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不减,电池疯狂扩产下的隐忧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不减,电池疯狂扩产下的隐忧
[ 复制链接 ]
123457665
2023-2-8 13:55:02
2023年开年特斯拉开始暴走,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搅得动荡不安。而与电动车息息相关的电池产业,也开始进入了一种疯狂扩张的状态。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占率达25.6%。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900万辆,同比增长35%。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大搞价格战产生了连锁反应,造车新势力品牌被迫跟进,这在相当程度上会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观点认为因为降价,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突破1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不减,动力电池市场也随之迎来新一轮扩张。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正盛,电池企业持续扩张
据了解,1月4日,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徐州举行。该生产基地总投资100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动力电池15GWh;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超级工厂”1月底在温州正式启动建设。据介绍,该基地规划年产20GWh,预计明年第一条产线投产。
1月18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公司将在四川简阳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预计年产能20GWh,总投资100亿,建设周期两年;
1月19日,赣锋锂业公告,公司拟在东莞投资建设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0亿元。同时,公司还将在重庆投资建设年产24GWh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00亿元;
比克电池将在常州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涵盖30GWh大圆柱电池产线及研发中心;孚能科技将在广州规划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1月31日,盛虹控股集团在张家港建规划电池超级工厂,首期24GWh项目和独立主体的新能源电池研究院,总投资140亿元,计划三年内建成投产。
在2022年,中国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新增近50个,总产能规划超1.2TWh。
从2022年开始,动力电池的产能规划一直在增加。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电池行业正在持续释放巨大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由此给到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
同时,经历多年沉淀与发展,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在市场定位、客户绑定、产品技术路线等各个维度上,也逐渐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这也成为其加速产能扩张背后的底气。
尽管如此,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忽略。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竞争者短期内难以超越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1-12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的名单中,宁德时代装车量142.02 GWh,市占率为48.2%,排名第一;比亚迪电池装车量69.10 GWh,市占率为23.45%,位居第二;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分别以6.53%、4.52%、2.62%的占比位居第3-5名。第6-10名则分别为: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LG新能源、瑞浦兰钧。
2022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的市占率合计超过了70%,行业前两名的领先优势非常大,这也意味着头部市场格局非常稳定。
从整个市场来看,2022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7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前10家瓜分了近95%的市场份额,而其余47家电池企业仅争夺余下的5%的市场份额。
而在储能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表现也十分亮眼。从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以24.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比亚迪、韩国三星SDI、韩国LGES,四家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70%。从中短期来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巨头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他们在渠道、品牌和产能优势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优势。
参与竞争的企业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化并不是十分明显,无论是在技术亦或是产品性能方面给市场眼前一亮的东西,因此短期内难以撼动市场巨头
产能过剩需要警惕,技术研发也得跟上来
根据公开测算,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545.9GWh,而去年国内累计装车量仅294.6GWh。扣除68GWh的出口量后,2022年全年电池产量与装车量间的差额达到了183.3GWh,装车量占比61.6%。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
随着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新建产能的集中释放,市场压力将越来越大。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GWh到1200GWh,而目前包括电池厂、整车厂和其他跨界企业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是前者的4倍。
相当数量的电池企业一味地扩大产能,却忽略了产品的升级研发,导致动力电池市场两极分化严重,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了一些更新更高的技术需求,相当电池企业的产品性能、技术不达标,只能应用在入门产品,或者低续航产品,比如电动自行车。
因此,进一步创新发展,取得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就成了中国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
比如前文说到的储能,不少电池企业已经关注到这个赛道,相继把储能电池纳入扩产计划之中。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在2022年布局储能电池领域;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盛虹控股集团等均计划今年建设新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储能业务正在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再比如长续航电池技术、固态电池以及新材料电池的研发等诸多方面的突破,都是电池企业需要突破的重点。
从长期来看,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低,未来入局电池市场的资金和玩家也在增多,所以,越早打出差异化就对发展越有利。
百姓评车
无论是电池技术创新,还是产能过剩,反馈到市场层面就是电池成本在电动车型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可以预见的是,车企给电池厂打工的这一局面必将被打破。
电池成本降低了,电动车的价格也随之会降低。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23457665
关注
主题数74
分享一颗国内自主品牌YD7120,可替换IRS2092S
阅读 10664
争议“芯粒”:国产芯片能绕开先进制程“弯道超车”吗? ...
阅读 4118
黄冈“牵手”贾跃亭造车,靠谱吗
阅读 377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