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起亚高管开撕比亚迪,隐藏着怎样的焦虑?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起亚高管开撕比亚迪,隐藏着怎样的焦虑?
[ 复制链接 ]
云海听松
2023-2-22 08:46:13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雷达财经,作者|李亦辉,编辑|深海
新能源整车龙头比亚迪,被起亚高管 " 怒怼 ",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近日,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 ( COO ) 杨洪海,在微博发文向比亚迪提出 7 句反问," 哪天你的产品能不在大街上自燃?何时你能标真实里程数?何时你可以不弄虚作假?" 杨洪海甚至将矛头直指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喊话 " 教育好你的团队 "。
从之前的微博来看,这次风波的起因,是杨洪海发起了一个关于 15 万 MSRP(厂商建议零售价格)价位内选油车还是电车的话题," 结果竟然引来了一帮比亚迪水军攻击我。"
这番炮轰,很快引起网友的热议。随后,在评论区杨洪海又回复网友称," 你 BYD 有本事全球卖车盈利 460 亿,不要靠政府补贴活着啊。" 但目前,杨洪海已经删除了这条微博。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考虑到排放法规和市场趋势,近年来燃油车风头逐渐被新能源汽车盖过,但起亚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比较羸弱,电气化推进落地速度缓慢。尤其在国内市场上,燃油车销量逐年走低,电车又迟迟不上市,如此情形之下难免焦虑。
对比亚迪而言,虽已拿下 2022 年全球新能源销冠,但盛世之下也不是没有隐忧,比如来自对手们发起的价格战,财报表现出的毛利率不容乐观;以及被起亚戳中的 " 软肋 ",即依赖于政府补贴等等。
杨洪海喊话王传福
" 王传福,请教育好你的团队。"
2 月 15 日,杨洪海在微博突然开怼,并抛出一连串反问," 水军也需要将(讲)素质,你说我们是棒子车,请先反思一下你的产品?BYD 品牌名字好听吗?不就是一句骂人的话吗?哪天你的产品能不在大街上自燃?何时你能标真实里程数?何时你可以不弄虚作假?何时中国海关乘用车出口数据第一名是你?"
资料显示,杨洪海是一名汽车圈营销老将,此前先后在上汽大通、上汽印尼公司以及华晨雷诺金杯任职,但随着 2022 年华晨雷诺金杯破产重整,杨洪海进入了起亚中国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
引发此番论战的,也是杨洪海此前通过个人社交媒体为新起亚 K3 造势时表示:" 搞汽车的都知道,15 万(元)以内坚决买油车,性价比最高。大家都懂得,因为电车的成本放在那里,厂家和经销商都需要赚钱。"
此外,杨洪海还强调:" 目前除了特斯拉,大家都在亏钱,但特斯拉没有 15 万(元)以内的产品。"
而这样的讨论,在汽车圈很常见,但也容易引起不同见解的 " 碰撞 "。比如有人评论说," 比亚迪秦 DNi,九万八,了解一下。"" 我选 9.98 万的比亚迪秦,毕竟落地跟你这个油车落地价差不多,还比你省油,还比你先进。"
对于网友们的 " 引战 ",杨洪海在微博中说:" 我在脉脉上发了一条关于 15 万 MSRP 价位内选油车还是电车的话题(只提到了特斯拉没有 15 万以内的产品,一个字都没提比亚迪),结果竟然引来了一帮比亚迪水军攻击我,井底之蛙的世界真的可怕。"
实际上,如果对比一下比亚迪在 A 轿市场上的新款车和起亚 K3 的价格,就能发现这次 " 口水战 " 背后其实是 K3 和秦 DNi 之争。
据公开消息,2 月 13 日,在新起亚 K3 上市发布会上,杨洪海表示,新起亚 K3 传承了起亚的品质基因,产品力全面升级,是同级车型中当之无愧的质价比之王。
据悉,K3 自 2012 年上市以来,已成为起亚在华第一款销量破百万的明星车型。这次推出的新 K3,在外观设计、安全智能科技和运动基因上均进行了升级,是专门针对年轻家庭打造的家轿。
新起亚 K3 共推出 6 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 11.29 万 -14.39 万元,而经过综合优惠后的 " 放飞价 ",仅 8.99 万元起,较 2021 款在售车型下调了 2 万元。
这样的定位和价格,被外界认为是起亚在华最有希望起量的车型。但正当杨洪海以 "15 万以内坚决买油车,性价比最高 " 的口号宣传新 K3 时,比亚迪却 " 杀 " 入燃油车售价区间,宣布 " 油电同价 " 时代到来。
据媒体报道,近日比亚迪秦 PLUS DM-i 2023 冠军版正式上市,共推出 55KM 和 120KM 两种续航版本的五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 9.98 万至 14.58 万元。其中,55KM 领先型的价格已进入 10 万元以内。
比亚迪官方宣称,秦 PLUS DM-i 2023 冠军版正式开启 " 油电同价 " 新时代,上市三天累计订单量就已超过了 15000 台。
从这些信息来看,仅就在价格层面,秦 DNi 已经是新起亚 K3 的直接竞争对手。因此不难理解,在华销售低迷的起亚,为何在新 K3 刚完成首秀之后,其中国 COO 杨洪海便把炮口对准了比亚迪。
起亚在华销量下滑
这场 " 口水战 " 的背后,进入中国超过 20 年的起亚品牌,近些年的销量逐渐下滑。
资料显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 " 东风悦达起亚 ")成立于 1992 年 9 月,由东风汽车集团、悦达投资、起亚株式会社共同组建,三方股权分别为 25%、25% 和 50%,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合资车企。
进入中国市场后,东风悦达起亚凭借出色的性价比,曾在国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旗下起亚 K2、赛拉图、起亚 K3 及智跑等多款车型受到用户喜爱。
2011 年,东风悦达起亚在华销量增长 30% 至 43.25 万辆,进入全国车企前 9 位。到了 2016 年,其在华销量触达巅峰,全年销售量达到 65 万辆。
但伴随着 2016 年起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相继发力,以及连续两年车市处于 " 寒冬期 ",韩系车也遭受了巨大的变故,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开始 " 跌跌 " 不休。
公开数据显示,2017 年东风悦达起亚销量腰斩至 35.95 万辆;2020 年其销量下滑至 24.9 万辆。随着销量下滑,公司净利润也进入连续亏损状态。
根据悦达投资的财报,2017 年至 2021 年上半年,东风悦达起亚营业收入分别为 299.33 亿元、334.19 亿元、232.81 亿元、219.4 亿元和 71.3 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1.23 亿元、-4.92 亿元、-12.99 亿元、-47.5 亿元和 -13.71 亿元。
多年亏损之后,东风汽车集团选择放手。2021 年 11 月 19 日,东风汽车集团将其持有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25% 股权公开挂牌出售,挂牌价格为 2.97 亿元。
2022 年 1 月 12 日,悦达汽车集团作为唯一竞拍人,顺利拿下东风悦达起亚 25% 股权。因为悦达汽车集团与悦达投资控股股东同为悦达集团,因此,在此次股权变更后,悦达系在东风悦达起亚中的持股也由原来的 25% 增至 50%。
天眼查显示,2022 年 3 月起,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改名为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 " 悦达起亚 "),主要股东为悦达投资、起亚株式会社和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不过,即便股权结构发生了调整,也没止住起亚的华的跌势。媒体引用数据称,起亚 2022 年在华销量仅有 94346 辆,同比再度大幅下滑。
而且年销不足 10 万辆的起亚,或已资不抵债。2022 年 11 月 14 日,起亚公司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合资公司悦达起亚负债总额达到了 2.2792 万亿韩元(约 121 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 2.1240 万亿韩元(约 112.8 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达到了 107.3%。
电动化转型方面,起亚也动作迟缓。按照计划,该品牌将于 2023 年到 2027 年间将在国内市场陆续投放 6 款纯电车型。
比亚迪也有隐忧
反观卷入这场风波的另一方比亚迪,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186.35 万辆,同比大增 208.64%,超越特斯拉卫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从销售车型来看,DM 混动车型全年累计销量 94.62 万辆,EV 纯电车型累计销量 91.11 万辆,混动车型贡献过半,相比之下特斯拉全年交付的 131 万辆均为纯电车型。
另外,在新能源 " 国补 " 政策退潮之际,以特斯拉为首的对手打起来价格战,目前包括问界、小鹏、零跑、蔚来等多家车企已相继加入降价大军。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田瑀近日表示," 特斯拉的降价提醒我们,新能源汽车竞争恶化可能已经开始。"
梳理财报可以发现,现阶段比亚迪和特斯拉在盈利能力上也存在明显差距。数据显示,2022 年特斯拉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 125.5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48 亿元),而比亚迪预计 2022 年至多 170 亿元的净利润。
反映在毛利率上,近两年比亚迪 " 汽车及相关产品 " 的毛利率已经连续下跌,且幅度较大,2020 年、2021 年分别为 25.20%、17.39%,2022 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仅有 15.89%。而 2022 前三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为 26.38%,利润率为 15.52%。
或是为了腾出更多利润空间,去年最后一天比亚迪官方宣布,正式确认其将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对旗下全系新能源乘用车涨价 2000-6000 元,新价格将于 1 月 1 日零时起生效。
这种 " 逆势涨价 " 的策略,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对新能源竞争格局会产生何种影响,还待观察。如果将目光再放长远一些,在新能源汽车较量的下半场,比亚迪能否顺利转型智能化,也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去年 6 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关心比亚迪智能化方面的进展,王传福回应称,比亚迪不会放弃任何核心技术,会进行深入研究和储备。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公司高度关注智能化发展。
2 月 7 日,长城证券在点评比亚迪的 1 月份产销快报时,提示其面临的风险包括: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及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LED行业信息」
云海听松
关注
主题数219
2022年中国商用显示市场出货量达到901万台
阅读 5867
92岁巴菲特不懂新能源?错过特斯拉,投石油股亏26亿,还遇“庞氏骗局” ...
阅读 4190
余承东独掌华为汽车,华为汽车热身该结束了
阅读 285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