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造车,华为的第二张底牌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造车,华为的第二张底牌
[ 复制链接 ]
123457710
2023-2-14 21:44:16
一则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停止职务的消息,外加一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代替王军、陪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到阿维塔参观的照片,将华为车BU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时间,业内传出了各种猜测。
有熟悉内情的人士称,去年底王军便受到内部处分,停职消息当时就已确定,“但是否离开华为目前还没有定论”。
也有相关方表示,王军之所以被处分,很大程度源于2022年其主导的华为HI模式进展欠佳。
还有人透露,王军被停职其实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华为非常重视自身培养的干部,只要没有犯下原则性的错误,一般不会轻易让人离职,而是会进行新一波的调用或轮换。
种种言论,难辨真假。但相对于王军停职始末,圈内人士更为关注的还是:王军停职会为华为汽车业务的未来走向带来哪些影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们将面临什么?更加重要的是,力挺华为造车的余承东独揽大权之后,华为造车还会远吗?
智选与HI不可兼得?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所辖之下,余承东与王军是华为车BU最得力的干将。双方二人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余承东是华为智选模式的支持者,代表作主要是AITO问界,王军则是华为HI模式的主要负责人,合作品牌有极狐、阿维塔。
这两种模式的业务运作方式有所不同,所涉及品牌的旗下产品销量也千差万别。
华为与车企有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即为车企提供所需要的零部件;第二种是HI模式,即和车企一起打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目前业内的主要代表是极狐、阿维塔;第三种智选模式,则指的是华为全程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营销和渠道工作,在三种模式中合作范围最广、也最深入,AITO便是这一种。
2022年,AITO销量表现亮眼。数据显示,自2022年3月开启交付以来,AITO问界系列销量超8万辆。在此带动下,赛力斯2022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3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38%~109.36%,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报告期内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正增长。基于AITO漂亮的上扬曲线,不少业内人士评价其为新势力中的“一匹黑马”。
相比之下,极狐与阿维塔就没有那么幸运。新车交强险数据显示,极狐2022年累计销量为11895辆,北汽蓝谷预计2022年净亏损52亿元~58亿元,当然,年度重点车型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发布较晚(7月)可能是一部分原因。阿维塔交付更晚,2022年12月底进入市场,截至2月5日,累计交付2000辆,距离2023年10万辆交付目标依然较远。
AITO珠玉在前,不仅增强了华为深度介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车企寻求与华为更深入地合作。资料显示,除了AITO,华为已相继与奇瑞、江淮等品牌敲定智选车业务合作。
虽然目前极狐仍以HI模式与华为合作,但其也正在不断挖掘与华为的合作深度,逐步向智选车模式转型。据悉,阿尔法S华为HI 版正在逐步入驻华为门店,同时,极狐也已决定与华为深度合作、共同设计下一款新车阿尔法E。
基于AITO、极狐、阿维塔三者的不同表现,或许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无论是阿维塔,还是其他更多寻求与华为合作的车企,未来都不会只停留在传统供应商或HI模式,而是会像极狐一样逐渐深入,最终走到智选。
不过,针对业界所关心的——王军停职是否会令极狐、阿维塔与华为的合作陷入瓶颈,华为、阿维塔与极狐均对此表示否认。
极狐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华为之间的沟通并没有受到影响,双方依然在积极对接之中,未来的业务规划也会如常展开。阿维塔内部人士也认为,HI模式经过了华为巨量的资源投入,已经上升为华为的重要技术资产,华为不会改变该业务的运作模式,但未来具体的打法可能会有所调整。余承东则一锤定音道:“(王军被停职)是正常的人事变动,华为在汽车业务方向上没有变化。”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自2019年华为首次以Tier1的角色高调亮相上海车展以来,华为要造车的“绯闻”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尤其是近两年,从标准化零部件的供应到HI模式再到智选车,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不断升级,更是难以洗脱想要造车的嫌疑。
认为华为会造车的人,理由很充分:华为已经从技术、产品、营销三大核心领域介入AITO,最近更是把AITO海报右上角的logo从AITO换成了HUAWEI,造车的野心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认为华为不会造车的人理由也站得住脚:智选模式下,华为除了不造整车,其他什么都干了,干嘛还非要亲自造车呢?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华为汽车业务板块的一把手,余承东本人是“造车派”的坚定拥趸。这并非猜测,而是得到了现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亲言认证。徐直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华为最高层最终选择了不造车方案,因为“老余只有一票”。这也是外界盛传余承东独掌大权、华为距离造车会更近一步的主要原因。
针对华为内部以及外界关于造车的种种争论,华为官方以反复强调的方式坚决否认。2020年10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甚至因此专门签发了一份《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严辞厉色明确“华为不造车”:“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戏剧性的是,这份《决议》的有效期同样十分明确——只有3年。也就是说,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将在今年10月宣告到期。与此同时,华为也将迎来新一轮重要的人事变动——任正非之女、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即将于4月1日首次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再加之以余承东已经在汽车业务上集权,届时,华为关于造车的态度是否会迎来360度的大转弯?我们或许可以从华为中期财报中窥见一二。
华为2022年中期业绩显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净利润率5.0%;其中,终端业务收入为1013亿元,在华为三大业务中占比最高,但与2021年中期业绩同比减少344亿元、下滑25%,拖累总体营收同比下滑5个点。
华为终端业务的下降顺应了全球手机市场的走向,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了一成以上的降幅,再往前看几年,全球手机市场的增速不说下降明显,也在逐步放缓。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内,华为的终端业务很大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回升。对比之下,置身于突飞猛进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车BU更像是华为手握的第二张底牌。
主营板块开始走下坡路,掌舵人任正非首先有了危机感。2022年8月,其在《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讲话中提到,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以保证度过未来3年的危机,华为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2023年预算要保持合理节奏,盲目扩张、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闭。
这些压力无疑传导给了华为车BU,传导给了余承东。要知道,虽然华为没有披露汽车业务具体的营收数据,但华为车BU成立3年来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余承东本人也公开承认:“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承压之下,在2022年12月的华为内部会议上,余承东也下定决心:“车BU要在 2025 年实现盈利。”
结合以上种种,我们或许更应该倾向于,寻求盈利是华为车BU的当务之急,造车暂时还不会纳入华为的短期目标。毕竟,整车制造环节投入大、利润低、回本周期长,对于此时的华为而言,要持续将巨额资金投掷到汽车业务之中,风险太大。
当然,世事无绝对,从长期来看,实力强大的华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再甩出造车这第二张底牌,也不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123457710
关注
主题数38
实验室模拟电路全教程实验室
阅读 7623
经济日报:进退之间说神龙
阅读 2935
失速中的小鹏,向组织架构“动刀”
阅读 271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