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数读2023国家账本:近50万亿支出,从哪出,怎么花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数读2023国家账本:近50万亿支出,从哪出,怎么花
[ 复制链接 ]
love很简单
2023-3-10 11:55:02
跟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国家账本逐步明晰。
近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预算报告也被称为国家账本,会反映今年政府收入预期,而这也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形势的预判。更为重要的是,预算报告会对今年接近50万亿元财政资金支出作出安排,重点聚焦民生、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等领域。
财政“积极”在哪
中国政府预算有“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新华社近日公开了预算报告的摘要。
根据“四本账”简单加总,今年支出总计约49.5万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近3万亿元。在经济下行期,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主要体现在两大指标:一是,一般公共预算账本中的赤字率。赤字率(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高,赤字(支出大于收入差额)规模越大,意味着财政刺激力度越大;另外一个指标是政府性基金账本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下称“专项债”)。专项债规模越大意味着政府投资力度越大。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拟安排赤字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财政赤字率从去年约2.8%提高至今年的3%;拟安排专项债3.8万亿元,比去年(3.65万亿元)增加0.15万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合计7.68万亿元,高出去年6600亿元。赤字规模适度增加保持了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并未过高提高赤字率,为未来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空间奠定基础。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告诉第一财经,财政赤字率=赤字规模/现价GDP。根据2023年财政赤字率与赤字规模数据,可以推算出2023年政府设定的名义GDP增速为6.9%。扣减平减指数后,2023年实际GDP增速约为5.0%~5.3%,略高于政府工作报告5%左右的目标。
与往年不同,今年新增的5100亿元财政赤字均由中央财政承担。这反映出中央政府近些年负债率相对稳定,加杠杆空间较大,而地方政府负债率攀升,加杠杆空间相对较小。多位财税专家认为,此举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账本中,除了赤字增加外,由于经济恢复性增长及前期低基数因素,带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例如,今年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等,税收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回升至85%。税收收入恢复性增长,也为今年财政支出加力奠定基础,间接使得财政赤字规模不用增加过多,赤字率未突破3%的安全心理防线。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30亿元,增长5.6%。
高瑞东认为,5.6%支出增速略低于名义GDP增速,但这一目标设定并不弱。这需要站在两年复合的视角看。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财政积极发力,实现了6.1%的财政支出增速;2023年在高基数之下,财政加力提效,继续支撑经济平稳修复。
去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出现大幅下降(-21.6%)。在稳楼市系列政策发力下,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形势备受关注。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78169.9亿元,增长0.4%。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4021亿元,增长0.4%。
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超九成, 0.4%的增速意味着今年土地出让收入止跌,与去年规模持平。因此,政府性基金账本中支出的加码,难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这一力度增加落在了专项债规模的适度增长上。
在债务约束下,今年新增专项债规模仅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但是,相关部门会通过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强化专项债管理,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等工具,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如果3.8万亿元专项债规模不够,还可以考虑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理论上限约1.3万亿元。参考2022年经验,实际或可盘活5000亿元。
另外,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还将继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部分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延续优化;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结合实际新增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等。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针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留抵退税政策等可考虑延续优化。另外,对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类产品或服务,可考虑比照软件产品等,纳入增值税即征即退的范围,或直接给予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近50万亿怎么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财政政策时称,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从预算报告也可以看出,民生类支出继续保持增长。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去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接近4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超过2万亿元。今年这三大类支出继续保持增长。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将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比如,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
在社保就业方面,预算报告明确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比如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预算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为9.8万亿元,增长7.2%。此外,在医疗卫生领域,预算报告称今年将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love很简单
关注
主题数549
离上映仅剩3天,预售票房仅1548万,邓超这部耗资3.5亿大片扑了
阅读 5581
东部战区MV打温情牌?相关人士:解放军对“台独”从不温和,更不温情
阅读 4431
提前还贷潮又起:各银行排队时间差异大,开会讨论“还贷激增”问题
阅读 442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