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乳业逐步走出阵痛期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乳业逐步走出阵痛期
[ 复制链接 ]
wanhuar
2023-3-7 10:45:20
《投资者网》谢莹洁
作为疫情期间的受益板块,食品行业表现相对稳健。乳制品作为食品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居民日常消费,尤其是健康发烧友们最青睐的品类之一。
但受原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在2022年,二级市场对乳品板块热情降温,同花顺数据显示,乳品板块全年下跌约25%。
进入2023年,乳品板块重启景气行情。不过,饲料成本上涨驱动原奶价格上涨,而下游需求尚未恢复,令行业再次出现了对“倒奶杀牛”现象的担忧。
海关数据显示,豆粕、饲草进口价格同比上涨幅度明显,除了饲料成本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外,2022年伴随着人力劳动成本、防疫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和其他原材料物价的上涨,牧场的整体经营成本都保持在高位。
这也引来业界讨论,乳业未来是否仍有成长空间?成本承压下乳企如何熬过阵痛期?
(申万乳品板块近一年来二级市场表现)
需求疲弱 与“倒奶杀牛”
奶牛饲料成本高涨、奶价下跌、原奶滞销……各地奶农“倒奶杀牛”风波持续发酵,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北省奶业协会今年1月发布信息,河北每日喷粉储存的富余生鲜乳在4000吨以上,每天占用企业资金达1600万元以上。
无独有偶,山东省奶业协会指出,全国原料奶相对过剩,乳企喷粉比例超过20%,压力传导至养殖端,使在盈亏线上挣扎的养殖场愈发困难。
这并不是中国乳业第一次出现这类现象,但此次所引发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却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呢?
业内人士分析,奶业寒冬的背后,与巨头扩张高度相关。2017年,乳品企业对上游奶源的竞争拉开序幕,当低温奶变得热火朝天时,大型乳品集团纷纷布局牧场建设,并购优质奶源基地、抢占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和自建牧场的积累,第一梯队的乳企基本上实现了“奶源自由”,切断了众多奶农的销路。
与此同时,行业误判行情趋势,旺盛产能遭遇消费滑铁卢。2021年国内奶业形势良好,牛场全面扩产,然而2022年新冠疫情造成终端消费遇冷,乳企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资金压力也随之加大。而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国原奶价格大幅波动,进口增加,产能暂时过剩,造成企业库存增加。消费端供需失衡下,影响逐渐传导至上游养殖端。
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也给乳企带来了成本压力。国融证券分析,2022年奶牛饲料成本高涨,受地缘政治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创154.7点历史新高,同比上涨23.5点。世界玉米和小麦价格双双创历史新高,分别较2021年平均价格上涨24.8%和15.6%,豆粕行情创近十年来新高。
部分乳企业绩表现不佳
从多地奶业协会反馈来看,原奶供应增加、乳品消费低迷、养殖成本上涨、奶价持续下行,是导致此轮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减少被视为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受此影响,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如李子园(605337.SH)2022营收同比下滑4.5%至1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3%至2.22亿元。
业绩表现不佳基于多方面因素。产品销售层面,李子园以经销模式为主,直销模式为辅。其次是区域限制,公司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分布于华东地区。最后,公司的业绩依赖单一产品,产品主要是甜牛奶系列。
进口牛奶业务约占七成收入的品渥食品(300892.SZ)也遭遇了业绩下滑,该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1000万-1400万元,同比下降了85.3%-89.5%,品渥食品将之归因于疫情及国际局势,导致终端需求下降、采购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行业出现共同问题的情况下,乳企业绩下滑,主因可能在于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调整速度滞缓,业绩未能及时释放。
尽管短期内承压,机构多认为,未来乳品行业的影响因素会逐渐减弱,行业有望恢复增长。乳业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因此更容易获得资金的偏好。但也有业内人士持不同意见,认为考虑到人口红利下降等宏观背景,部分需求可能提前,但整体效果可能有限。
从二级市场的机构增减持情况看,基金经理们对乳业投资出现分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获得资本增持,如天润乳业(600419.SH)。
作为新疆唯一在A股上市的头部乳企,天润乳业一直以“小而美”的乳制品业务为经营根本,去年通过奶啤、高端酸奶等出圈产品成为新晋网红,基金持股数从2022年年初的430万股增至年末的2640万股。
而主打单一品类的多在2022年遭遇减持,李子园基金持股数从2022年年初的1090万股降至83万股股。
头部乳企调整经营战略
“长远来看,短期波动有利于乳业发展,部分乳企借此弯道超车,在上游牧场、细分品类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与壁垒。”一名机构投资者人指出。
面对成本上涨压力,不少乳企选择提价,如李子园去年提价产品占全品类的85%以上,提价幅度为6%-9%不等。
头部公司则通过供应链提效、调整渠道布局策、聚焦下沉市场获取规模效应等方式应对挑战,如伊利积极布局下沉渠道,蒙牛则采取了“大商策略”,依靠大经销商提升销售规模,后又通过“镇村通”推进乡镇村市场的覆盖。
不仅如此,行业巨头均在加速并购运作,运作范围涵盖从上游奶源控制到下游渠道扩充,再到细分品类创新等各个方面,在奶酪品类的发力更是尤为显著。
蒙牛乳业(2319.HK)历经定增、增持等多种方式,一跃成为了妙可蓝多(600882.SH)的控股股东。伊利集团(600887.SH)旗下乳业也与新西兰从事奶酪等乳制品老牌企业Canary Foods 进行股权交割,完成100%股权收购。澳优(1717.HK)同样宣布以1.3亿元收购荷兰奶酪公司Amalthea Group 50%股份。
根据欧睿数据,在我国诸多乳制品细分品类中,C端奶酪市场增速一枝独秀,并未随其他品类一同回落,而是始终维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
艾媒咨询认为,目前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距离,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乳制品消费也开始偏向于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预计中国干乳制品市场将迎来高增速。
内卷竞争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乳企谋求通过上市融资来博得更多的发展机遇。2022年,10余家乳企扎堆上市,如认养一头牛、澳亚集团、骑士乳业、菊乐股份等企业分别披露了招股书,温氏股份、宜品乳业、君乐宝、完达山、花花牛等也将IPO提上了日程。
同时,中小乳企试图在细分赛道创新突围,无论是羊奶、水牛奶、骆驼奶等小众奶品类创新,还是无添加、有机营养、A2牛、娟姗牛等概念创新,都在努力围剿巨头。
行业再现政策利好
市场普遍共识在于,经历重重调整后,原材料成本压力逐步传导至消费端,乳业基本面也将随之企稳,预计行业或在2023年二季度回暖。
(乳制品相关个股今年表现)
近期行业再现政策利好。备受乳业关注的《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1)等3项营养与特膳食品标准,于2月22日正式实施。
浙商证券认为,新国标对奶粉营养元素添加量的精准性、营养元素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对婴配粉企业生产、品控要求更为严苛,国产奶粉整体品质有望进一步提升,加速行业高端化进程。
根据欧睿数据,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16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38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0%。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乳品市场将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00亿元。
在华西证券看来,乳业近年业绩稳健性好于较多食品公司,板块投资适合底部投资型选手,业绩稳健性较好,可以赚取复合收益。之前的疫情改变了乳业长期逻辑,目前又再次来到了底部位置,相比近5年底部已属偏低。同时基本面尚存在预期差,且行业确定性较强,龙头利润率提升持续性强。
德邦证券指出,消费场景持续恢复,乳制品中长期高端化与多元化趋势不改。分品类看,奶酪市场持续成长,零食奶酪品类趋于丰富,佐餐奶酪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消费场景逐步恢复,长期看行业生态边际转好。疫情催化大众对于营养的升级需求凸显,低温乳制品更新鲜营养的概念被接受,渗透率提升的同时竞争也更为多元,赛道发展空间较大。(思维财经出品)■
乳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wanhuar
关注
主题数973
送别!给汶川地震捐款的卖炭老人走了
阅读 5178
哀悼!大连万达功勋前锋小王涛去世 享年52岁曾4夺甲A冠军
阅读 4667
时政微纪录丨圣地温故再出发
阅读 4185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