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割完A股割港股?揭秘氢能大佬亿华通A+H上市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割完A股割港股?揭秘氢能大佬亿华通A+H上市
[ 复制链接 ]
为林羽而来亩
2023-2-4 01:40:26
原标题:割完A股割港股?揭秘氢能大佬亿华通A+H上市
作者/星空下的辣椒酱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年糕
“碳中和”目标下,各种新能源迎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其中,
氢能
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燃料汽车是氢能的重要应用场景。
亿华通(688339 / 02402.HK) 作为国内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不久前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
氢能A+H第一股
”。
相较于重塑股份、江苏国富氢能等同业IPO的相继搁浅,亿华通在资本市场算得上“游刃有余”。从新三板到科创板,如今又登陆港股市场。这个氢能龙头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就通过《招股说明书》来仔细分析一下。
一、蛋糕还没做大,售价却卷下来了
氢燃料电池这个赛道原来很小众,在2016年只有大概62个选手,政策的引导扶持增加了玩家数量,2021年达到140家。
市场需求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还没法比,扩容不成,新加入玩家势必导致赛道变卷,于是燃料电池系统
平均售价持续下降
。
《招股说明书》显示,亿华通的产品均价从2019年的2万元/KW陡降至2022年上半年4980元/KW。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年销量维持在500套上下,价格下降显然不是规模效应导致。
目前,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
双极板
也已开启国产替代进程,这带来了行业整体的成本下降。
但由于需求还没起飞,于是售价与成本如影随形、一路下探。亿华通产品
成本近三年降幅36%
,
售价降幅37%
。显然,价格是被市场竞争卷下来的。
为了搏出位,商业化初期的业内玩家又不得不大手笔搞研发,于是
亏损
成为业内常态,亿华通也不例外。
1►毛利率逐年下滑
2►亏损面持续扩大
从2020年起,亿华通就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扣除后净利润是-4036.59万元,
亏损
同比
扩大186.08%
;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为-1.78亿元,
亏损
同比继续
扩大341.95%
。
3►研发支出大口吞噬毛利
亿华通必须将辛苦挣到的钱用于技术研发。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
研发支出
占毛利的比重从最低30%提高到
58%
。
不由得感慨,商业化初期,探路者生存不易!
二、资金状况被下游严重拖累
锂电池厂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很高,而氢燃料电池厂商在燃料电池整车厂商面前,却一直扮演受气的小媳妇儿角色。
1►客户集中度畸高
亿华通的主要客户为宇通客车(600066)、福田汽车(600166)、上海申龙、中植新能源等。2021年,
前五大客户
销售收入占比为
84%
,对第一大客户北汽福田的销售占比高达
54%
。悲催的是,这些氢燃料电池整车厂都没与亿华通签订长期销售协议。
2►产品交付被动等待
国内氢燃料电池整车厂就那么几家,而且多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哪怕燃料电池系统的
生产周期
只有区区
15天
,电池厂商也只能眼巴巴等着。
等着政府在年初更新对汽车的补贴政策,等着整车厂据此敲定产品型号。之后,电池厂商才能在上半年确认订单,下半年完成交付,中间时滞最长可达8个月。亿华通在2022年上半年的
存货周转天数
是
306天
,折合
一年周转0.58次
!
3►资金回收被牵制
交付之后,电池厂商还得等着整车厂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安排付款。这种生态导致亿华通的
应收账款
居高不下,历年
应收余额
均超过当年
营业收入
。
图片来源:笔者整理
结果就是,亿华通的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2019至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1.7亿
、
-2.295亿
、
-1.213亿
。
亿华通有一类客户是
股东客户
,对这类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关联款项。诡异的是,2021年,亿华通在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下,竟将对关联客户申龙客车及中植汽车(淳安)应收款项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从40%提升至
90%
。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坏账在2021年激进地计提了1.77亿元,在2022年上半年又部分转回。不知道,加大计提比例和转回,有充分的理由吗?还是在为
美化报表
施展财技?
三、对所投公司的控制力存疑
亿华通的战略是通过投资、收购,实现供应链及资源的纵向整合。这种做法确实给亿华通带来了一些好处。
比如,采购成本降下来了,再比如,技术更完备了。
但不知道是受到资金实力的影响,还是受到谈判地位的影响,亿华通的
投资持股比例
都不高。要么是合营,要么是相对控股。
上海神力科技在亿华通业务架构是负责燃料电池电堆(属核心部件)生产的,九成以上的产品搭载上海神力的
电堆
,拥有超过100项自主知识产权,但亿华通对其持股仅36.41%;
华丰是亿华通与丰田成立的合资公司,负责金属双极板的燃料电池电堆产品,亿华通对其持股仅50%。
较低的持股比例显然意味着亿华通对“结盟”公司的控制力有限,细细的资本纽带缔造不出坚固的
同盟关系
。被投资公司可能做出亿华通
不同意但无法控制
的管理决策。
四、H股上市是又一轮收割?
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亿华通的清华系股东(北京水木扬帆创业投资中心、北京水木长风股权投资中心、北京水木国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宁水木愿景创业投资中心)减持了所持亿华通238.67万股,占总股本的3.3%,
减持
金额合计
6.78亿元
。
亿华通在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后,当日收盘价为187.12元/股,最高曾达348.55元/股。而在清华系股东套现离场后,亿华通的股价自2022年开始断崖式下跌,从年初的270.85元/股下跌至1月6日收盘价的75.92元/股,跌幅近72%。韭菜割的很“潇洒”!
A股大股东都套现离场了,亿华通又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按照60港元/股的发行价计算,亿华通港股市值为70.5亿港元。这接近A股下跌后的目前市值。
不知道A股市场上成捆被套韭菜作何感想。H股的估值会否成为未来A股估值的天花板?会不会又开启另一轮收割?
五、市场能否被政策催熟?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成本高,氢的制取、运输和存储成本也高,产业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1►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
乘用车才是汽车市场的主体,但目前国内的市场格局似乎达成一种默契:乘用车上用纯电动技术、商用车用氢能源技术。国外状况相反,氢燃料电池技术首先在乘用车端发力。
氢燃料电池汽车先要守住商用车这块阵地,不被纯电动汽车侵占。未来只有逐步向乘用车发展,才能抬高行业天花板。
2►成本的下降幅度
按百公里综合成本计算,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纯电动汽车的2倍,这个指标又完败。
未来,只有百公里综合成本打对折,才打动消费者的心。
3►加氢站点的普及
氢燃料汽车扶持政策是按照地域规划的,这导致加氢站呈点状分布。截止到2022年,全国只有270座加氢站。这种配套程度,氢燃料汽车短期内既革不了燃油车的老命,也抢不来纯电动汽车的奶酪。
目前,我国氢燃料汽车行业和纯电动汽车
相差十年
,二者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还不能相提并论。纯电动车技术还在如火如荼发展,一旦技术瓶颈突破,氢燃料汽车续航能力的长板就会被秒杀。
亿华通目前算是行业龙头,但只有市场被催熟,才能迎来真正的未来。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为林羽而来亩
关注
主题数71
华为汽车,靠什么在2025年实现盈利?
阅读 5820
汽车业变局中,这些技术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阅读 3150
一家激光雷达创业公司Ibeo,破产了
阅读 254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