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华为车BU再传人事变动,“造车梦”面临人才流失、盈利困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华为车BU再传人事变动,“造车梦”面临人才流失、盈利困境 ...
[ 复制链接 ]
上帝从不眨眼
2023-2-7 02:19:34
近日,网传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南都湾财社记者就此向至少三位华为内部接近人士了解情况,一名华为车BU自动驾驶部门的员工透露称“尚没有看到正式发文,有点空穴来风”,另一名也表示“内部没有人员任免通知”。
开年不久,华为车BU便传出人事变动,汽车业务谋变在其内部可见其紧迫性。事实上,在华为进入汽车领域以来,车BU便人事变动频繁。此前,王军曾任车BU总裁,后由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亲自挂帅。2022年,华为原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因“特斯拉杀人”的过激言论被免职,后又有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蔡建永离职加盟宁德时代。
队伍不好带了,这背后映射出华为车BU正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自动驾驶的高投入、盈利难,车企“出卖灵魂”论带来业务合作的不信任感,产业链面临的“缺芯潮”,以及新能源汽车开年来的“降价潮”,也预示着行业内卷加剧,窗口期正在关闭,留给华为的时间不多了。
余承东“压力山大”:没完成30万辆目标,春节加班卖车
艰难与挑战,对于刚进入汽车赛道不久的华为,无一不是巨大的压力。在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余承东回家过年也没闲着,在安徽老家加班巡店、下场卖车。但是在过去的2022年,余承东没有完成他“一年交付30万辆,做到业界第一”的目标,坦言“根本做不到30万辆,真的很难做到……第一年能搞到十万台,一、二十万台已经算是奇迹了”。
华为智选车,问界系列车型
昔日的“余大嘴”为何信心不足?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是供应链跟不上,缺芯,采购不到。“我们一颗芯片,一、二十块人民币的,被炒到2500块人民币一颗,一辆车上用9颗,太贵了!”
不过,在全球产业链面临“缺芯潮”的大背景下,华为的智选车业务在去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整个车BU里面也算一枝独秀。今年1月,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华为了解到,自2022年3月正式交付以来,问界系列已经实现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2019年5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式成立,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业务边界: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车BU由此推出了三种商业模式,一是售卖标准化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二是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 Huawei Inside 模式(简称“HI模式”);三是深度参与产品、整车设计,以及提供销售网络渠道的智选车模式。
而进入汽车领域以来,华为先后与合作伙伴快速推出了多款车型,分别是赛力斯SF5、阿尔法S、问界系列和阿维塔。然而,唯有问界系列在市场上一枝独秀,迅速打开了局面。网传消息称,王军被停职或与HI模式及汽车零部件业务进展不顺有关。
Huawei Inside模式是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智能汽车,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的合作采用这种模式。但是,极狐阿尔法S HI在2022年7月交付后,销量不佳;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1,在2022年12月底交付后亦不及预期。
尽管华为一再强调“不造车”,但其已深度切入汽车产业链,通过自身的ICT能力赋能汽车产业,以另一种方式现实自身的“造车梦”。
造血能力不足,华为智能汽车下半场何去何从?
然而,对于华为车BU而言,业务的挑战或只是一时之困,人才的流失才是伤其根本。2022年1月,华为智能驾驶关键人物苏箐离职,他曾任华为汽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领导华为开发出了达·芬奇AI芯片架构,并推进华为ADS自动驾驶方案落地北汽极狐阿尔法S实车路测。
苏箐的离开,可以说令华为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的推进面临更大的挑战。近期亦有外媒报道,大众汽车正在和华为就收购后者的自动驾驶部门进行谈判。此前,南都湾财社记者也曾报道相关收购事宜。
自华为车BU成立以来,历经多次人事变动和业务变阵,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华为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已有超过10位核心人员离职,包括苏箐、蔡建永、前华为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李帅君等。
未来,华为智能车业务何去何从?仍面临盈利困境。去年7月,余承东在出席公开活动中表示:“华为在汽车业务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绝对是 ‘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同年11月,华为车BU Marketing 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也表示,最近三年,华为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已经累计投入近30亿美元。
尽管华为曾对外表示,车BU短期内不考虑盈利。但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打响价格战,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华为智能车业务若自身没有造血能力,其高研发投入将难以维系,尤其是在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竞争中,长此以往或将落于下风。
不过,智能车的下半场,华为正在着力提升盈利能力。其关键举措之一便是利用好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优势。华为知识产权部门全球主管樊志勇介绍,在汽车行业,华为与大约15家汽车制造商签订了使用其先进无线技术的协议。预计通过与主要汽车制造商签署许可协议,在全球每年生产的7000万辆汽车中,相关技术将被用于1500万辆新车上。
此外,华为更是大力推动智选车模式与更多车企深度合作、盈利捆绑。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去年12月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宁德时代作为华为智选车合作伙伴汽车动力电池的第一优选合作伙伴。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上帝从不眨眼
关注
主题数73
赛力斯的命运,握在华为手里
阅读 4235
华为王军停职,余承东独揽大权
阅读 3043
外媒称特斯拉考虑将上海工厂产电动车销往美国加拿大,马斯克:假的 ...
阅读 277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