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挖角营销老将,就能治好WEY的内伤?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挖角营销老将,就能治好WEY的内伤?
[ 复制链接 ]
鹏尚思密达
2023-2-7 02:19:34
观察室
作者 | 赵文华
春节刚过,车圈就来了一场“高管大挪移”:原领克汽车副总经理陈思英北上保定,担任WEY品牌CEO 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于2022年7月离开、曾被称为长城“二号人物”王凤英则南下出任小鹏CEO。
相比在长城一干就是30年的“铁娘子”王,陈思英的职业履历更丰富,入行20年服务过7家汽车公司,于2019年4月加盟领克汽车。
从吉利挖角营销老将,圈内人都懂,那就是长城必须拯救WEY品牌。
长城汽车的“大悲”
尽管2022长城汽车的官宣销量依然超过100万,但其中包含了海外的销量,国内全年批售880,808辆,同比下滑16%,排名跌出前十,是吉利、长安、长城“三驾马车”中唯一一家负增长的车企。
拖长城销量后腿的因素很多:哈弗H6太老,被寄予厚望的DHT混动又接不住。2022新能源大盘增长90%,长城新能源的销量同比却下滑了7.5%。
最悲催的是WEY品牌。去年WEY销量愈发惨淡:全年累计销售3.62万辆,较2021再次下滑37%,单月上5000的只有一个月,最差的月份只卖出1200辆——说句扎心的话,WEY拼命跑了6年,蓦然回首还在原地踏步。
WEY如流星划过的灿烂历史就不说了,现实是,曾经的白月光变成了朱砂痣,最后化成了一根铁刺,将长城扎出了内伤。据消息人士透露,去年WEY品牌的营销费用达4个亿,相当于每卖一台车光营销费用就上万,难怪外界用“钞能力”来评价它。
WEY的致命伤
既然钱和爱都给到位了,算中国品牌最早一批下海玩高端的WEY为啥一年不如一年呢?各方言论很多,但个人认为,最致命的是无论品牌还是技术,WEY已被彻底边缘化。
早几年提到WEY,大家还礼貌地冠以“高端”,近两年随着新、老品牌的重新洗牌,花30左右万买车的人大都不会将WEY列为备选。参考下各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表现最好的摩卡DHT插混排在中型SUV第69位,拿铁DHT插混则位列紧凑级SUV第74位。
冲不破价格天花板,那就退而求其次,殊不知更尴尬:玛奇朵DHT插混销量排名被甩在百名开外,月均销量不足百辆,不仅没能苟且地增补销量,还错乱了WEY的品牌定位。
建议WEY的营销团队多分析下上帝的新行情,现在买国产电动车的人大概分为两类:一类图价格便宜,比如宏光MINI那种代步的花哨“老头乐”,或者像埃安Y那种,15万的价格,空间贼大,配置还贼高;另一类图品牌,类似于“哥就是要买价格贵一倍的手磨冰滴咖啡”那种调调和体面。但显然,价格从15万拉到30万的WEY哪头都不占。
说技术边缘化并不是说长城这套DHT混动技术不好,事实上,这套采用两挡混联拓扑结构的混动技术既省油又有力,但又怎么样呢?油电混动本身不是主流,更何况离大脑海马体最近的是丰田和本田混动。
再来看DHT插混,2022插混汽车全年零售近142万辆,同比增长160.5%,可惜长城DHT也没能插不进去,因为垄断性的销量都被比亚迪DM-i拿走了。
原以为DHT会成为“出道即巅峰”的大主,结果变成了甲乙丙丁的群演,残酷的现实一度逼得长城CGO李瑞峰情绪失控,喊话余承东狂批“增程技术落后”。但其实他很清楚,赛力斯从无人问津到交付破万并不因为它卖的是增程车,而在于它找到了“救世主”华为,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华为自带的吸金能力是目前任何一家传统车企都不具备的。
WEY何举步维艰
其实,通过古早赛力斯可以看到与WEY相似的经历:传统车企用传统思维以传统工艺造出传统好车,然后放到市场上,被某些出生即高端的新势力轮回碾压。
怪用户不识货?真不是。现在新能源车动力结构简单,三电技术有差距,但差距没有大到让普通用户无法接受的地步。2挡/3挡DHT混动或者增程式,都是为了解决续航痛点而存在。谁的续航里程长一点,谁的亏电油耗低一点,在首批新能源用户眼中不过是最大公约数,远不及新鲜感能繁殖消费欲望。
说到新鲜感,WEY第一款车VV7真是挺足的,但再看看现在的几款车——玛奇朵、拿铁、摩卡都跟速溶咖啡一样,毫无灵魂。如果说这几款无法彻底摆脱燃油车的影子还情有可原,那么在去年底亮相的蓝山DHT-PHEV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这款“脸谱化”车型的设计团队来自小鹏与理想,以至于搞成了小鹏G9与理想L8的结合体。
技术大同化本身对传统车企就是一大“硬伤”,失去这一盔甲后,WEY的短板越发被放大:设计想创新却一直在跑偏,营销想求变却褪不掉原味儿。试问,它拿什么在让BBA都卷出内伤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求生存?
这只是我们从外面看到的WEY,那裹在内里的又是什么呢?是因地域限制、文化隔离以及保守思维导致的体系进化能力上的缺失。这或许才是奔赴保定的职业营销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一台转动了30多年机器早已产生惯性轨迹,就算它想停下来重新选择,恐怕也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WEY退无可退
年销3万多,甚至比不上某些新创的汽车品牌,WEY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且不说WEY本身就是特殊的符号,就从商业角度来看,WEY也必须拼死一搏。
来看看长城汽车最新出炉的财报数据:2022年,长城汽车营收1373.51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单车平均售价超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占比上升5个百分点,达15.27%。
几大关键数据既漂亮又让长城极度焦虑。毫无疑问,坦克品牌是其最大的贡献者。2022年,坦克品牌全年销售12.38万辆,同比增长46.45%,无论讲整体利润贡献还是对长城汽车平均单价的拉动,坦克品牌都排在第一位。
问题是,坦克的“天花板”已来了。不管长城对坦克的期望值有多高,但从这个品牌的定位及命名开始,就注定了坦克是一个小众品牌。在燃油车不断下坠的这两年,凭两款车累销超20万已经是传奇。从具体车型来看,坦克300去年卖出10W+,占品牌年销量的82%,已榨出了极限,今年就算有坦克500 PHEV以及坦克700加入,全年销量目标最合理的区间也就在15-17万辆。
不仅如此,欧拉品牌已提前进入“瓶颈期”,虽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能够实现欧拉的增量,但国内市场自去年7月开始已连续6个月下滑,月销从最高峰1.42万辆“断崖式”下跌,去年最后一个月只卖了5000多辆,相当恐怖。为扩大用户基盘,欧拉打算放弃“宠女”的定位,但光凭营销方式的改变能否解决增量,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悉心培育的坦克与欧拉两大“雌雄双侠”先后面临增长难题,而今年,长城汽车希望冲刺160万辆(也是颜面目标,不能掉队长安、吉利太远),较2022年增加了54万辆。近几年中国品牌出口量连续增长,可以解决长城的部分增量,但WEY至少应该贡献10万的销量。作为一个用心血与金钱浇灌了7年的品牌,年销还达不到10万基准线,也不太好意思吧。
更何况,今年走不出烂泥潭,WEY将彻底失去翻盘的机会。因为特斯拉引爆的价格火药桶,已经开始炸裂中国新能源品牌成长的最好环境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鹏尚思密达
关注
主题数122
特斯拉最大空头再唱衰:明年股价还将再跌80%!
阅读 3085
俄媒称或有两辆车参与制造刻赤海峡大桥爆炸
阅读 2909
丰田章男再次质疑电动化,背后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阅读 290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