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5个萌娃空中摔落:火爆春节的西北“社火”,为何非上孩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5个萌娃空中摔落:火爆春节的西北“社火”,为何非上孩子不可
[ 复制链接 ]
6个53
2023-2-11 04:45:06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
“社火娃”也因呆萌可爱,扮相有趣引起全网围观而走红。不过,他们在表演中吃零食、嗜睡、哭闹的行为,也遭到网友的戏闹或质疑。
此外,狂欢之余也有意外发生,2月4日西安市一地耍社火时,5名“社火娃”从芯子上掉落,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非遗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社火队表演备案制度;社火队应着重加强对社火道具的更新、维护,加强表演时的安全防护。有业内人士建议,把给社火队队员特别是“社火娃”购买商业保险,推广到乡村社火活动中。
5个“社火娃”表演时摔落
2月4日,西安市西咸新区斗门街道荆寺村耍社火时突发意外,5名“社火娃”从芯子上掉落下来,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2月6日,斗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5个孩子均已留医院观察,身体状况平稳,该村2月5日元宵节耍社火被叫停。2月8日,该村村民张韬(化名)告诉记者,5个孩子目前正在医院治疗,病情稳定。
据张韬了解,今年耍社火的活动,之前已向村、街道办等单位报备。社火队没给“上芯子”的孩子买保险,他们的治疗、赔偿等费用应该是由社火队、村委会承担,最终如何处理暂未定论。
荆寺村耍社火时孩子从芯子上掉落(媒体报道截图)
西安一位社火老艺人称,社火队会在春节开演前最少一个月开始准备、训练,准备充分的社火队一般不会出现意外事故。上述意外,可能是芯子年久失修,焊工维修时焊点出了问题,或是芯子采用生铁所铸,一旦受力不均,容易断裂。
狂欢之余,如何防止意外发生?西北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非遗专家建议,各地在开展社火表演活动前,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对社火队的后勤、安保等人员是否完备进行指导和监督;社火队不仅要考虑从选演员、妆容、服装方面实现社火表演的玄妙,更应着重加强对社火道具,特别是芯子等的更新、维护;此外,一些商演的社火队给“社火娃”买商业保险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西北多地“社火娃”出圈
尽管一些地方社火表演出了意外,但还是难掩网友们对西北社火和社火文化的追捧。
社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祈求五谷丰登祭祀土地的盛大狂欢和年节庆典活动,它源于古代的驱傩和春社秋社民俗活动,乡村以社火队(社)的形式进行组织,融合庙会和集贸文化活动。
社火实为年节时的“乡村狂欢节”。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俗专家王智介绍,社字拆开就是祭祀土地,农耕文化最重视土地,广义上的社火包括锣鼓、芯子、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多种形式。
西安冯村社火资料图(来源:西安文联微信公众号截图)
今年春节,青海西宁鲁沙尔社火、甘肃兰州铁芯子社火、陕西西安冯村芯子社火等精彩不断,纷纷“出圈”。
王智介绍,在西北地区,几乎各个村堡都有传统的社火队,大村一村多社,小村一村一社,或多村组成联社,社火形式多种多样,如马社火、芯子社火。而社火表演的经费往往是来自村民募捐,参与活动的锣鼓队、角色扮演者芯子孩童都是村民志愿者。
今年社火为何格外火爆?王智分析,乡村耍社火就是辞旧迎新、驱疫打鬼、敬土地神,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一个村庄耍社火往往是一年一小耍、三五年一中耍、十年一大耍的惯例,而且每逢丰收之年要大耍,大灾大疫之后之年必耍社火,以此辞旧迎新,希望国泰民安、幸福安康。疫情政策优化后首个春节,自然成了乡村耍社火的绝佳时机。
芯子技艺往往代表着高超的社火表演艺术水平。王智解释,芯子有背芯子、肘芯子、抬芯子、车芯子等多种类型。如今尤以车芯子为多,一般在小型汽车上固定芯子桌,桌上固定芯架芯台。芯台上再将一两个或多个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着戏剧服装,在行进中表演玄妙、惊险动作。
西北社火“出圈”的同时,各地“社火娃”的短视频也在社交平台走红。“社火娃”是在社火表演中装扮各种人物角色的孩童,俗称为“上芯子”。王智表示,家长都争着抢着想让孩子“上芯子”,寓意着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近日,在陕西汉中举办的一场社火文化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认为,社火也传递着勇敢和创新精神,其中孩童需要勇气才敢“上芯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的表演形式、道具和传播渠道也在不断革新。
3岁半孩童成网红“社火猴”
在青海西宁湟中区鲁沙尔镇,相传社火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是市级非遗,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在当地演出。
鲁沙尔社火队伍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踩高跷。然而,今年在该社火表演中最亮眼的却是3岁半的小启勋(化名)装扮的“社火猴”,他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去打卡。
小启勋的父亲李子琳曾是鲁沙尔镇社火队的一员,2019年元宵节是他最后一次踩高跷。中间几年停演,这个正月再次开演。今年,李子琳本打算带着儿子好好看一场踩高跷,为将来“子承父业”打基础。“去年我给儿子做了一副30多厘米高的高跷,在家里教他练习,等他长大了送去社火队踩高跷。”
临近社火演出前几日,有亲戚建议直接让小启勋先作为踩高跷的配角,在地面扮“社火猴”。李子琳犹豫不决,担心儿子年龄小,表演时太累和哭闹。
其实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在社火队伍里的安全问题。最终,家人还是决定让小启勋参加了今年的社火表演。“之前没赶上社火队报名,演出前就自己掏钱给儿子买了孙悟空的道具和服装。”
青海西宁鲁沙尔社火走红的“社火猴”(视频截图)
李子琳说,他见过社火队有人踩高跷出意外,有摔断腿、摔断鼻梁的,还有磕掉牙的。一般社火队会给踩高跷的买商业保险,因踩高跷意外死亡或受伤,能获得相应的理赔。
专业的社火队出现意外的概率极低,一旦出现意外,会伤及到地面的扮演者。因此,在小启勋参演期间,他的父母、姑姑、舅舅等亲戚轮流陪护,照顾孩子的吃喝,哭闹时安抚他的情绪。“最重要的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寸步不离。”李子琳说。
令李子琳意外的是,小启勋不仅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演出,还因呆萌可爱、潇洒自信的角色表演,意外走红。演出期间,李子琳和妻子忙于照护小启勋,结束后刷短视频才得知儿子首次参演圈粉无数。
李子琳酷爱社火,儿子走红后,他更坚定了让儿子将来进社火队的想法。他说,先让孩子从小感受鲁沙尔社火的快乐,喜欢了才会热爱,长大了才愿意去传承这项非遗文化。
有“社火娃”在空中酣睡
在甘肃兰州,皋兰县什川铁芯子社火最为出名。铁芯子的高度一般为5米至7米,分三、四层设计,每台铁芯子上多则四五人,少则二三人。
追其源,初始人们用面团捏成猪羊牛鸡和人物造型,供奉于仙桌上,拜神祭祖。后来改用铁器打造铁芯子,将5至8岁的孩童装扮成戏剧人物造型固定在铁芯上,在社火表演中锣鼓在前开道,前呼后拥游行街市,热闹非凡。
皋兰县的魏存军儿时每逢春节都追着社火队,去看铁芯子表演。他说,社火队闹社火的装扮者常装扮的有《西游记》《铡美案》等传统剧目,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装扮一些展现社会风尚的新剧目。
魏存军曾在表演中担任过锣鼓手,后来他在外地上大学、工作回乡渐少,可每次过年他对女儿魏乐濛讲起这项家乡非遗,却是滔滔不绝。
甘肃兰州铁芯子社火中“社火娃”出现困乏的一幕(来源:受访者供图)
今年春节,95后的魏乐濛第一次回皋兰县过年。元宵节,她把“社火娃”在铁芯子上装扮的《送子观音》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后,点赞近10万。然而,随着春节期间社火短视频的爆火,有网友质疑铁芯子上的“社火娃”拿着工资却在铁芯子上酣睡,吃零食是为了搞笑,也有网友担心他们的安全。
魏乐濛解释,这些“社火娃”凌晨4点至9点起床到社火队化妆、穿戏服,到下午一点左右开始在铁芯子上绑娃,随后表演几个小时,他们很辛苦,一般会出现困乏、嗜睡,甚至哭闹等现象。“给他们零食既是哄娃,也是他们的报酬。”
铁芯子下面有社火队队员全程保护,家长陪同。魏存军用三层的铁芯子举例,挑选顶层、二层悬空的“社火娃”体重不超过30斤,最下面的不超过8岁,加之铁芯子最下端受力集中的部分选用较粗的钢管钢筋铆焊,上部则用较细的但可承受孩童重量的小钢筋焊接,符合力学原理,这就是从孩童的安全考虑设计的。“铁芯子周边还有多名队员手持撑杆以便送吃的,拨开上方电线、树枝,关键时刻可撑住社“社火娃”身体,保证安全。”魏存军说。
探索社火“职业化”
西安高新区灵沼街道冯村社火芯子,以高、悬、奇、巧而名扬三秦。而冯村社火则代表了芯子社火的最高水准。
冯村社火又名“射虎”。“射虎”源于唐僖宗时期晋王李存孝拔箭射猛虎救百姓的故事,后百姓为其建祠堂,以社火庆典祭祀,并将李存孝射虎的形象装扮成社火芯子。
社火表演装饰一个台子,反映一个故事。例如表演前每个小孩装扮的人物均按戏中人物造型穿着、打扮、化妆,台前幕后有数十名专业的社火队员在服务。稚嫩的孩童,经巧妙的装扮后,造型惟妙惟肖,既引人发笑,又能看出一支社火队的真本事。
柏万荣曾是冯村一支社火队的负责人,组织、参演社火30多年。今年春节社火重启,他也去周边村子看了几场,“社火很热闹,年轻人耍得很好。”
年轻人耍得好之余,柏万荣也看出了问题。他说,现在上年纪的队员不演了,年轻人懂得穿戴、戏份、化妆、绑娃的越来越少了,社火人才青黄不接,久而久之社火文化传承也会受到影响。
西安冯村社火又名“射虎”(来源:受访者供图)
今年50多岁的李武是冯村一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从小在冯村社火表演中装扮过的角色多得自己都记不清了。
几十年前,冯村社火其实是抬芯子,即众人合力抬着芯子,扮演者立于芯子之上表演,演出过程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众无不叫绝。“如今,更多的是将芯子立于小型汽车车厢之上,省人省力。”李武说。
近几年,因为疫情社火活动少了,年味淡了,李武开始在社交平台传播社火文化。
今年春节社火重启,这也让李武迈出了探索社火“职业化”的第一步。他所在的合作社与西安汉城湖景区、兴庆公园合作,春节期间冯村社火进景区、公园。“闹了几天,圆满结束,既能让村里的社火文化‘名片’走出去,还能吸引游客到合作社观光旅游。”李武说。
李武坦言,村里春节玩社火的经费主要来自村民捐赠,有的村委会、街道办会资助一些,还有的社火队也会商演自筹。但如今经费也制约着社火演出和传承社火文化。他认为,时代在变,耍社火既要起到增加“年味”的作用,也要传承发展。
社火队商演买的商业保险(来源:受访者供图)
景区、公园管理单位出资作为耍社火的经费。李武说,此次参演的队员、“社火娃”有四五十人,合作方给的经费基本能包得住支出,还给社火队全员购买了商业保险。“每个人两三块钱的保险也不贵,特别是给‘社火娃’买保险很有必要。”
李武更喜欢把“社火娃”称为小演员。他说,小演员们早上8点随车出发到演出结束得花费大半天的时间,片酬是每人每天100元。这个片酬会应依据合作方支付的经费而定,但商演给小演员买保险和支付报酬,是对他们的保护和鼓励。
(来源:极目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6个53
关注
主题数839
26岁博士放弃北京户口回山东老家,发现国内埋藏最深金矿体
阅读 7515
包工头“偷拍张家慧打麻将”敲诈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无罪
阅读 4997
25岁男演员突发心梗去世,与杨紫、范丞丞合拍的新剧尚未杀青
阅读 4210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