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10日,“妇女能顶半边天”首次在《人民日报》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出现。
随着广大劳动妇女走出家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妇女能顶半边天”已不仅是一句口号:从女性就业的统计数字看,1949年以前女性就业人数只占妇女总数的0.22%;1949年全国城镇只有女职工60余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5%;到1959年达到500万人,增加了6倍多;1978年增加到31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2.6%。在农村,妇女劳力出工率也达到90%以上,中国妇女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权利平等:改革开放时期“半边天”的内涵拓展
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妇女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面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知识女性在求学与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得到高度重视。1989年妇女节当日,《人民日报》科教文卫版以《倾斜的“半边天”》为题报道了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因生育、家务等原因遭遇的性别歧视,敏锐地指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名言,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但是,肩负着社会职责和人类繁衍两副重担的妇女,真的要顶起半边天,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除了号召妇女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文章还呼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妇女的就业和生育权益。
1995年9月,在北京怀柔召开的第四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不仅使世界看到了新中国在妇女解放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为“半边天”一词注入了新内涵。在隆重的大会欢迎仪式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直接使用了“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这一表述,一方面说明妇女不仅与男子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另一方面则强调妇女为人类的繁衍做出的特殊的贡献。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宣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标志着男女平等由此从观念意识变为国家意志,“半边天”因而也具有了性别权利平等的内涵。
以世妇会为契机,颇具中国特色的“半边天”被推上国际舞台,受到世界的关注。联合国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秘书长赫尔维·希皮拉在世妇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开幕式上做了“认识到妇女的半边天作用不亚于人类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出:“15世纪哥伦布远航获得成功,人类发现了地球的另一半;5个世纪过去了,人类发现了自己的另一半——妇女!”这个世界版的Women hold up half of the sky引发了全场的欢呼雷动,鼓舞着世界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美国博珍妮女士(Jenny Bowen)于1998年发起成立基金会用于救助和领养中国孤儿,基金会的命名就采用了中文“半边天”的英文直译“Half the sky”。
除了将“Half the sky”推向世界,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和男女平等国策的确立也带动了中国社会关于妇女话题的热潮,催生一系列女性话题的电视栏目。其中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被命名为《半边天》的女性栏目。栏目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在结束世界妇女大会报道后保留为常规性周播节目,栏目主持人选择了身材并不苗条但气质知性、平易近人的张越,以此向中国女性传递更加多元化及更具包容性的价值导向。关注现实社会,倾听女性表达,将女性权益、困境、健康等具有私密性的话题置于公众视野中进行深度探讨。《半边天》选择走近平凡普通的大众女性,帮助她们表达出各自不同的困境和情感诉求。在节目中,作为“半边天”的女性不再是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和比男性更有力量的“铁姑娘”,而是需要被关注的特定的半数社会群体。1998年后,《半边天》大胆将男性面孔的声音融入节目,关注两性差异,探索两性平等主题。2010年,《半边天》栏目因收视率低迷停播,但其长达15年对性别问题的持续探索,成为千禧年前后启发中国女性在市场化浪潮下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窗口。得益于栏目名称,“半边天”也由强调女性贡献转向关注女性自身的成长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央视女性栏目“半边天”早期片头图标 四、“她保障”与“她贡献”:新时代的“半边天”
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她保障”为新时代“半边天”标注了新的内涵。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先后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建立起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国家和省级层面普遍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制定实施了4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等,切实从源头上提供强有力保障;中国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至16.1/10万,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半边天”的“半”已经从一种美好的期待一步步变为现实:根据中共妇联全国党组提供的数据,我国女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50%;在9899万农村脱贫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保持在40%以上,其中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的女性已达55%。
新时代的“她贡献”也分外耀眼。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在4.2万驰援湖北医务人员中,女性医务人员为2.8万人,占比约三分之二;深圳等城市抗疫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占比高达70%。此外,以屠呦呦、张桂梅、黄文秀等女性在科技创新、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各个领域创造了骄人业绩,一大批优秀女性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向全世界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中国“半边天”形象。
时至今日,“妇女能顶半边天”仍然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在新时代中贡献巾帼力量。不仅如此,中国妇女运动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中国日渐增长的影响力,使“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名言——Women hold up half of the sky,鼓舞着世界妇女争取平等权利。
参考文献:
耿化敏、张蕾蕾:《“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考证》,《北京观察》,2015年第3期。
胡松涛:《毛泽东影响中的88个关键词》,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年。
王海洲:《“半边天”的政治现象学反思:兼论新中国女性地位与角色的再构》,《学海》,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