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多城扎堆冲刺“2万亿GDP俱乐部”,2025年末成员有望扩容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多城扎堆冲刺“2万亿GDP俱乐部”,2025年末成员有望扩容至12个左右
[ 复制链接 ]
gem2
2023-2-9 06:45:03
原标题:多城扎堆冲刺“2万亿GDP俱乐部”,2025年末成员有望扩容至12个左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汐 作者王帆
2022年,中国万亿GDP城市并未迎来新的成员,但成都如期实现了从“1”到“2”的跨越,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之后,全国第7个“2万亿GDP”城市。
在成都之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梯队还有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这五座城市的GDP在1.5万亿到2万亿区间内,同时青岛和无锡距1.5万亿仅有一步之遥(14920亿和14850亿)。
结合过去几年间这些城市的名义GDP增量情况,以及一些城市提出的目标,到“十四五”收官的2025年末,至少有5座城市很可能实现GDP总量从1万亿到2万亿的跨越。除了上述五座GDP在1.5万亿到2万亿区间的城市之外,青岛和无锡悬念相对较大,但亦可列入冲刺选手之列。届时,“2万亿GDP”城市或许有望达到12个左右,如果这些城市经济增长给力,也不排除甚至更多的可能性。而多个城市经济体量的跃升,将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版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冲刺的过程中,2023年尤为关键,如何在2022年面临诸多困难的基础上,恢复GDP的中高速增长,将很大程度决定“十四五”收官能够诞生多少个“2万亿GDP”城市。目前,随着各地两会的陆续召开,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2023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多为5%以上或5.5%以上,多地已做出“开年即开跑”、“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这为全年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基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和无锡这7座城市近年来的GDP增长表现,以及2023年提出的发展目标,试图探讨在未来几年冲刺“2万亿GDP”的过程中,城市有哪些潜力空间。
未来几年内冲击2万亿GDP的城市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及公开官方信息
多城有望2025年前冲击2万亿
2022年,武汉和杭州的GDP都超过了1.8万亿元,距离2万亿仅差临门一脚。近日,湖北和浙江的本地官方媒体分别做出了前瞻——2023年武汉GDP将突破2万亿元;杭州也画出冲刺2万亿“路线图”。
2022年,武汉和杭州的GDP增量分别为1150亿元和644亿元,在2023年经济增长将提速的预期下,武汉和杭州无疑有望携手突破2万亿元大关,即便有所误差,这一目标在2025年前完成几无悬念。
南京和天津2022年GDP处在1.6万亿区间内。其中,截至2021年底,南京在过去十年里经济总量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2022年尽管未从1.6万亿跨过1.7万亿,但差距甚微(16907.85亿元),到2025年有较大希望突破2万亿GDP。而在此前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南京亦已经提出,“十四五”时期,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天津2022年GDP为16311.34亿元,未来3年若能年均增加1230亿元,则可在“十四五”末冲击2万亿GDP。但参照过去几年的数据,2019年到2022年间,天津年均GDP增量约为752亿元,2023年定下的GDP增长目标为4%左右,整体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宁波是唯一一个在2022年实现1.5万亿元突破的城市,GDP达到了15704.3亿元,占浙江省GDP的比重也首次超过20%,达20.2%。
2021年,宁波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的目标。到2022年两会,宁波提出了一个更具雄心的目标——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
从2021年的GDP增长情况来看,或许可以猜测宁波上调目标的原因。2021年,宁波GDP达到14594.9亿元,对比上一年名义增长了2186.2亿元。尽管2020年因为全国疫情的影响,导致当年GDP基数普遍较低,但2021年宁波的GDP增量数据仍然足以令人振奋。站在2022年初的时间节点上,到2026年宁波GDP如果要达到2.2万亿的目标,5年里的平均GDP增量需约为1480亿元。
2022年,宁波GDP增长了3.5%,名义增量为1109.4亿元,这一数据在上述7座城市中仅低于武汉,但距离1480亿元的平均目标值仍有一定差距。宁波提出了2023年GDP增长5.5%以上的目标,若能如期实现,GDP增量料将再次有不错的表现。
在宁波之后,2022年,青岛和无锡均距1.5万亿元GDP有一步之遥(14920亿和14850亿),在当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地均提出了202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台阶的目标。若要如期达成目标,则未来4年的年均GDP增量需达到1280亿元左右,而假如提前一年冲刺,即2025年突破2万亿GDP,年均GDP增量更是需要达到1700亿元左右,这无疑是更大的挑战。
参照2020年的情况,当年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但2021年经济增速反弹,其中青岛和无锡2021年的GDP增量曾分别达到了1736亿元和1633亿元。2022年,全国面临了多重超预期困难的挑战,随着年末全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2023年青岛和无锡能够多大程度上演GDP增速反弹,将决定两地冲击2万亿GDP城市的进度。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不只是青岛和无锡,在迈向2万亿GDP的征途中,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同样有赖于持续的经济复苏,需要使投资、消费、外贸能够全方位恢复,从而使经济重回一个更高的增速水平。
如何迈向2万亿?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从外部看,随着发达经济体的连续大幅加息,全球经济正在明显降温,我国的出口或面临压力。关于2023年的工作重点,上述7座城市中,武汉、南京、青岛、无锡等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扩内需”放在了首位,这包括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市场主体等,其中尤其是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列出了一系列促消费的实招。
2022年,受疫情冲击的影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而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的消费下降幅度更大,降幅分别达到了-0.8%、-5.2%和-1.4%。
展望2023年,随着消费场景修复,社会流动、商务活动等迅速恢复,以及资金层面超额储蓄的释放,居民收入确定性提升,都将有效支撑消费复苏。武汉已经明确提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宁波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要强调了“加速产业能级跃升,着力增强实体经济竞争优势”。2022年,宁波三次产业之比为2.4∶47.2∶50.4,实体经济在整个城市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且高技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6.3%、5.8%、4.4%和4.3%,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3.8%)。截至2022年,宁波已培育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居全国第四位,仅位列北京、上海、深圳之后。
关于2023年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新目标,宁波提出,持续壮大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2个、产业链共同体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不止宁波,城市GDP迈向2万亿,需要有优势产业的支撑。上述7座城市中,杭州是“数字经济第一城”,电商平台交易量,数字安防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市场份额等均位居前列。但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相比前几年出现下滑。如何厚植数字优势,以打造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成为杭州接下来的重点之一。
武汉则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优势,尤其是在全国乃至全球光通信领域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于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力,武汉今年提出,将开工建设中信科移动、捷威动力电池等20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海康威视、小鹏汽车等8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东风本田四厂、迈瑞医疗等1500个工业项目。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万亿GDP城市数量已经达到20余个之后,“2万亿GDP”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关注点。城市GDP迈向2万亿的过程,不仅仅意味着经济规模扩大,同时也很大程度意味着城市能级、创新力、辐射力的进一步跃升,这包括产业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上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等,这些将进一步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gem2
关注
主题数869
胡鑫宇母亲发文:在找你真相的路上,不会停止
阅读 6139
一图看清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专家称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阅读 5022
斥资近 50 亿 比亚迪订购 8 艘汽车滚装船
阅读 425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