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市值跌去1900亿,上汽集团为什么被冷落了?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市值跌去1900亿,上汽集团为什么被冷落了?
[ 复制链接 ]
甜心猫舍
2023-2-22 08:46:13
文 | 杨万里
当了17年销冠,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却被冷落了。近几年,在新能源春风吹拂下,汽车板块上演了大牛市。在这一轮盛宴里,上汽集团却成为了一只熊股。
自2018年以来,上汽集团涨跌幅分别为-13.22%、-6.72%、+6.78%、-13.79%、-27.77%,五年最高跌幅约53%,总市值蒸发超1900亿元。
截至2月21日收盘,上汽集团总市值为1777亿元,市盈率(TTM)为10.56倍。同期,比亚迪、长城汽车总市值分别为7998亿元、2963亿元,市盈率(TTM)分别为80.68倍、35.79倍。
不难发现,上汽集团的总市值落后于比亚迪、长城汽车,市场已经将其视为传统企业,所以未给出较高估值。
曾几何时,上汽集团搭上合资时代便车吃到了一波红利。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崛起,上汽集团躺赢的时代快结束了。
目前,上汽集团面临的挑战不少,例如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直未火,而热销的新能源车产品毛利率偏低,对利润贡献有限。此外,它还面临着特斯拉、比亚迪、造车新势力等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
股价为何不被追捧了?
昔日,上汽集团是A股的一只白马股,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该公司四年涨超6.9倍。
2018年是个转折点。从那年开始,上汽集团持续走弱,从32.39元最低跌至13.72元,在至暗时刻股价腰斩。如今,公司股价在15元附近,处于阶段低位。
从牛股变熊股,为何不被追捧了?
直接原因与业绩因素有关。
2018-2022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的营收规模分别为9022亿、8433亿、7421亿、7798亿、52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2%、-6.53%、-12%、5.08%、-4.58%。
同期,公司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60.1亿、256亿、204.3亿、245.3亿、126.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4.65%、-28.9%、-20.2%、20.08%、-37.84%。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从13.25%下降至9.65%,五个报告期合计下滑3.6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的净利率从5.45%下降至3.36%,五个报告期合计下滑2.09个百分点。
进一步看,业绩走弱的深层次原因又与公司销量整体下行有关。
2018年,上汽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705.2万辆。当年,合资品牌占比超过86%,传统燃油车占比超过98%,新能车占比低于2%。
此后的4年(2019年至2022年),上汽集团总销量每年递减,相继跌破700万、600万关口,2022年总销量仅为530.3万辆。
过去五年,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占比从13.4%提升至52.51%,新能源汽车占比从1.98%提升至20.23%,自主品牌份量增重,新能源产品有所优化。
今年1月份,受春节假期、国补退坡等因素影响,上汽集团销量为23.8万辆,同比下降47.75%。
上汽集团给2023年定下的目标是:“整车销量600万辆”。这意味着,在剩余的11个月份里,该公司要努力卖出576.2万辆,平均每个月销量需达到52.4万辆。
上汽集团能否实现销量KPI呢?该公司曾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在燃油车领域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当下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可能是上汽集团的发力方向。
布局新能车时间早,中高端产品却没火
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火爆于2020年。早在2015年,上汽集团就融了大笔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
2015年11月份,上汽集团宣布重大消息,定增150亿元,其中有72亿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
在2020年之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青睐度不高,原因包括使用便捷偏低、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等。
再看上汽集团,受多方因素影响,该公司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直没有火爆起来。与之相反,造车新势力曾凭借互联网营销和用户思维强势崛起,代表性车企为“蔚小理”。
为了赢得新能源汽车战役,上汽集团在2020年实施了两个大“动作”:
2020年5月份,上汽集团推出新独立运营品牌“飞凡汽车”;2020年11月末,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张江高科又推出了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然而,在发力纯电新能源道路上,上汽集团的进展不顺利。
2022年全年,飞凡R7的年度销量为3151辆,智己汽车的年度销量为4811辆,两款产品合计起来不到1万辆,不仅难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匹敌,甚至落后于造车新势力。
而在低端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集团创造了销售奇迹。
上汽通用五菱精准定位“人民的代步车”,主打微小型电动车市场,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并很快成为爆款。
去年,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累计销量为55.4万辆,贡献了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的销量。
五菱宏光MINI EV一骑绝尘,是喜是忧?
据了解,这款微型电动汽车似乎不太赚钱。券商机构预估,它的毛利率在2%-3%之间。另有言论称,它对上汽集团的利润贡献低于5%。
我们关注到,在微型电动汽车市场上,长安旗下的奔奔E-Star、Lumin两款车型去年合计销量达15万辆,奇瑞旗下的冰激凌和小蚂蚁两款车型去年销量超过19万辆,它们都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竞争对手。
五菱宏光MINI EV从毛利率上看性价比突出,销量也不错,不过上汽集团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脱颖而出,畅销的五菱宏光MINI EV是不够的,“飞凡”、“智己”两个品牌肩负重任。
新能源汽车群雄争霸
新能源汽车概念火了三年了,已从当初的“百花齐放”到“群雄争霸”阶段。正所谓“剩”者为王,大家更关注哪家车企能走得更远。
华为余承东大胆预测过:未来主流车企不超五家。
在造车行业,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小米创始人雷军、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蔚来创始人李斌相继释放出“豪言”。与之相反,威马汽车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刻,甚至被传出全员停薪消息。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景气度赛道,竞争也在加剧。
在这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尚且不知上汽集团能否成为最后的TOP5,但公司需要提前做准备,包括充沛的资金流、领先的新能源技术、符合消费者意愿的产品营销方式等。
对外方面,上汽集团挑战在增加。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两超多强”格局,比亚迪、特斯拉是两大龙头,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是多强选手。
在这个火热的赛道中,像科技巨头华为、小米相继参与。华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不造车”,但它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渠道优势去赋能传统车企),通过“软实力”获取较高利润。同时,小米从手机行业跨界汽车赛道,雷军将其视为“最后一战”,颇有破釜沉舟之意。
再看造车新势力,它们的业绩深陷亏损泥潭,却在营销模式、用户粘性以及智能化布局方面有一定优势。
值得一提,新能源汽车逐渐从“电动化”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据和软件或成为利润核心,上汽集团不能忽视这一潜在趋势。
有意思的是,作为昔日的“老大哥”,上汽集团对与华为合作不感兴趣。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面对股民提问关于与华为合作事项,公司董事长表示“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握“灵魂”很重要,新能源汽车的马拉松上,不掉队也很重要。上汽集团未来销量和股价上表现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FIB-TEM」
甜心猫舍
关注
主题数81
Molex莫仕数字给药设备帮助业界改进医药解决方案
阅读 7750
欧洲买下19万辆中国新能源车!一个国产品牌全球销量超特斯拉,中国汽车出口 ...
阅读 4337
与雷诺集团合作后,吉利却失去了沃尔沃
阅读 414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