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专家对年轻人“无感”,年轻人自然对专家反感

noraz 2023-2-11 04:45:06
评论员 陈思
有人说,所有人都试图把握年轻人的喜好,只有 " 专家 " 在挑战年轻人的底线。
最近," 专家 " 们的一些奇谈怪论,轮番成了热搜。" 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 给 00 后增加工作强度 "," 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 "…… 如果不说这些建议是专家给出的,我还以为是老家村口昏聩的老大爷,又在宣扬他的封建愚昧。
从这些建议的内容中,看不到 " 专家 " 的专业性,但却能看到,他们习惯于,将问题归结于年轻人的 " 不明智 "、" 不努力 ",习惯于将消除社会症结的希望,寄托给年轻人。似乎多往年轻人身上抽一皮鞭,磨盘就能转动,机器就能轰鸣,生育率就能提高,经济就能变景气。
发表这些观点时," 专家 " 们有没有考虑过年轻人和 00 后们,正面对着高昂的房价、萎靡的就业市场和巨大的养育压力?




" 专家 " 不共情,年轻人如何共鸣?专家对年轻人的生活无感,年轻人自然对专家的建议反感。
这不是反智主义在消解权威,也不是两个群体在争话语权,仅仅年轻人厌倦了 " 背锅 "、厌倦了 " 说教 ",厌倦了那些目光里的高傲和狭隘。
要在年轻人心中重新树立起专家的形象,就要防止专家的泛化和专家的污名化。不要随便给沽名钓誉的 " 半瓶水 " 冠以专家名头,也不要在传播专家观点的时候断章取义,加剧公众的误解。




随着网络的普及,公众的知识水平和分辨力在提高。如果没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越来越难以很好地解答一些社会问题。这给专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认知不能与时俱进、贴近实际,很容易就会被时代和年轻人抛弃。
专家头衔得来不易,他们在自己学科和相关领域里所掌握的知识远超我们普通人。一定程度上尊重专家的意见,就是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当然,前提是 " 专家请自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