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富士康造车:绵延18年的代工转型之路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富士康造车:绵延18年的代工转型之路
[ 复制链接 ]
猥琐大叔求教pv
2023-2-8 13:55:02
记者 严利婷
编辑 高宇雷
兔年春节刚过,富士康电动车业务便迎来“大动作”。
1月30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宣布,将任命前日本电产CEO、东风汽车总裁关润Jun Seki担任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战略官。公开信息显示,现年61岁的关润是一名车圈老将,加入日本电产之前,曾在日产体系内服务长达33年,深谙汽车生产、运营机制,并具备国际产业链管理经验。
对此,富士康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新的人事任命从2月1日开始生效,按照规划,关润加入富士康之后,将主要负责美洲、亚洲和中东的电动车业务,并向鸿海董事长兼CEO刘扬伟直接汇报。
根据电厂了解,这是2020年正式宣布下场造车以来,富士康在该领域的首个重大人事任命。2月1日,刘扬伟携一众高管出席新春开工仪式并对外透露,为了邀请关润加盟,富士康颇费了一番周折,但关润的加盟,不仅对于富士康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整个中国台湾电动车产业也将有所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场人事任命发布前夕,富士康造车的整体布局也已逐渐浮出水面。1月初,有媒体援引内部人士爆料称,富士康的汽车业务主要分为三条业务线:车用“安卓”、第三代半导体及代工。随着此次任命落地、关键人物正式到岗,富士康的电动车业务或将逐渐走向成熟。
耗时18年,富士康“造车”埋下3条线
作为全球代工之王,富士康垂涎汽车业务由来已久。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通过并购斥资3.7亿拿下了安泰电业,后者为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主要客户包括福特、大众、日产等汽车巨头。由此,富士康正式切入汽车供应链,并在2010年进入特斯拉供应商体系,开始为特斯拉旗下电动车提供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覆盖件等零部件。
根据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后来回忆,特斯拉的第一台车就是在台湾生产的。2013年,富士康拿下Model S 车内面板的部分订单。此后,富士康进一步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开始完善产业链布局。2014年,富士康通过旗下子公司台湾锂科在安徽投资20亿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并宣布联手北汽共同投资研发新一代动力电池及智能系统。不过,这一时期,富士康并没有脱离供应商的角色范畴,这条造车路径的关键转折发生在2015年3月。
当时,富士康宣布联合腾讯、和谐汽车“互联网+电动汽车”合作协议,并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成立和谐富腾。至此,富士康正式踏入整车制造领域,按照合作协议,富士康将主导汽车的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销售与售后体系的建立,腾讯则定位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
这场声势浩大的造车活动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外界普遍猜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三方战略意图存在分歧,其中,富士康意在代工而非整车制造,而在退出和谐富腾后,富士康高管甚至还对外表示不再投资整车项目。不过,当时电动车浪潮愈演愈烈,苹果旗下造车项目泰坦计划也已经正式启动。
2016年,富士康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并斥资35以美元收购夏普,其中,包括一家半导体电子元件工厂,随后,富士康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并成立S次集团,这就是如今第二条业务线半导体的起点。截至目前,S次集团旗下拥有京鼎、讯芯等十余家公司,覆盖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等多个领域。
对此,富士康方面曾表示,半导体是延伸电动汽车产业垂直整合策略的重要环节,未来,富士康将通过合作以及自有产能,建构从上游设计、晶圆制造、功率模组到下游应用的一条龙SiC完整生态系。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启动了曲线造车计划。2020年,富士康先后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裕隆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富士康与裕隆汽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并推出模块化纯电平台“MIH”。当时,MIH平台上线之际,富士康方面就表示,未来要将其打造成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此外,富士康在生态链方面也不断加码。2021年,富士康与Stellaantis、日本电产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智能座舱与汽车电机,并通过投资AutoCore.ai、硕禾电子研发自动驾驶与电池材料,而在半导体领域,富士康则收购了台湾旺宏电子旗下芯片工厂,并入股了马来西亚芯片制造商DneX。
2022年9月,继在中国安徽设立锂电池生产基地之后,富士康进一步与Indika Energy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印尼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与电动车。在此之前,富士康已与印尼电池公司Gogoro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智慧电池级交换系统。根据电厂了解,富士康还在研发固态电池,预计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
不过,富士康的汽车代工业务却并不顺利。2021年,富士康与和谐汽车二度合作,共同推出拜腾汽车,但这次合作也最终无疾而终。随后,富士康又与菲斯克搭上线,开始打造新品牌Fisker,并计划在2023年Q4量产,问题是富士康产能布局不到位,一度被传要从越南VinFast 购买生产线。
这一年,富士康为了解决产能问题,一方面与泰国PTT达成合作计划投资20亿在当地建厂,另一方面与美国新势力Lordstown Motors接洽,计划从后者手工买下俄亥俄州的通用旧厂。其中,富士康与Lordstown Motors的交易最终于去年5月落地,后者也由此成为富士康的首个商用车客户。
至此,富士康的汽车布局逐步成型。2021年10月,为了继续扩大客户群体,富士康在鸿海科技日上发布了旗下纯电品牌Foxtron,并推出了3款量产原型车,Model C/Model E/Model T。2022年,进一步推出Model B/Model V,由于命名与特斯拉重合度较高,此举也被外界视为“碰瓷”营销。
市场不买账 富士康真的还差点意思?
事实上,富士康表现得如此急切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作为全球代工之王,富士康当前赖以生存的手机业务正逐渐式微。根据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各厂商的总出货量不足12亿部,导致全球年出货量下降12%,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2.97亿部,同比下降幅度更达到18%。
对此,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认为,市场下滑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叠加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杀手级应用越来越少、性能逐渐过剩等多重因素,导致用户换机动力不足。即便是市场霸主苹果也难以抵御这种消费疲态,2022年Q4,苹果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苹果也开始加速供应链调整以分散风险,尤其是富士康承担苹果高端机型的郑州工厂产能受限之后,苹果有意扶持和硕、立讯精密等供应商的意图也更加明显。根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爆料,和硕与立讯精密已分别获得了iPhone 14 Pro系列约10%的代工订单。
富士康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2019年,鸿海董事长兼CEO刘扬伟就曾表示,过去太依赖代工电子制造,为此,他提出了“3+3”转型战略。2022年12月,刘扬伟进一步表示,希望通过数字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将公司毛利率提高到7%,再通过利润更高的电动车业务将毛利率提高到10%以上。
对于战略转换,郭台铭曾表示,“汽车不过是4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汽车?”,而在刘扬伟看来,富士康最大的优势是供应链。按照刘扬伟的说法,依托MIH开放平台及48年的制造经验,富士康可以将电动车设计时间缩短一半,并将开发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相较于麦格纳的寄售生产模式,富士康希望通过MIH开放平台,不断吸纳上下游产业链生态玩家,打造一个软硬结合的模块化开发套件,最终接管车企从开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根据电厂了解,截至目前,MIH平台接入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400多家,其中,接近四分之一的为软件服务商。
不过,富士康面临的竞争不容小觑。截止目前,包括比亚迪、吉利、岚图、长安均已推出旗下电动车开放平台。其中,吉利SEA浩瀚架构前期投资成本超过18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7个品牌超过16款新车是基于浩瀚架构研发,2022年,吉利还将这一平台授权给了波兰电动车企EMP。
外界对于富士康的代工业务存有疑虑。一方面,相较于手机代工,电动车代工在业界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其中,最显著的态度来自特斯拉CEO马斯克,2015年,他曾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曾直言,“与手机与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
另一方面,随着麦格纳等传统厂商不断加速转型,电动车代工业务竞争日趋激烈。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乘用车总产能为408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已达569.5万辆,但产能利用率却仅为58.4%,远低于国际主流认定的79%-83%正常区间,整体已有产能过剩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横在富士康代工业务面前的还有资质难题。根据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采取代工模式生产电动车的前提就是,委托方与代工方均需持有相应生产资质。此前,明星创业者李一男解散公司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自游家没有拿到造车资质。
从产能布局来看,富士康的代工业务重心聚焦在海外。根据电厂统计,截至目前,富士康的代工客户主要是Lordstown Motors、Monarch Tractor、INDIEV等初创公司,尚未有任何标杆性客户。由于在汽车制造领域缺乏经验,富士康依托MIH平台打造的Model系列原型车也并未引起太多水花。
当初,外界有观点认为,富士康发布Model系列原型车“碰瓷”特斯拉,意在为后者代工。虽然包括郭台铭等富士康高层也曾多次喊话,并公开表露代工意愿,却始终并未得到特斯拉任何回应。近期,小米汽车也传出宣召代工的传闻,但传闻对象也不是此前有代工合作基础的富士康而是北汽。
除了小米之外,富士康的手机代工客户中,包括苹果、魅族、OPPO、VIVO均被传有意布局电动车,而对于富士康来说,最有代工潜能的或许就是苹果。按照业内预计,苹果汽车将在2024年前后上市,但相较于富士康,现代、麦格纳或更有可能成为苹果首选,此前,后者均已与苹果传出绯闻。
由于代工业务迟迟没有打开局面,富士康的电动车业务发展进度已经落后于管理层预期。2021年,刘扬伟曾在鸿海科技日上公开表示,富士康的代工目标是,2025年,全球10%的电动汽车将会采用富士康的设计、部件、机械零件或软件,去年10月,刘扬伟已经将这一市场目标下调至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猥琐大叔求教pv
关注
主题数63
2020年上半年雷曼光电Micro LED超高清显示业务颇为亮眼
阅读 7227
谁压倒了雷丁汽车?
阅读 4738
长城汽车,为何掉队?
阅读 274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