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为什么这年头是个人就能造车,这事真就没门槛?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为什么这年头是个人就能造车,这事真就没门槛?
[ 复制链接 ]
平凡7
2023-2-19 14:43:52
上个月过年回家,脖子哥是切身感受到了电车数量的突飞猛进。
就我老家那个十八线小县城,之前是路上偶尔才能看到几辆电车,可今年发现绿牌已经占据了大街小巷,并且本地车还不少。
要说这两年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确实是势头正旺,根据中汽协数据,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占率从前一年的 13.5% 直接飙到了 25.6% ,提前三年完成了 2025 年市占率达到 20 %的目标。
市场发展好,银子少不了,火热的新能源市场迅速勾住了一些公司的小心思,所以我们能看到新冒出的汽车品牌一波接着一波,像什么之前做电视的,做手机的,还有做电动自行车的,都要来掺合一脚,说起自己的 生财造车之道也是一个比一个专业的。
确实,电车拿掉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两个燃油车上最复杂的零件,让整个车辆结构都简单不少。
李书福当年语惊四座说出 “ 汽车不就是一个壳子四个轮子加两组沙发吗 ” ,被同行笑话根本不懂汽车。结果今天咱再套在电车上看,你别说,好像还有几分道理。
只是,就算是电车结构简单了许多,那也是想造就可以造的吗?
既然那些和汽车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都来造车,编辑部就来了个想法,
我们能不能也撺出一辆自己的电动汽车呢
。
万一车子造出来差友们很喜欢,都要来支持一辆的话,新势力里多个差评也不是不行。
第一步就是想想要造个啥样的车,首先排除 SUV ,烂大街了太没意思。
我们要做就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诶,两门纯电小跑车感觉可以一试,做的人少还贼拉好看。
原谅我的灵魂画手▼
动力上反正是电车,马力也不值钱,要个 300 匹不过分吧,后头再配上个大尾翼,怎么帅怎么来。
大家都有的辅助驾驶咱也得有,还要往车里头多整点屏幕,能连 Switch ,下班后大家就去车里打游戏。
有了这些初步的想法后,接下来就开搞了。我们联系了一位为主机厂提供车型试制方案的业内人士强哥 ( 化名 )。
这一沟通,
我越发觉得造一台差评汽车不难的,甚至还挺简单。
造车的步骤都有啥,强哥拿他们经常做的紧凑型 SUV 来举个例子。
首先是整底盘,一般这种试制车都是根据需要选用成熟的底盘,有一些车型他们可以直接向对方厂商购买底盘用于改装。要么就去买二手车,甚至要求不高的话还可以买要报废的车。
对于底盘的一些功能,也是在市面上找成熟方案做就行,电机电控这些车辆基本零件当然可选的不用愁。
而辅助驾驶这样的附加功能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原车要有稍微改下也能用,要是没有市场上也有现成的东西可以买来匹配。
底盘做好后,再就是车身部分。
如果改动点不多的话,有些是可以在原车基础上做方案。
但我们的要求是外观必须原创,因为这样才代表它是独一无二的。
别担心,也能搞。强哥的公司不直接做这些,他们会分给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做,先确定外观方案,再根据底盘做出与之匹配的车身。
最后,把改好的底盘和原创的外观整一起就行。
对咯,就是
车辆换壳。
到这里,相信大伙儿也明白了,差评要撺出一台车两门纯电小跑车出来,其实也不是咱有技术,只要你找对人就行,接下来就是钱的事。
那造这么一台车,我要花多少钱呢?
强哥他们之前做过的试制车,光在底盘上就得花上 200 多万,并且不算改动复杂的。
但我们要做的纯电小跑车,改动就大了。
因为市面上这样的车型少之又少,基本就需要把别的车拿来魔改,
要么买油车搞油改电,要么就把大电车往小了改。
相较之下,油改电的改动程度或许会更小一些,主要就是把电车上三电系统需要的空间给留出来。
但不管咋改,整体金额肯定是要往上走的。
然后在车壳上,算上设计费、工装费、材料费等等,没个 200 来万也整不下来。
也就是说七七八八加一起,这台车已经要投 500 万了,这还没加太多功能,要再搞点定制化的星空顶大尾翼啥的,就是四个字:
上不封顶
。
既然造车技术上问题不大,那脖子哥就有一个大胆的要求,这车要能在公共道路上合法行驶,也就是
一台能去车管所正规上牌的车
。
什么样的车才能上牌呢?
买过车的差友肯定知道,新车上牌的时候你要带着一堆材料去,里头必不可少的一个是
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
。
这张随车附带的合格证可太重要了,它代表了车辆通过了厂商的所有出厂质检流程,在合格证的背面也会记录车型种类、 VIN 码、技术参数等具体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个合格证不是什么厂都可以出具的,能打合格证的前提是要取得汽车生产资质。
资质这玩意儿,坊间又称之为
“ 准生证 ”
。
对于造车多年的老牌厂商来说,资质当然不算问题,但要是之前没造过车,这张准生证可是个宝贝了,想要就得按这三步来:
投资许可、生产准入和产品准入
。
第一步是花钱弄厂子嘛,有了工厂后,再把生产线给整好,证明你有批量生产的能力,最后就是对生产出的车辆进行审查,通过公示后才能上市销售。
流程说起来简单,但真要一步一步操作起来可不是个容易事儿,就说生产准入这一步,工信部要派人直接去厂子里审核,验证你是否有造商品车的能力。
这就有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你买了这堆设备本来是为了生产车的,但是你要不造车怎么证明你有造车的能力,所以你还得先造点试制车出来才行。
光造一台啥也证明不了,你起码得来个三五百台吧,那本来我只是要造一台,一下变出了几百台,整这么多不得给差友们抽一个?
反正就是,
拿资质是个麻烦事
。
然而,麻烦不代表不能做,撇开上面那些不谈,拿资质其实非常关键的一点是钞能力。
就说最开始的投资,这几年的车企一般投入都超过 30 亿,后面工厂设备啥的也少不了花钱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在一些省点钱出来,比方说拉一些已经混得不太行的汽车厂商谈谈合作,或者采取像蔚来 - 江淮那样的代工模式。
但不论咋算,要想要搞定资质,票子肯定是要大笔大笔往外吐的。早在 2016 年, 200 亿元就是新造车们公认的资金门槛。
emmm...我们想要够得着门槛,还得靠差友们多多支持啊。
这里要说声抱歉了,
属于差评的这台车,我们最终还是没有搞出来
。
因为老板给的预算只有 100 万,连个底盘都整不了,更别提后面的 200 亿了。
虽然车子没造成,但这回在了解到一些造车 “ 内幕 ” 后,脖子哥对一开始的问题有了一些答案。
一句话总结,
造一台车容易,造一批好车很难。
先是资质难,小米在 2021 年 3 月手握千亿官宣造车,工厂也如火如荼在建,但两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取得资质。
连小米这样的 500 强企业拿不到,其他公司就更不好说了。
资质这么难获得,有一个原因是
中国汽车产能整体是过剩的
。
据乘联会统计,截至 2021 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 4089 万辆,
产能利用率为 52.47%
。
这个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造车资质如此珍贵。
本来没有资质你还能代工,但工信部在去年发布了《 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代工模式双方企业都需要资质,也就是
“ 双资质 ”
。
这直接堵住了一些新势力的造车路。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转行造车,弄了自游家 NV ,并且发布会都开完了,但车子一直卖,就是因为 “ 双资质 ” 的限制。
除了政策上在变规范,造车的资本投入也今非昔比。以前 200 亿能入局,现在你得 double 了。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告诉我们,
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是谁都可以进来插一脚的了,它的参赛难度正变得越来越高
。
光是把车造出来已经不易,而要想造出好车,卖出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
今年 1 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分享了一组数据,
过去 3 年,中国市场已经倒下了 75 个汽车品牌
,预计 3-5 年后,或将还有 60-70% 的品牌会面临关停并转。
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迎来了一场厮杀,留给新品牌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少。
大浪淘沙,谁家产品更有竞争力,谁才能活下来。
最后澄清一下,
差评能写车,会聊车,也愿意帮助车企宣传
好
车,但绝不会去造车
( 即日生效,有效期 3 年 )
。
撰文:
白日梦
编辑:
脖子右拧
封面:
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百度图片
第一财经,超100家车企工厂大幅闲置,仍有1046万辆产能正在建设中
雷锋网,中国造车新势力 苦“牌照”久矣
一号试车员,何为汽车生产资质?如何申请?
亿欧,长安汽车朱华荣:未来3-5年,近70%的汽车品牌将会倒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平凡7
关注
主题数56
今年最惨IPO:零跑的“老头乐”能跑多远?
阅读 2717
中国车企大手笔买船!运费月涨1万美元,全球汽车船迎大牛市 ...
阅读 2504
淘汰赛仍在继续,蔚小理并不能高枕无忧!
阅读 2427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