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老人去世11年后出现,为何家属认错人?DNA鉴定专家解读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老人去世11年后出现,为何家属认错人?DNA鉴定专家解读
[ 复制链接 ]
林焕裕
2023-2-23 19:05:06
昨天(2月22日)下午,重庆忠县警方发布情况通报,对此前“网传老人被确认车祸死亡11年后‘复活’”一事做出回应。
很多网友对通报中提到的之前那具无名尸体辨认产生疑问:为什么当时家属认错了?当时为什么不做DNA比对确认?现在怎么又确定身份了?
橙柿互动记者就此采访了DNA鉴定专家。
1、为什么家属会认错?
从通报看,老人周康落在2014年1月12日从医院走出,1个月后,在忠县马灌镇大桥村路边杂草丛中发现一具男性尸体。据此前媒体报道,发现尸体的地方是在医院附近。
我们现在都知道,DNA,是用来鉴定亲子关系最有力的科学依据。而我们之所以长成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人,DNA起着作用。
警方工作中,无论是意外身亡还是被害的无名尸体,查找尸源、确定死者身份是警方第一时间要做的。实际中,确实会存在家属认错的情况。
举几个例子。
每年,每个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带,都有无人认领的尸体,有些是被害的,有些是意外,因为无人认领,安静地躺在殡仪馆里,成了无名氏。
有一年,舟山海域发现一具男尸。宁波一名渔民家属知道后,赶紧赶过去,辨认后,说正是自己失踪多日的丈夫。这位渔民出海捕鱼,失踪十多天,家人寻找无果,报案了。但经DNA鉴定不是。另有信息显示,台州也有位渔民也出海捕鱼失踪多日。最后经过鉴定,死者既不是舟山的渔民,也不是宁波的,而是失踪多日的台州渔民。
渔民出海捕鱼遭遇不幸,家属往往都四处打听,听到哪里发现浮尸,就会急着去辨认,还没等做认定,“一看到就说是他们家的”,因为海里遇难的遗体往往“面目全非”,穿着等浸泡后也较难辨认。
沿海渔民中也有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出海看到浮尸,会把死者运回岸边,如果有人认领家属会安葬,如果是无人认领,也会把他安葬,他们相信,这样这位兄弟会保佑他们安全。
还有儿子把母亲认错的。
有一年,在东阳西岘峰山脚下小溪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已经腐败了,是位老太。
老人属于意外死亡。后来,有个中年男子来认亲,在殡仪馆,一看到老人,他就哭了。他说,母亲患了老年痴呆,从家里走失,已经找了很多天,他打算把老人火化后厚葬,尽最后的孝道。但DNA数据显示,他不是老太的儿子。后来,DNA鉴定专家在数据库中发现,另一名无名女尸的信息与中年男子的信息对得上,她也是溺水意外去世的。
和影视剧里抱着死者痛哭的场景不一样,
现实中,“家属辨认时,大部分都匆匆看一眼就说是的”,DNA鉴定专家说,一来是家属急切的心理,二来也有害怕心理,“不会仔细看、有的站得很远看一眼”,鉴定专家说,近距离的,多半是去世的是孩子,家长抱着孩子痛哭。
辨认时,对“衣服穿着、体貌特征”等细节,家人也处于一个大概、想当然的情况,一来,因为
失踪多日,亲属不能掌握失踪家人的行踪,也并不确定穿什么衣服(中途有没有换衣服),“看着差不多”,至于体貌特征,一般发现尸体时,都有一定程度的腐败情况,如果是夏天可能是高度腐败更加难以辨认。
说回周康落这件事,发现无名男尸的时候是2月18日,距离走失有1个月,虽然通报称”尸表完整”,但其实,在室外,哪怕当时是冬天,气温低,尸体暴露在外,会遭到虫子破坏,比如苍蝇为代表的虫子,停留在体表产卵,随后孵化出蛆,蛆的口器分泌溶蛋白酶,溶出一个个洞,也就是“腐蚀”,蛆再变成蛹,蛹再变为苍蝇……
另外,通报说:当时有村民先辨认出系周康落。后经周康落侄儿、堂兄、侄女等多名亲属辨认,均认为死者为周康落。
从当时辨认的家属关系看,并不是和老人朝夕相处的,而且老人是在医院走失,他们对老人当时的穿着、体貌特征等只有大概的一个认知,再加上发现无名男尸的地点和医院很近等,多处巧合可能让家人确信“他”是周康落了。
2、当时为什么不做DNA比对确认?
现在,家人辨认后,都会再做DNA确认。
2014年,DNA这一鉴定技术,在公安系统中的运用,主要是为了破案。在确认死者身份等情况时,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认定,但比如像同父异母、异父同母和孩子的关系、对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等的鉴定,当时还在摸索阶段。
这块的鉴定工作当时主要是在社会上的司法鉴定机构开展。
而周康落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只有兄弟和侄儿等亲属,当时的技术还无法进行这类关系的比对。
由此,
可能在家人辨认后明确后,加上当时技术无法做到,就此认定无名男尸为周康落。
3、现在为什么能确定?
通报说,去年8月底,忠县乌杨街道有人发现一名流浪男子,随后男子被送到了当地救助站,救助站向派出所申报办理相关落户。
(去年8月31日,发现流浪的周康落老伯)
2021年1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打拐DNA系统”,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各地警方也相继与民政系统合作,一起帮助救助站的“无名氏”人员早日回家。有些留在救助站的人员,无法说出自己家庭住址、姓名、年龄,
通过采集DNA进行比对,是为他们寻找家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而这些年,DNA技术在警方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
像前述提到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认定,被称为全同胞关系,如果是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则被称为半同胞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人有23对染色体,即46条染色体,我们身上的基因一半遗传来自于父亲,一半基因来自于母亲。
全同胞关系鉴定,是指同父同母所生的子女之间,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鉴定。
像在一些寻亲案例中,寻亲者要找亲人,但发现父母已经不在世了,有人觉得寻亲者像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请公安、司法鉴定机构做一个全同胞关系鉴定,就可以知道结果是还是不是。
自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通过这种比对,有不少成功寻亲的案例。
半同胞关系鉴定,是指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鉴定。比如同母异父家庭,父母方都去世了,寻亲的人找到了疑似的兄弟姐妹,怎么鉴定呢?就要做半同胞关系鉴定。
半同胞关系鉴定中,同母异父较同父异母的情况更复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年被遗弃的孩子,如今要寻找亲人,父母可能都已经不在人世,他们依托采集DNA比对来寻亲, 男性寻亲者因为遗传基因规律,相对来说范围小;而女性寻亲者,哪怕是做全同胞比对,也较难,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比对的范围大。
所以,
一般情况下,要确定是不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对,而不是茫茫数据库里进行盲比。
回到周康落这事,2014年的无名男尸,通报称当时已经排除刑事案件,意味着是意外身亡,警方当时也采集了DNA,但如果该名死者的家人当时没报案,就无法在数据库中比中结果了。
无论最后“他”的家人能不能找到,之前,周家人以为“他”是周康落老伯,为他操办了后事、安葬了“他”,这些年也一直在祭拜,于“他”来说,也许是安慰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林焕裕
关注
主题数872
涟水一中校长俞军义何德何能如此任性?实名举报!
阅读 6043
有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刘鹤:根本不可能!关于房地产、企业家、疫情,他透露
阅读 4946
河北55岁男子跳冰河救人遇难,遗体仍保持救人姿势
阅读 454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