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发掘纪事
[ 复制链接 ]
白月
2023-3-31 18:27:51
新华社杭州 3 月 30 日电
题: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 " 海丝 " 繁华——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发掘纪事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冯源、王俊禄、魏一骏
八座形制各异的宋代码头、两艘宋代沉船、数以吨计的瓷器残片、在宋元和明清时期两度兴建的朔门瓮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码头、航道、航标等要素齐备的遗迹,实证了古代 " 海上丝绸之路 " 的繁盛和存续,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国际意义。2022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京揭晓,朔门古港遗址入选。
宋元古港遗迹显真容
仲春时节,浙江第二大河流瓯江两岸春意尽显。紧邻瓯江温州市鹿城区段南岸,望江路与当地名胜江心屿隔水相望,一处宋元古港遗迹正向世人展现真容。
" 经过考古团队一年多的工作,包含古瓮城、古码头、古沉船等要素的遗址逐渐完整。" 跟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团徽的脚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分布明晰的遗迹。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和江心屿遥遥相望(2022 年 10 月 10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一考古发现源于 2021 年 3 月。当时,为改善重点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温州鹿城区启动望江路下穿隧道工程。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说,早在 2004 年,这个地段曾发现过温州古城北门(朔门)遗址,古地图上也有码头标识,因此,建设工程推进极为谨慎。
2023 年 2 月 23 日拍摄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局部。新华社记者 王俊禄 摄
2021 年 10 月,道路地面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些古石条。文物部门根据这些线索,在附近区域逐步发现更多遗存,确认该区域存在古代港口,工程也马上停工。随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场勘探发掘。
因紧靠瓯江入海口南岸,每天两涨两落的潮水给考古发掘带来不小挑战。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考古工地外围有不少水泥止水桩。据了解,这些止水桩有 2000 多根,是施工单位为防止江水渗入而打下的,这为发掘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 在发现地下文物后,下穿工程马上停工,温州市委市政府随即决定调整施工方案。" 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改造提升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龙介绍说。
俯瞰温州朔门古港遗址(2022 年 10 月 10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 经过勘探,我们发现遗址的年代从北宋延续到民国,以宋元时期为主。" 梁岩华介绍," 包括早、晚两个时期的古瓮城,8 座不同时期的古码头,2 艘宋代古沉船,以及古代江堤、古代建筑和古代桥梁水闸遗迹,还有以青瓷为主的古代货物堆积等众多重要遗存。"
"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 5 组干栏式建筑。" 顺着刘团徽手指的方向,记者依稀能辨别木桩的位置," 它们好比‘水上高脚屋’,有可能被用作酒肆、船坞等,为人们对当时码头的繁华场景提供了想象空间。"
考古工作者在温州市博物馆库房点阅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出土陶瓷器(2022 年 10 月 11 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瓷腰鼓、瓷碗、瓷瓶……从遗址出土的瓷器琳琅满目。" 它们既有来自临近龙泉窑、瓯窑等瓷窑的瓷器,也有北方定窑、磁州窑的瓷器,其中以龙泉青瓷为主。"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说,截至目前,遗址出土了大批瓷器、漆器、金属器及其残片,仅瓷器残片就有 10 吨左右,可以修复的文物超过 3000 件。
" 从基本建设考古转变为主动发掘,当地政府及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看来," 这是新时期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经典范例。" 据了解,遗址的后续发掘解剖测绘、专题保护和研究等工作都在持续推进中。
" 海上丝绸之路 " 的绝佳阐释
" 一川砥柱横沧海,两塔凌空映彩虹。" 古人用诗句将瓯江中江心屿上的东塔和西塔之姿描写得淋漓尽致。
江心屿双塔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航标,分别建于唐代和宋代。古人建造如此宏伟的两座航标,正因为附近有繁华大港。而在南宋和元代,温州都曾设立外贸管理机构。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出的龙泉窑瓷器(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 瓷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货物,这条‘丝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海上瓷器之路’。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外销瓷器的‘主力军’。龙泉和温州间有瓯江水路相通,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最为便捷。" 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说。
多位考古专家表示,朔门古港遗址真实再现了约 1000 年前 " 海上丝绸之路 " 重要节点的景象,填补了我国 " 海上丝绸之路 " 港口考古的一大空白。
俯瞰温州朔门古港遗址(2022 年 10 月 10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说," 海上丝绸之路 " 的核心是港口,而以前的相关考古工作都没有港口方面的内容。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年代最清晰的港口遗址,对于研究 " 海上丝绸之路 " 具有关键的指向意义。" 从遗迹到遗物,它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进入鼎盛的充分证据。"
考古工作者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现场展示龙泉窑青瓷残片(2022 年 10 月 10 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 通常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生产、运输和市场这三个环节。在这个遗址里,与三环节相关的窑业以及城市、码头、航船、航线和航标塔,所有的要素都非常齐全。"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目前为止与海丝相关、遗迹要素最完备的港口遗址。他同时表示,朔门古港的核心时期是北宋晚期到元代晚期,这段时间正好处于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之前,是属于中国的航海时代。
纵观全球著名海港遗址,温州朔门古港也算得上 " 独一份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说,全球其他重要的海港遗址都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朔门古港遗址起到了 " 补白 " 的作用,堪称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
千年商港焕发新时代活力
展开元代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朔门港口的繁华场景跃然纸上:商贾云集,舟行如织,大量的 " 中国制造 " 由此出口,畅销海外。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出的黑漆木梳(2023 年 2 月 23 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俊禄 摄
" 早在东吴时期,温州就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元代使者周达观就是从温州港开洋去的古柬埔寨,写下了《真腊风土记》。" 温州市博物馆原馆长金柏东介绍说。
近几年,与 " 海上丝绸之路 " 有关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如苏州太仓的樊村泾遗址等相关新发现,包括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王巍说,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元代画作《江山胜览图卷》(局部,影印件)展现的温州朔门港口的繁华场景(2023 年 2 月 23 日翻拍)。新华社记者 王俊禄 摄
穿越历史烟云,近年温州港外贸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外贸航线网络进一步织密,航线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目前拥有近洋航线 11 条。当前,温州正锚定 " 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 新航向,推进物流港、商贸港、金融港、总部港、数字港 " 五港 " 联动。今后 5 年,浙江将全方位参与共建 " 一带一路 "。温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将大力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
另一方面,温州正加快编制相关规划,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计划依托古港遗址,高标准建设朔门古港遗址公园,充分挖掘海丝文化。根据初步设想,公园中将有一座遗址博物馆,室内展示出土文物,室外则在古码头、古沉船、古官用木栈道、古瓷片堆积带等标志性遗迹点建造展示区域,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瓮城原貌,既做好文物保护,又让观众与遗迹近距离接触。
古港遗址见证下," 千年商港 " 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视频记者:徐中哲
海报设计:孙瑶
【纠错】【责任编辑 : 周楚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白月
关注
主题数921
沈腾春晚小品演短了2分多钟,总导演:应急预案都启动了
阅读 7121
微视频|新春的牵挂
阅读 6099
时政微纪录丨圣地温故再出发
阅读 525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