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陕西秦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陕西秦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 复制链接 ]
崔单纯
2023-2-21 18:50:06
原标题:陕西秦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本文转自【国家文物局】;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等多项重要考古成果。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初步搞清军阵排列规律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30平方米。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
“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工作为秦俑、秦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宝贵材料,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家表示。
发掘表明,俑坑的木质结构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构成的框架式结构,较其他陪葬坑由垫木—地板—立柱—厢板木—棚板木构成的厢椁式显得技术原始,据此认为兵马俑陪葬坑应是陵园中修建较早的一组陪葬坑。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俑坑内的长兵器主要为铍与戟,短兵器可分辨出两种青铜剑有等级上的区别,远射兵器解决了檠木的使用问题,防护设备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指挥设备清理出鼓与鼓槌。在俑的等级与军阵方面,明确了特殊俑的职能,初步搞清了军阵的排列规律。在车属遗迹方面,清理出笼箙等遗迹,并判定其为车配置装纳杂物之器,并非马槽。
发掘显示,陶俑制法取得新突破,明晰了陶俑的制作程序。俑的双臂单独制作,在陶俑躯干完全制作好并且二次覆细泥、细部雕饰完成后才粘接双臂。“物勒工名”有其具体实施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彩绘保护与文物修复也有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已修复陶俑140余件。
清平堡遗址:实证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清平堡遗址揭露出中心楼、南门及瓮城、显应宫、民居与商铺、堡外寺院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
中心楼原本为一座高台楼阁建筑,位于清平堡的中心位置,现仅存台体部分,台体下设四出券洞,连接堡内四条主干街道。中心楼本身及其在城址中的建筑布局,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市场,反映出营堡的商业功能属性。南门位于清平堡南城墙中部,与中心楼南侧券洞正对,门外设瓮城,具有军事防御属性。
专家介绍,显应宫位于中心楼西侧偏北,平面为长方形。建筑结构保存完整,前朝后寝、戏台与照壁、东西两庑的结构,体现出浓厚的中原文化因素。东西两庑出土的泥塑神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明代风格的形象和蒙古风格的形象,反映蒙汉两族人民交流融合、平等共处的情景。
据了解,在中心楼南侧街道两侧,还清理出分布有较为密集的小型建筑10余间,多为“一宇两内”结构,住房内有砖砌火炕,院落中有碾房或磨房的遗迹,为当时驻堡军民居住的普通民居。营堡外侧护城墩南侧的寺庙遗址,为一处南北向长方形院落,体现出清平堡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的浓厚生活气息与宗教氛围。
“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具有军事和商贸二重属性,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专家认为,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是长城两侧的民族与文化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的场所,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交流传承。
采写:杨亚鹏
编校:赵军慧
审核:赵 昀
监制:李 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崔单纯
关注
主题数627
没5G又怎样?华为成2022 Q4国内手机销量唯一增长品牌:Mate50立大功
阅读 4893
推特内部文件曝光 看美国五角大楼如何操控社交媒体
阅读 3783
出价上百次竞拍法拍房,最后花 40 万为自己的“心大”买单
阅读 292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