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解读|今年GDP预期增长5%左右,背后是千万以上的就业机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解读|今年GDP预期增长5%左右,背后是千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 复制链接 ]
激活
2023-3-5 13:30:07
3月5日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据报告,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报告还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怎么看GDP预期增长5%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
5%左右的目标高于2022年全年增长水平,同时也高于世界银行此前预测的4.3%,与中国社科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别预测的5%、5.2%大体相当。
“2023年是我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年,是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首年,稳增长必然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教授对澎湃新闻表示,“综合考虑到外部压力和国内的不确定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5%左右的预期GDP增速目标,为经济增长可能的超预期表现保留灵活空间,是科学而又合理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澎湃新闻表示,在2022年GDP增速为3%的背景下,如无意外情况发生,则在低基数的作用下,2023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实现的难度并不大。这就意味着2023年中国宏观政策还将保持定力,“大水漫灌”的现象不会出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也对澎湃新闻表示,2022年经济增长的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消费的反弹复苏比较明显,因此全年应能确保实现5%的目标。具体走势上,或前高后低;前五个月,投资和消费的情况都相对不错;到下半年,要重视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
“实现5%的目标,主要靠扩大内需,更重要的是稳定扩大消费。预计今年出口或全年负增长,关键领域的投资则非常重要,消费要发挥基础作用,摆在优先位置。”滕泰说道。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滕泰表示,把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在决策观念上的重大转变。目前,消费已经贡献了经济增长的65%以上,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不能把消费纯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工具,消费本身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是所有投资生产的目的。
郑后成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工作之首,表明在出口增速承压的背景下,扩内需是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首要任务。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只有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能使消费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促消费手段上,滕泰说,增加居民的一次性收入,有地方政府发消费券等手段,对消费的拉动是立竿见影的。其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包括房租、股市和债券的投资、存款收益等,金融资本市场的收益已经成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远来看,这要靠更健全的社保体系、就业,带来工资和劳务性收入的增长。
朱启贵表示,为了提振消费信心,一是要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二是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水平;三是坚持需求导向,顺应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推动消费供给提质升级;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急难愁盼,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五是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同共治,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消费趋势上,郑后成表示,在2022年低基数,以及疫情管控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消费增速大概率较2022年上行,但是消费增速也面临掣肘,这包括:2023年中国CPI温和可控;出口增速承压利空就业率;国际油价同比进入负值区间利空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
财政支出保持扩张态势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
2022年,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同时,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安排额度高于去年的3.65万亿元。
朱启贵表示,根据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的国际标准和外国财政工作经验,中国财政处于安全运行区间,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是安全的、合理的。
滕泰表示,从财政赤字和专项债的规模来看,2023年整体的财政支出保持扩张的态势,对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财政支出的投资方面上,要注意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率,降低低效和无效投资。
朱启贵认为,投资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快制造业投资,让民间投资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和短板领域投资力度。三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郑后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从具体举措看,主要和基建投资高度相关,此外,从历史经验看,在出口增速承压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通常位于较高位置,预计基建投资是2023年扩内需的“主力军”。
“对比投资和消费的乘数效应,目前,如果政府的财政资金用来发消费券,基本消费对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在农村是5倍以上,在城镇是3倍以上。而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门的测算,财政资金去做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全国只有约1.06%。”滕泰指出,据此推算,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省份,财政资金搞投资的乘数效应实际上小于1。所以更多把财政支出用于促消费,对宏观经济扩内需的作用可能要更高。
国内物价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可控
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CPI的预期目标是3%左右。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朱启贵表示,预计食品价格总体稳定。猪肉供给整体有保障,预计价格涨幅有限。近年来中国粮食连续丰收,农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除鲜菜受天气影响外,整体食品难有较大的价格起伏。同时,防疫措施不断优化,核心CPI有望回升。预计2023年核心CPI将由目前低于历史10%分位以下逐步回升。
滕泰表示,从全球看,2023年欧美的通胀都会快速回落,对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会明显减小。从国内看,很多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产品都面临着过剩的状况,因此2023年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胀,而是稳增长、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主要矛盾,是提高有效投资,更要扩大消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尽管今年海外通胀仍维持高位,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国内需求趋势恢复,以及极端气候变化等,国内对潜在输入型通胀压力需要保持警惕。但整体上,国内物价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可控。
周茂华表示,国内物价温和可控,不会对宏观支持政策构成影响。一是国内消费和内需处于恢复阶段,生产供给恢复保持领先;二是,粮食连年丰收,生猪产能恢复,工业生产能力强,居民生活必须品供应充足;三是,国内能源、原材料、居民生活用品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力度不减;四是,国内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等。
服务业吸纳就业功能有望明显恢复
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新增就业的预计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未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
滕泰表示,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疫情造成年轻人的就业率明显低于过去几年;同时,农民工就业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保持就业率的关键是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GDP数据增长背后,是千万以上的就业机会。”滕泰说,就业领域上,要重视服务业的就业。虽然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来讲,农业是基础,制造业是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但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在服务业。
周茂华也表示,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实现今年1200万新增就业岗位目标。今年防疫进入新阶段,疫情对经济活动干扰趋势减弱,加上纾困帮扶政策有力支持;像零售、餐饮、文旅、住宿服务业有望加快复苏,服务业吸纳就业功能有望明显恢复。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善就业结构等。
“受国际形势影响,国内的经济也相对比较严峻,一些企业还有个体商户先后倒闭,这就导致疫情结束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待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保持总体稳定。”朱启贵表示,各级政府要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激活
关注
主题数856
春节出境游太火爆,泰国预订量猛增近20倍
阅读 7141
退休后“翻船”?保险老将万峰失联
阅读 5429
(时政)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
阅读 516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