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建议惩罚设置35岁年龄门槛的企业,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建议惩罚设置35岁年龄门槛的企业,放开“公考”年龄限制
[ 复制链接 ]
我牛故我在
2023-3-8 11:45:04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建议惩罚设置35岁年龄门槛的企业,放开“公考”年龄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
今年全国两会,青年人就业问题是代表委员聚焦热议的话题之一。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提交的有关打破35岁“职场天花板”的提案冲上热搜,备受青年关注。如何解决青年心中的职场天花板,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35岁年龄门槛成了职场“玻璃门”
北青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35岁职场门槛”问题?
吕国泉:就业问题一直是工会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一年前,我们收到从武汉寄来的一封信,信上七八个同志集体署名“大龄青年”,实名提出了青年就业35岁+年龄门槛的问题,也引发我们重视。
在大家的印象里,提到35岁的青年群体,会想到年轻有为,风华正茂,觉得他们是在事业上升期;但实际上很大一批青年内心会有纠结焦虑,都认为年龄是他们心中的隐痛,年龄使他们的处境沦为“隐秘的角落”。35岁仿佛是一扇“玻璃门”,使一些人面临着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所以在去年两会上,我呼吁大家重视“35岁职场门槛”问题,今年正式提出了提案。
北青报:在调研时,您发现了什么?
吕国泉:我们通过调研、查阅资料,接触各行各业的青年群体,包括在和互联网企业的青年交流中,发现大家对35+青年就业问题关注度很高。全国总工会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在企业里面,一些35岁+青年压力很大,很多招聘启事上虽然不会明确写出只招收35岁以下的人员,但一些招聘人员可能会把35岁+的简历放到一边,不予考虑;当企业形势不好,压力大或者面临转型时,企业裁员的目标有可能会对35+年龄段的员工。一些企业认为35岁意味着工作热情和工作精力下降,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力支撑和资源经验储备。
北青报:“35岁+”年龄门槛会给就业市场和就业者心态带来什么?
吕国泉:“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容易造成就业市场人才浪费与断层,增加劳动者焦虑,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 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北青报:如何破除年龄歧视,有效缓解年轻人在职场面临的“35岁压力”?
吕国泉:首先要引起大家对“35岁职场门槛”的关注,让青年群体不再觉得他们是被忽略的群体,同时要在社会范围内群策群力。通过大家的关注呼吁,通过媒体、群众的监督,形成尊重、关爱35+青年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企业意识到35+青年员工是优质资产,应该尊重企业的员工,不应该采取短视的“过河拆桥”“杀鸡取卵”的方式对待35+青年员工。
北青报:在法律制度保障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吕国泉:与此同时,“硬手段”也要跟上。政府等有关方面需要对此有所关注,通过人大执法检查、劳动保障监察、政协视察调研以及工会开展的劳动法律监督,对明目张胆进行年龄歧视企业的行为要进行惩处。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一旦发现企业和行业存在“35岁以下才招聘”的限制,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确保公司和行业能够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这将有助于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推动形成尊重中高龄就业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积极的心理预期。
为青年就业排忧解难 引导高校青年毕业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北青报:青年就业是事关民生的重要话题。应当从哪些方面给予青年就业保障和提供就业支持?
吕国泉:青年群体就业问题更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现在每年高校毕业生都会增加,从就业角度,国家采取了很多行动,工会也在配合工商联、企联、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我们希望国家能从宏观角度共同来推动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呼吁强化职业教育,给予青年群体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从高校角度,要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用,强化自身办学定位,瞄准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建立明确的大学生数字模型和能力标准、评价方法、反馈机制,跟踪评价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根据当前就业市场信号调整适时的教学方向,为提升青年就业匹配度把好前置的关口,同时,需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从工会来说,要充分发挥职工服务中心作用,利用社区和街道工会活动阵地,设立职业生涯指导网点,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面对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群体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政府、学校、企业,包括工会,都有义务给青年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建立指导体系,现在工会与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都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让青年学生进入岗位之前,就有一技之长,能让他们快速进入岗位。国家也在面向青年人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通过各种方式让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企业改善青年就业环境,让青年人了解企业,吸引青年就业。
北青报: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找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他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吕国泉:要引导高校毕业青年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尤其是要让毕业生对职业有适当的期望。因为年轻人的一生很漫长,前途很远大,不要在就业初期就有很终极的目标。作为职场新人,要有心理准备,一旦岗位和期望值有落差,要慢慢适应下来,而不是想着“我是大学毕业,怎么能做这样的工作”。良好的心态对年轻人的择业很有帮助。
还有,年轻人不要在择业开始就给自己很多限制。现在国家层面提倡、鼓励、推动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有的地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也鼓励招聘应届的学生和青年人。在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在岗位上有所经历,通过在市场打拼奔波积累经验,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也能够胜任新的岗位。
鼓励高龄劳动者就业 会抢年轻人的饭碗吗?
北青报:看到此次两会您也提出 “加快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的建议,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有网友表示,高龄劳动者进入就业市场,会更加抢夺青年就业者工作岗位。对此您怎么看?
吕国泉:高龄劳动者进入就业市场是应该提倡和鼓励的。当下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为缺乏劳动力。高龄劳动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的出场会增加整体的就业实力,增大和激活“就业池”,从提供就业供给的角度反过来又会带来新的就业需求,与青年人就业市场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我们现在的预期寿命在延长,整个就业链条也在延伸,高龄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阅历和知识,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比如当下的建筑行业、制造行业,一些青年农民工可能更愿意新兴产业、行业就业,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一定愿意整天在建筑工地、生产线上,所以有人反映看到现在建筑工地里大多是40多岁或者50岁以上的。我认为现在的就业市场应该更加包容、开放,只要国家政策允许、用人单位有需求、自身体力能力适应,就可以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找到发挥自己潜力的舞台。从政府、工会以及媒体的角度,应该共同努力,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开、透明、均衡的就业市场,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出彩的机会,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我牛故我在
关注
主题数933
梅德韦杰夫建议日本首相切腹自尽,批他屈从美国太可耻
阅读 7320
刚上映两日的电影紧急撤档!官方:存在重大失误
阅读 5808
官媒发声:扎堆提前还房贷并不可取,今年贷款利率还有下行可能
阅读 495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