用户在超充桩充电出现故障后,先后接到了小鹏公司多个部门共14次客服电话。公司各个部门间有着沟通壁垒,各自的权责也无法分清,本是充当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桥梁的营销部门,却让新车上市产生了巨大的用户争议,组织架构调整势在必行。
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因G9上市不顺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表示这次调整本来应该是在2022年年底,最终提前了两个月。但G9上市暴露出的问题,加速推动了小鹏汽车做出转变。
去年10月,小鹏汽车建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3个平台的负责人直接向他汇报。12月底,有媒体报道小鹏新设立财经平台,意在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同时收回“资金”的管理权限。
组织架构的调整,也带来了人事的变动。除了公司内部调整,何小鹏还引来了外部的助力。
1月30日,原长城汽车原副董事长、总经理高管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
王凤英并非何小鹏收入麾下的第一个人才,来自摩根大通的顾宏地,来自一汽大众的李鹏程,来高通自动驾驶业务的负责人吴新宙......为了招揽这些人才,何小鹏放出了不少的高管位置,他们也确实为小鹏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但是大批挖高管并放权的举动,自然也有弊端。
人才的涌入确实能解决小鹏公司的燃眉之急,为发展奠基,但也正是这种权利的分散,让小鹏早年留下的元老、来自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来自传统车企的人才等派系林立山头,无效内卷。
这次出现的王凤英,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小鹏汽车在品牌和营销上的短板,另一方面,则是化身搅动浑水的鲶鱼,对小鹏内部旧有员工派系的冲击。
当小鹏汽车逐步迈向新运作模式之后,何小鹏本人的问题,就成了小鹏公司剩下的最大问题。
外界对他的质疑,主要是认为其“不务正业”。组织架构调整后,何小鹏似乎正在有意识收拢权力,想要掌握公司各部门的一线信息,然而何小鹏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吗?
近年来,何小鹏的精力并不完全集中在汽车上。去年10月份,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旅航者X2在迪拜完成了首飞,今年拿到了中国的许可飞行证,预计2024年量产。另一边的小鹏鹏行也在广泛搜罗人才,致力于打造智能仿生机器人生态。
多管齐下并不是不可以,马斯克也一直在玩SpaceX,烧钱烧了二十多年。只不过,对于小鹏汽车这么一家仍旧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把自己的主营业务抓好,才适合去扩展赛道。
小鹏汽车一直都需要何小鹏站出来大刀阔斧开路,只是那些年,行业红利为小鹏汽车带来的利益,把它的弊病遮盖住了而已。
小米摸着小鹏过河
1月30日,在王凤英官宣加入小鹏汽车的当天,雷军发布了内部信,宣布将设立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前者负责统筹管理业务战略、规划、预算、执行和日常业务管理;后者负责统筹管理人力资源战略、制定重大人力资源政策和审批重大组织结构调整及高级干部任免。雷军同时担任两大委员会的主任。
雷军称这是小米公司治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意味着集团治理进入了新的专业化时代,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兼顾业务快速反应和长期体系建设。
吸取小鹏汽车的经验,在矛盾爆发前主动调整组织架构,显然,小米正在“以史为鉴”。
小米摸着小鹏过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多年的优良传统。
2018年7月18日,雷军到访小鹏汽车的广州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在量产版G3上雷军进行了试驾,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位亲自讲解。次年,小鹏汽车C轮融资引入了小米集团。据人民网报道,雷军也参与了小鹏汽车的天使轮融资。
何小鹏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头到尾都建议雷军造车。但直到2021年,小米踏足汽车领域的事情才算板上钉钉。没人知道这么多年雷军究竟是在纠结,还是在未雨绸缪,总之,小米下定了决心,开始造车。
从手机行业的头部跳到汽车领域,行业的转换,也给小米带来了小鹏汽车有过的困扰。
按照雷军的说法,他几乎是以梭哈的姿态,在汽车领域闯荡。从2021年开始,雷军接连退出重庆小米商业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
小米官方解释称,雷军是为了造车,才退出了关联公司董事。这一点上,雷军和兼顾小鹏汇天与小鹏鹏行的何小鹏完全不同。
除了自身的变动,雷军为了稳住自己“离开”后的小米基本盘,也对小米的高层人事进行了相应调整。2023年雷军致小米的全员信上,宣布了卢伟冰晋升为集团总裁,王晓雁、屈恒、马骥晋升为集团副总裁。
卢伟冰曾担任金立集团总裁,加入小米后为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 Redmi 品牌总经理,负责 红米 Redmi的品牌打造,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另外三位也都是支撑小米主业务的佼佼者。
这么多年,雷军对小米手机终于舍得“真正的放权”了,但对于小米汽车团队,雷军不会是第二个选择放权的何小鹏,他只想要成为带领成员乘风破浪的绝对船长。
解决难题的事情交给他,同时也不会允许团队中的自己人染指这一宝座。
2022年,小米集团高管刘德的退休传闻,据传就或许与刘德与雷军在造车方面意见不合有关。确保小米在人事调整后趋于稳定,雷军就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了汽车业务上,成了整个团队的绝对领导。
不只是雷军在投身造车,整个小米公司的资源,都在向汽车团队倾斜。这是小鹏汽车做不到的事。
2022年12月,小米开始了大规模年底裁员,各个部门裁员力度不一,界面新闻报道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到了75%。虽然汽车部门也被波及,但是在裁员的部门中,只有汽车部门还在对外发放offer。
造车是件烧钱的事情,小米在官宣造车时,宣布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在当前单季度营收还在接连同比下滑时,小米依旧在不断向汽车部门输血,这种情况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雷军在推特上说,“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造车的成本正在不断走高,蔚来CEO李斌2016年第七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造车资金储备的门槛是200亿,到了2021年底,他说“现在没有400亿干不了”。
选择造车对雷军和小米来说就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先熬死小米,还是先把小米汽车打成全球前五。
雷军其实是幸运的,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成功,有部分经验其实完全可以挪用到汽车业务上。
在一片红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米家的物联网生态完全可以看作就是小米汽车的车联网生态。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小米与低端市场的红米,以及塑造行业价格标杆的米家产品,让小米拥有了大量的手机+AIoT设备用户。对于小米汽车而言,这是天然的优势。
系能源企业的另一难题是供应链。
2022年3月,小鹏汽车宣布受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小鹏汽车全面涨价1-2万元不等。4月,何小鹏发微博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每辆小鹏智能汽车需要5000颗以上的芯片,没有足够且稳定的供应链,对车企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缺芯片这件事雷军再熟不过了。小米自2018年华为被美国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开始,就通过旗下控股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加速投资了上百家芯片公司。
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还投资了自动驾驶技术、锂电池、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多类汽车相关技术产业。
小米的汽车供应链,似乎已经未雨绸缪,提前打通了脉络。
写在最后
2021年决定造车的雷军,和投身小鹏汽车的何小鹏,其实很像。两人都是从一个行业的顶峰,跃向新能源汽车这片广阔新天地。
现在的小米汽车,和当年刚刚建立团队的小鹏汽车也很像,双方都有一样的烦恼。只不过小鹏栽树,小米乘凉,作为“后辈”的小米汽车,可以少走几步弯路。
但路终究是要自己走的,小米汽车必然也会遇到那些明明早就知道,却无法绕过的难关,比如产品定位模糊、产能爬坡慢、销量受阻、智能化水平等等,甚至就连屡次降价的特斯拉都会像大山一样耸立在行业最排头,凝视着雷军能否越过山丘。
雷军本人说自己造车,完全靠着一腔热爱。但小米汽车团队确实是在实打实烧钱,100个亿烧完了,又是100个亿。
在产品上市前一切都是大饼,小米是输是赢,只有等消费者坐到车里的时候才会知道。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你时决提
关注
主题数60
基于Arduino的智能LED灯条制作LED温度计
阅读 9999
充电桩江湖混战
阅读 3475
午后: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 美股转跌
阅读 243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