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高质量”优先,不搞强刺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高质量”优先,不搞强刺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复制链接 ]
叫你就要应
2023-3-6 14:15:07
原标题:“高质量”优先,不搞强刺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海通宏观
· 概 要·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经济目标如何设定?宏观政策如何部署?哪些工作任务值得关注?以下是我们的解读。
1
目标下调,强调“高质量”
增长目标下调。
今年GDP目标增速5%左右,较去年5.5%左右下调0.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过去的疫情扰动使得稳增长压力增加,目标下调也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5%目标增速大概率能够实现,我们预计今年GDP增速或在5%-5.5%之间。
但是增长目标下调并非意味着发展要求降低,而是更加强调“高质量”。对于总量政策,
报告强调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通胀目标持平,关注服务业再通胀压力。
2023年CPI增速目标3%左右,与去年持平。从海外看,2023年,“通胀”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变量,仍可能会对全球政策和资产构成重大影响。对于国内,疫情以来,国内服务业在供给端面临收缩问题。而在防疫政策优化后,需求边际回升,所以服务业再通胀压力需要警惕。
2
财政“加力提效”:赤字上调,力度适度
赤字上调,财政更积极。
对于财政政策的表述,从去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调整为今年的“加力提效”。2023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年提高0.2个百分点,那么相应的赤字规模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今年赤字上调,反映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但是考虑到去年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我们认为狭义财政的扩张力度相对适度。
减税规模或将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去年减税降费目标2.5万亿元,实际达到4.2万亿元。我们认为,今年减税规模或将回落,主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打好组合拳。
财政发力仍需依靠广义财政。
今年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500亿元。1月财政部表示,在财政支出强度上、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根据各地2023年的财政预算草案,今年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9万亿元,相比去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增长50%。我们认为,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前置或将延续,通过快发快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为重要项目的落地提供资金支持,但整体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基建项目的投资。
对于支出结构,我们认为有保有压。
基建、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科学技术等转型升级领域,仍会是财政支出的重点。
3
货币“精准有力”:依靠结构化工具
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从去年的“灵活适度”调整为今年的“精准有力”。
报告强调,“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认为,今年总量宽松空间有限,逆回购、MLF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年LPR和房贷利率或进一步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有降息空间。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多依靠结构化工具,以此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4
房地产:保优质供给,不强刺激需求
关于房地产政策,在供给端,报告强调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我们认为,供给端的调整主要是解救优质供给,而其它的供给可能面临出清风险。在需求端,报告强调“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这意味着,在需求端不再是强刺激,而是调整之前的限制政策,释放有效需求。
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延续分化趋势: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积已经回到近年同期均值水平(大概率是去年四季度积压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而小城市的成交仍然偏低。我们认为,房地产要见底或需要看到两个条件:一是大城市的地产政策明显放松。二是小城市的房价回归理性水平。
此外,考虑到稳定房地产市场,房贷利率有下调需求,这其中不仅仅是针对增量房贷,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5
扩内需:消费是重点,投资靠内生动力
报告列出今年的八项工作重点,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位居首位。一方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在消费领域,汽车、家电、餐饮、家居被称为“四大金刚”,这四大类占社零总额1/4左右,所以稳定大宗消费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我们认为,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或是今年促汽车消费的方向。此外,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
另一方面,在投资领域报告强调“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我们认为,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投资也不再走强刺激的老路。更多依靠“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投资方向,报告明确,“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6
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
产业政策仍然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我国产业向着高端、绿色方向发展中也更加强调“安全”,着力推进产业链薄弱环节。
这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在制造业,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于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双碳”仍然会持续推进,并对能源产业影响较大。对于能源政策的理解,我们认为可以从三条线索出发。一是关注重要能源。“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二是推广新能源。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三是节能。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此外,在互联网领域,延续积极信号。
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
“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对于科技政策,报告强调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一方面,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7
其他经济任务:哪些值得关注?
在稳外贸方面,
“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在防风险方面,
要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另一方面,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在民生方面,主要聚焦四个领域:一是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二是医疗,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三是人口,
“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是就业,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叫你就要应
关注
主题数887
网传“3男子闯红灯撞人并当街殴打”?深圳警方通报
阅读 5548
太火爆!普吉岛一大象营地采购6头大象迎接中国游客!泰国:今年有望接待中国游客500
阅读 5336
卡德罗夫:3个未成年的儿子很快将赴前线
阅读 5208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