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噩耗!中国金融学科奠基人黄达去世

zhangwanxi 2023-2-18 21:49:42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公开资料显示,黄达,1925年2月22日出生,天津市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达于1946年就学于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黄达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从198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黄达生前还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黄达2011年6月1日获得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他编写的金融学科教材《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已成为经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金融学子。



黄达致力银行货币、金融学研究超过60年,对新中国金融学科的创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有人称他为:“中国货币理论研究及开拓者”、“中国金融学奠基人”,但自诩为“土法上马”、自学成才,从马克思主义转向货币金融研究的黄达更看重自己教书育人的成就,“要在中国的讲坛上,结合中国实际,面对中国学生,讲授先进的货币银行学”,是他最大的愿望。
与很多“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黄达自称“只留下四本教材”——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80年代中期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90年代的《货币银行学》、21世纪初的《金融学》。
黄达编写的第一本统编教材,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由于封面为蓝底色,学生都叫它“蓝皮书”,阐述了货币流通与信用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1981年,黄达编写了《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这本书也因封面底色而被称为“黄皮书”。书中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对计划经济中的货币、资金、财政、金融关系进行了阐述。
2004年,黄达主编的《金融学》出版,这是中国金融学科发展中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这本书是黄达花费数年心血研究界定的宽口径“金融”为范畴,与现代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同步,充分吸收国内外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立足中国实际搭建的金融学科基础理论框架。这个新的框架取西方金融与中国金融之精华,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于一体,以逻辑和历史的线索交织金融原理与实践发展,以现代货币创造机制联结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以原理阐释和问题讨论贯通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精巧地架构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学科理论殿堂,代表了同期中国金融学科基础理论教学的最高水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